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经典珍藏版)/国学大书院
字数: 550
出版社: 三秦
作者: (宋)沈括//(南朝宋)刘义庆|校注:蒋筱
商品条码: 9787807361763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出版年份: 2007
印次: 1
定价:
¥1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编撰。刘 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全书共收100多 则故事,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形象地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况乃至精神世界。《世说新 语》语言质朴精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 家、政治家。本书为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现存《梦 溪笔谈》26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 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记载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成就 和劳动人民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精彩导读
扬州二十桥 [原文] 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 ,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次东大明桥,(今大明寺前。)人 西水门有九曲桥,(今建隆寺前。)次东正当帅牙南门,有下马桥,又东作 坊桥,桥东河转向南,有洗马桥,次南桥,(见在今州城北门外。)又南阿 师桥、周家桥(今此处为城北门)。小市桥(今存)、广济桥(今存)、新桥、 开明桥(今存)、顾家桥、通泗桥(今存)、太平桥(今存)、利园桥、出南水 门有万岁桥(今存)、青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今开元寺前) 。次东水门(今有新桥,非古迹也。),东出有山光桥(见在今山光寺前)。 又自衙门下马桥直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九桥”,不通船, 不在二十四桥之数,皆在今州城西门之外。 [译文] 扬州在唐代时最为富庶繁盛,旧城市南北长十五里一百一十一步,东 西长七里三十步,可以纪录的桥有二十四座。最西边是浊河茶园桥,向东 是大明桥(在今大明寺前)。进西水门有九曲桥(在今建隆寺前)。往东正对 帅府官衙的南门,有下马桥,再往东有作坊桥。在桥的东边,河转向南流 ,有洗马桥,往南有南桥(现在在今天州城的北门外)。又往南有阿师桥、 周家桥(现在这里为州城北门)、小市桥(今天还在)、广济桥(今天还在)、 新桥、开明桥(今天还在)、顾家桥、通泗桥(今天还在)、太平桥(今天还在 )、利园桥。出南水门有万岁桥(今天还在)、青园桥。从驿桥北边,河水自 东边流来,有参佐桥(在今开元寺前面)。往东有东水门(现在有新桥,不是 古迹。)。出东门有山光桥(现在在今山光寺前面)。又从帅府衙门的下马桥 一直往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称九桥,不通舟船,不包括在二 十四桥之内,它们都在今天州城西门的外边。 莽草 [原文] 世人用莽草,种类最多,有叶大如手掌者,有细叶者,有叶光厚坚脆 可拉者,有柔软而薄者,有蔓生者,多是谬误。按《本草》:“若石南而 叶稀,无花实。”今考木“若石南”,信然;“叶稀、无花实”,亦误也 。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栾可爱,叶光 厚而香烈,花红色,大小如杏花,六出,反卷向上,中心有新红蕊,倒垂 下,满树垂动摇摇然,极可玩。襄、汉间渔人竞釆以捣饭饴鱼,皆翻上, 乃捞取之。南人谓之石桂。白乐天有《庐山桂》诗,其序曰:“庐山多桂 树”。又曰:“手攀青桂枝”。盖此木也。唐人谓之红桂,以其花红故也 。李德裕《诗序》曰:“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移植郊园,众 芳色沮,乃是蜀道莽草,徒得佳名耳。”卫公此说亦甚明。自古用此一类 ,仍毒鱼有验。