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颠覆世界)(精)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颠覆世界)(精)

  • 字数: 52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译者:关嘉伟//
  • 商品条码: 978750866119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06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颠覆 世界)(精)》是沃尔特·艾萨克森继全球畅销书《史 蒂夫·乔布斯传》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讲述了计算机 和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并为我们生动地刻画 出数字时代的创新者群像。 在近200年的数字化进程中群星闪耀,艾萨克森 从第一个计算机程序的创造者、诗人拜伦之女埃达说 起,细数了这一群站在科学与人文交叉路口的创新者 ,他们包括第一台通用型电子计算机的创造者奠奇利 、科学家冯-诺依曼、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八叛逆” 、天才图灵、英特尔的格鲁夫、微软的比尔·盖茨、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谷歌的拉里·佩奇等。本书探究 了是什么让他们把富有远见的创意变为颠覆性的现实 ,讲述了他们如何协作创新从而实现创造性的飞跃。 此外,艾萨克森还探讨了为创新提供土壤的社会和文 化力量。 《创新者》通过描绘数字时代大气磅礴的创新图 景,阐释了互联网的核心精神,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 解这个互联互通的美丽新世界。这些拥有不羁创意的 先锋者、黑客、天才、企业家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他们甚至通过跨越世代的合作,不断创造出科技与 人文完美融合的奇迹——这正是数字时代的独有气质 。
作者简介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为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曾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董事长及《时代》周刊总编。他的主要作品有《史蒂夫·乔布斯传》、《爱因斯坦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传》、《创造者》等。《创新者》是艾萨克森15年磨一剑的作品,曾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
精彩导读
第一章 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 诗意科学 1833年5月,17岁的埃达·拜伦(Ada Byron)是 参加当年英国宫廷元媛舞会的名门千金之—。由于她 生性敏感易怒,而且不喜受人约束,因此家人们曾担 心她会在舞会上失礼,不过按照她母亲的评价,她当 晚的举止“尚算得体”。埃达在当晚遇到的人包括惠 灵顿公爵,她很欣赏这位公爵的直率;还有79岁的法 国大使塔列朗,她对这位大使的印象是“一只老猴子 ”。 作为诗人拜伦勋爵的唯一合法子嗣,埃达继承了 父亲的浪漫精神,但她母亲却试图通过数学教育来抑 制她身上的这种特质。埃达将这两者结合的产物称为 “诗意科学”(poetical science),她很喜欢通过 这种方式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数字的着迷联 系在一起。对于当时的许多人来说,包括她的父亲, 浪漫主义时期的细腻感性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狂热 是互不相容的,但是埃达却能在这两个时代之间游刃 自如。 这场宫廷元媛舞会已经是伦敦社交季当中的一场 重头戏,但是埃达对它的印象反而不如在几周后举行 的另外一场盛大活动——她在那里认识了查尔斯·巴 贝奇(Charles Babbage),一位41岁的丧偶科学家和 数学家,他当时已经是伦敦社交圈的明星人物。“在 社交圈的众多盛会当中,埃达最喜欢的是在星期三举 行的那场聚会。”她母亲向一位友人说道,“她在那 里遇到了几位科学界的人物——其中让她特别喜欢的 一位科学家是巴贝奇。” 巴贝奇每周都会举行一场能够容纳300人的大型 沙龙,前来参加活动的来宾不仅包括身穿锦衣华服的 贵族和女士,还有作家、实业家、诗人、演员、政客 、探险家、植物学家和“科学家”(scientist),这 是巴贝奇的朋友们在当时新造的一个词语。“通过邀 请科学家参加这种贵族聚会,”一位著名地质学家如 是说,“巴贝奇成功地为科学争取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 这些沙龙的内容包括跳舞、读书、赌博和讲座, 宾客们还可以在这里享用各色海鲜、肉食、异国饮品 和冰镇甜点。贵妇们会进行场景造型(tableaux vivants)表演,这是一种让演员身穿专门的服饰重现 名画场景的表演。天文学家会在这里架设望远镜,物 理学家会展示他们的电磁学发明,巴贝奇还会让宾客 们摆弄自己的机械玩偶。这些沙龙的重头戏(也是巴 贝奇举办这种聚会的众多目的之一)就是展示差分机 (Difference Engine)的部分模型。差分机是一台巨 型的机械计算装置,当时巴贝奇正在自家附近的一个 防火建筑中建造它。这台模型的展示过程充满了戏剧 效果,它会随着巴贝奇摇动曲柄的操作计算出一串数 字。正当观众们开始感到无趣的时候,巴贝奇会突然 使用已经编码到机器中的指令来改变它的运作模式。 ’对于那些对差分机模型演示特别感兴趣的人,巴贝 奇会带领他们穿过庭院,走到一个之前被用作畜棚的 地方,这里正是建造完整差分机的工坊。 人们对这台可以解出多项式方程的差分机有着不 一样的看法,惠灵顿公爵表示它可以帮助将军提前分 析战场上的变数。埃达的母亲,拜伦夫人对这台机器 大加赞赏,并称它是“会思考的机器”。至于埃达, 一位同行观看演示的友人是这么评价的:“尽管拜伦 小姐还非常年轻,但她能够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同时 看到了这项发明的非凡之处。”埃达之后还提出了一 个著名的观点——机器永远不可能真正思考。 埃达对诗歌和数学的热爱让她有能力看到计算机 器背后的魅力所在。她是浪漫主义科学时代的一位典 范,这个时代的发明和探索都带有一种诗意的热情。 正如理查德.霍姆斯(Richard Holmes)在《好奇年代 》(TheAge ofWonder)一书中所写的,这个时代“为 科学工作带来了充满想象力的激情与兴奋,它的动力 来自人们不顾一切地投身于探索当中的共同理想”。 思而言之,其实这跟我们身处的时代别无二致。 工业革命时代的技术进步,包括蒸汽机、机械纺织机 和电报,它们改变19世纪的方式跟数字革命的技术进 步——计算机、微型芯片和互联网改变我们这个时代 的方式是一样的。这两场革命的核心都是那些将想象 力和对新奇技术的热爱结合在一起的创新者们,这两 者的结合形成了埃达的诗意科学,也造就了20世纪诗 人理查德.布劳提根(Richard Brautigan)笔下的“ 慈爱的机器”(machines of loving grace)。 P1-3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 第二章 计算机 第三章 编程 第四章 晶体管 第五章 微芯片 第六章 电子游戏 第七章 互联网 第八章 个人电脑 第九章 软件 第十章 在线 第十一章 万维网 第十二章 永远的埃达 致谢 注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