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书系

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书系

  • 字数: 154
  • 出版社: 华中师大
  • 作者: (美)柯约翰|译者:马敏//叶桦|校注:李
  • 商品条码: 756222754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03
  • 印次: 1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华中大学系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大学。《华中大学》叙述 华中大学的历史,内容涉及该校创办时的历史背景,学校的筹备、成立、短 暂停办与复办、发展、抗战时期的流亡西迁、返回武昌复校、改制合并等。 作者柯约翰是那段校史地亲历者和见证人。《华中大学》堪称信史,可供教 育史、校史、教会大学史研究者及一般社科读者参考和阅读。
作者简介
柯约翰(John L.Coe),1902年1月20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青草湖。1919年毕业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安阿伯高中,1923年获汉密尔顿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27年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35年8月7日与玛丽·理查兹(Mary S.Richards)结婚。1923年至1951年任美国圣公会在华传教士。先后担任武昌文华中学教员(1923年—1932年)、华中大学财务助理(1924年—1931年)、华中大学财务主管(1931年—1951年)、华中大学数学系主任(1929年—1951年)。1951年—195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克赖斯特彻奇市克赖斯特彻奇学校(Christchurch School)任财务主管和数学教师。从1954年起,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斯派曼学院(Spelman College)担任财务助理。
目录
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华中地区早期的教会学校 一 武汉三镇 二 华中地区的早期传教活动 三 博文书院 四 博学书院 五 湖滨书院 六 雅礼大学 七 文华大学 八 更早的联合计划 第二章 华中大学的筹备(1922年—1924年) 一 校址问题 二 学科设置和组织形式 三 临时管理委员会 四 来自校友的反对 五 三年的试验期 六 理事会 第三章 早期的华中大学(1924年—1927年) 一 教职员 二 学生 三 正式开学 四 反基督教活动 五 反省 六 第二学年 七 武昌围城 八 第三学年的开始 九 被迫关闭 第四章 华中大学第二期的筹备(1927年—1929年) 一 与联合计划的关系 二 重新开学的计划 三 联合提供师资 四 宿舍管理 第五章 重建的华中大学(1929年—1933年) 一 目标与动因 二 培养图书馆人才 三 学校传统的形成 四 新华大的第二学年 五 为注册而采用的组织形式 六 运作方式 七 1931年的水灾 八 新华大的第三学年 第六章 华中大学的发展(1933年—1937年) 一 买地建房 二 及时的拨款 三 韦卓民博士的美国之行 四 扩建校园 五 教职员的变动 六 新宿舍 七 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七章 在抗日战争的第一年(1937年—1938年) 一 西迁前在武昌的最后一学年 二 寻找临时校址 第八章 西迁(1938年—1939年) 一 桂林生活 二 建校委员会的作用 三 离开桂林 第九章 在喜洲的七年(1939年—1946年) 一 喜洲的学校用房 二 困难的适应 三 理科各系 四 其他各系 五 工资和津贴 六 生源 七 推迟的希望 八 隔绝 九 计划返回武昌 十 得失 第十章 返回武昌复校(1946年—1949年) 一 返回武昌途中 二 临时用房 三 十年发展规划 四 为数众多的注册学生 五 图书馆的发展 六 教会支持的增加 七 神学课 八 青年教师培养基金 九 扩展 第十一章 在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1951年) 一 新政府管理的加强 二 更具灵活性的课程设置 三 涣散 四 外籍人员回国 五 结局 译名对照表 附录 一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31—1932年度) 二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33—1934年度) 三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35—1936年度) 四 华中大学迁滇机构人员一览表 五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46—1947年度) 六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48—1949年度) 七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50—1951年度)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