《本草》木部所收,不知何缘谓之草,独此未喻。 [译文] 人们用的莽草,种类最多,有的叶片如同手掌大,有细叶的,有的叶 子光亮厚实、坚硬而有脆性,还可以拉长,有又软又薄的,有长得像蔓生 的草类一样的,这种说法多是错误的。根据《本草》记载:“样子好像石 南,而叶子稀疏无花和果实。”今天考证莽草的茎干本如同石南,的确如 此,而“叶稀无花实”的说法,也是错误的。现在的莽草,在蜀道、襄、 汉、浙一带江湖之间和山中有,枝叶稠密,圆滚滚的很可爱,叶片光洁厚 实而香气浓郁,开的花是红色的,大小如杏花,六个花辦,花辦反卷向上 ,中心有新红花心,倒着垂下,满树垂动摇晃的样子,很可玩赏。襄、汉 一带的渔人,都竟相采来捣碎拌饭喂鱼,鱼吃了浮到水面上来,就把鱼捞 取上来。南方人把它称为石桂。白居易有《庐山桂》诗,诗的序说:“庐 山多桂树。”又说:“手攀青桂枝。”大概就是莽草。唐人把它称为红桂 ,因为它的花多是红色的缘故。李德裕《诗序》说:“龙门敬善寺,有红 桂树,在伊川独秀,把红桂树移植到城郊园林中,所有的花草都为之黯然 失色。红桂树就是蜀道的莽草,这里只不过把莽草换上了一个好的名称而 已。”李德裕这一说法也很明确。自古以来,用莽草毒鱼还是有效验的。 《本草》把它收在木部,不知为什么又把它称作“草”,惟独使人不明白 的是这点。 流水与止水 [原文] 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人 多疑流水止水无异。予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 ,莫不洋然;唯鳅、鳝入江中辄死。乃知鳅、鳝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 水果不同,不可不知。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而味美;生止水中则背 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诗》所谓“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盖流水之 鱼,品流自异。 [译文] 孙思邈著的《千金方》上说,煮人参汤必须用流水,用止水煮就没有 效验。”人们大多认为流水止水差异不存在。我曾见丞相荆国公王安石喜 欢放生,每天到市场上买来活鱼,把它们放回江中,没有一条不是活泼泼 地游走的,只有泥鳅和鳝鱼入江中就死了。由此可知泥鰍和鳝鱼只可生活 在止水之中,可见流水果然不同于止水,不可不知道。另外鲫鱼生在流水 中,背部鱼鳞就白而且味道很美;生在止水中,背部的鱼鳞就黑而且味道 很差,这也是一个证明。《诗经》中所说的:“难道吃鱼,必定要吃黄河 中的鲂鱼?”这大概是因为流水中的鱼,品味自然不同。 黄环 [原文] 黄环,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 ;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 藤花”者是也。实如皂荚。《蜀都赋》所谓“青珠黄环”者,黄环即此藤 之根也。古今皆种以为亭槛之饰。今人采其茎于槐干上接之,伪为矮槐。 其根入药用,能吐人。 [译文] 黄环,就是今天的朱藤,天下各地都有栽种。叶子像槐树叶,花开成 穗状悬挂着,颜色为紫色,好像葛藤的花;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如果没有 煮熟,也会略微有些毒性。京城人家的园林中用大的棚架来种植它,就是 称作紫藤花的。结的籽实僳皂角。《蜀都赋》上说“青珠黄环”,其中的 “黄环”就是这种藤的根。古往今来的人都种植黄环来装饰庭院栏槛。现 在的人采取它的茎用来嫁接于槐树干上,培育出矮槐。它的根可以入药用 ,能使人呕吐。P304-306
目录
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 仲举礼贤 叔度之器 泰山桂树 难兄难弟 舍生取义 割席分坐 形骸之外 急不相弃 王祥事母 王戎死孝 郗公吐饭 顾荣施炙 周镇漏船 长豫谨慎 不卖的卢 阮裕焚车 简文鼠迹 范宣受绢 不忘根本 殷觊弃官 试守孝子 罗母焚裘 身无长物 纯孝之报 言语第二 月中无物 小儿偷酒 覆巢之下 忠臣孝子 汗不敢出 偷不为礼 畏法而来 探策得一 仲思之思 顽民苗裔 千里莼羹 清虚日来 志存本朝 顾和致辞 杨氏小儿 孔沈受裘 坐无尼父 不必遗言 猎场应答 圣人难慕 人何以堪 松柏之质 羊秉无后 逸少高见 清言致患 柳絮因风 岂暇择木 枫柳何施 何常之有 清流惠风 芝兰玉树 鱼鸟何依 滓秽太清 政事第三 不忠不孝 残害骨肉 互不相师 山涛出处 何惜池鱼 好学免祸 陆玩翻异 文学第四 礼乐皆东 服虔作注 圣人体无 争不相喻 郭象受困 南北学人 注神倾意 不屑逆风 孙殷争论 林公才气 