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菊与刀/日本丛书

菊与刀/日本丛书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译者:吕万和//
  • 商品条码: 978710001293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1990
  • 印次: 17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 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 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 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人手,进而分析日 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 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著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 ,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 的内心。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 的洞察力”。有些日本历史学者则不同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 会集团的社会心理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有非历史的和 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 本《现代教养文库》,至l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 “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 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86年一篇综述战后日本研究状况的文章列举七种 代表性观点,说《菊与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种。凡此都表明,此书影响至 今不衰。
精彩导读
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 的。这个强大对手,其行动和思维习惯竞与我们如此迥然不同,以至我们 必须认真加以对待,这种情况在其他战争中是没有的。我们正如前此1905 年的沙俄一样,作战的对手是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而又充分武装和 经过训练的民族。西方国家所公认的那些基于人性的战争惯例,对日本人 显然是不存在的。这就使得太平洋上的战争不仅是一系列岛屿登陆作战和 困难卓绝的后勤工作问题,从而使了解“敌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为了 与之对抗,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行动。 困难是巨大的。自从日本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以来的七十五年间,对日 本人的描述总是使用一系列令人极为迷惑的“但是,又……”之类的词句 ,远非对世界其他民族的描述可比。一个严肃的观察家在论及其他非日本 民族时,是不大会既说他们彬彬有礼,又加上一句说:“但是,他们又很 蛮横、倨傲。”他也不会既说该民族无比顽固,又说:“但是,他们又极 易适应激烈的革新”;也不会既说该民族性格温顺,又说他们不轻易服从 上级的控制;也不会既说他们忠诚、宽厚,又宣称:“但是他们又心存叛 逆,满腹怨恨”;也不会既说他们勇敢成性,又描述他们如何怯懦;也不 会既说他们的行动完全出自考虑别人的评价,即自己的面子,又说他们具 有真诚的良心;也不会既讲他们在军队中接受机器人式的训练,又描述那 个军队的士兵是如何不服管教,甚至犯上作乱;也不会既讲该民族热诚倾 慕西方文化,又渲染他们顽固的保守主义。他不会既写一本书,讲这个民 族如何普遍爱美,如何对演员和艺术家给予崇高荣誉,如何醉心于菊花栽 培,又另外写一本书来补充说,该民族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然而,所有上述这些矛盾却成为有关日本论著中纵横交织的经纬。而 且,都是千真万确。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 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 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 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 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 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了解日本既已成为美国的当务之急,我们就不能对这些矛盾以及其他 许多同样令人烦躁的矛盾置之不理了。严重的事态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我们 面前。日本人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能否不进攻日本本土而获致投降? 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皇宫?从日军俘虏身上,我们可以期望得到些什么 ?在对日本军队及日本本土进行宣传时,我们将宣传些什么才能拯救美国 人的生命,并削弱日本人那种顽抗到最后一个人的意志?这些问题在日本 通中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对立。如果和平降临,为了维持秩序,日本人需要 永远实行军事管制吗?我军是否要准备在日本深山老林的要塞中与那些疯 狂的抵抗到底分子进行战斗?在世界和平有可能到来之前,日本会不会发 生一次法国或俄国式的革命?谁将领导这次革命呢?或者,日本民族只有 灭亡?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判断肯定是众说纷纭的。 我于1944年6月接受委托从事研究日本的工作。我受命使用作为一个文 化人类学家所能使用的一切研究技术,以求弄清日本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 。那年夏初,我国对日本的大规模反攻刚刚展开。在美国,许多人认为对 日战争还要持续三年,也许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在日本,有的人则认为 这次战争会成为百年战争。他们说,美军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是新几 内亚、所罗门群岛距离日本本土还有几千英里。日本的公报根本不承认日 本海军的失败,日本国民仍然以为他们是胜利者。P1-3
目录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