嫂言伉慨 于支争名 殷浩解梦 孙盛败北 七步为诗 阮籍神笔 高名作序 潘岳为表 有无之间 屋下架屋 金石之声 袁宏作赋 方正第五 义形于色 特赦郭妻 但见其上 背洛而坐 《蜀道难》 卷五·乐律一 论六吕 八八为伍辨 杖鼓 凯歌 从声与变声 胡部乐 李嗣真补磬 润州玉磬 《霓裳羽衣曲》 郢人善歌 《广陵散》考 《虞美人操》 卷六·乐律二 琵琶定弦 卷七·象数一 修正历法 五行数 斗建和岁差 落下闳历法 刻漏 日月的形状 物理有常有变 纳甲之法 卷八·象数二 论卜筮 改进铜浑仪 卷九·人事一 中允亭 打关节秀才 夏竦食钟乳 贵人知人 王旦宽厚 副使贪财 举人群见 王安石拒受馈赠 宴殊质朴 石延年饮酒 朱孝子 刘廷式不负婚约 卷十·人事二 索要回信 李庆临死除奸 飞鹤报讯 范仲淹忠告同僚 卷十一·官政一 陈恕改茶法 三说法 刘晏和籴 均衡赋税 刑曹驳错案 迁深州城 免官叙用 降官不过四等 战棚 “告不干己事法”由来 范仲淹赈灾 高超合龙 钱塘江堤 卷十二·官证二 真州复闸 张呆卿断案 范仲淹重农抑商 王钦若办事 卷十三·权智 陵州盐井 颡叫子 狄青智胜党项 曹玮用兵 任术 雷简夫移巨石 狄青不追穷寇 潴水为塞 李允则修城 摸钟辨贼 侯叔献导水治堤 种世衡用间谍 卷十四·艺文一 相错成文 唐人炼句 王圣美说《孟子》 平王东迁 集句诗 卷十五·艺文二 文章体制 鹳雀楼诗 蔡挺贺诗 卷十六·艺文三 乌鬼 隐士魏野 卷十七·书画 牡丹花图 霓裳曲 活笔 《乐毅论》碑 卷十八·技艺 许我 隙积术和会圆术 造弓 活版印刷 卫朴 毛发与五脏 芎劳与苦参 僧医奉真 卷十九·器用 古器 神臂弓 凸面镜 古剑 海州弩机 瘊子甲 唐代玉辂 卷二十·神奇 雷斧雷楔 山阳女巫 佛牙 郑夷甫明死生 吴僧文捷 水中佛经 卷二十一·异事 虹 尸毗王墓 震雷书字 柿木奇字 紫姑神 怪疾 海市 异兽 舒屈剑 旋风 冰花 卷二十二·谬误谲诈附 丁谓上奏 反坫 丁谓赐玉带 黄宗旦奏事 包拯执法 进贡浙茶 李淑雅言 卷二十三·讥谑 冷热官 诗示人生 老卒快活 曹公右军 卷二十四·杂志一 延州五城 石油 雁荡山 茶芽 小核荔枝 卷二十五·杂志二 天蛇 信州苦泉 符节 廉洁之士 屠江州 李顺 卷二十六·药议 咽与喉 枸杞 鹿茸与麋茸 麻子 黄药与甘草 胡麻 补笔谈卷一·故事 宰相奏事 虚室相待 辩证 班固论《史记》 乐律 义海习琴 中声与正声 应声 补笔谈卷二·象数 潮汐 官政 不使一物失所 孙冕判牒 权智 延州军校 韩信善用兵 艺文 书法之道 墨迹摹本 隶书与八分书 器用 古鼎与香炉 补笔谈卷三·异事 龟葬梁家 杂志 谥号 风后阵与六花阵 扬州二十四桥 药议 莽草 流水与止水 黄环 武子之愧 夏门 连榻坐客 向雄忤旨 我自卿卿 砍伐社树 充即庐人 孟著劝柱 何如尧舜 以此负公 仲真屈膝 次道直言 君平将终 蓝田不让 不可作缘 不须陶米 不烦复尔 何异王莽 蓝田拒婚 自量为难 拒称小子 雅量第六 顾雍丧子 临刑奏琴 倚柱作书 路边苦李 王戎无恐 不与人校 裴遐默受 何所稍严 胜负始分 元规非假 东床袒腹 搏虱如故 可使著贼 太傅泛海 王谢优劣 儿辈破贼 屋上起火 食毕便退 识鉴第七 乱世英雄 刘备才干 山涛论兵 志大其量 名重识暗 王应沉江 桓温伐蜀 不复为名 谢公相士 赏誉第八 平舆二龙 云中白鹤 三叹羊叔 从兄不亡 不鸣不跃 台于其旨 人之水镜 竹林诸子 人伦之表 陆机兄弟 使人忘疲 位望陵迟 主非尧舜 灼然玉举 海岱清士 玉谷之辨 拔萃国举 推荐道生 逸少清贵 未可得测 谢林祖刘 出群之器 真率少许 不欲苦物 文理转遒 过于传闻 桓温诣谢 桓公赞叹 沐浴此言 刘尹简文 魏氏有人 仪刑百揆 刘尹之言 名士高操 警悟交至 造膝共语 生性至峭 后来之秀 萧索寡会 故自濯濯 常有新意 映彻九泉 品藻第九 功德先后 士元评友 诸葛兄弟 父子优劣 洛阳名士 自有公论 知人知己 萧条方外 蓝田何似 郗鉴三反 布衣宰相 兼有诸美 简文论人 宁愿作我 正是我辈 共骑竹马 宁为管仲 不可陵践 弘度流涕 区别智勇 欲言又止 直言不讳 弟子服膺 安石为雄 攀安提万 水平相当 道季自评 袁羊何似 庾公林公 吉人辞寡 外人哪知 身意如此 名士风流 嘉宾为上 林公居中 千载之英 各有其美 规箴第十 乳母获免 元方丧父 孙休射雉 政荒民弊 阿堵之物 平子劝嫂 流涕谏酒 苏峻东征 莫倾栋梁 羲之之过 远公讲论 捷悟第十一 杨修拆门 皆似从官 夙惠第十二 蒸饭成粥 不见长安 越席提耳 酸感旁人 豪爽第十三 王敦击鼓 驱散婢妾 三起三叠 梁王安在 容止第十四 平叔貌美 嵇康风采 玉山上行 才不称貌 神仙中人 敬伦似父 企脚北窗 如朝霞举 自新第十五 周处自新 戴渊少时 企羨第十六 阿龙超脱 丞相恋旧 微雪鹤氅 伤逝第十七 驴鸣送葬 令此人死 情之所钟 鼓琴吊丧 道林之死 人琴俱亡 亡国之叹 栖逸第十八 道士孙登 不惊宠辱 褒贬分明 仕隐殊途 诸侯之遗 贤媛第十九 暴富不祥 昭君出塞 婕妤蒙谗 作粟粥待 许允被诛 诸葛诞女 契若金兰 不可与婚 王湛选偶 俊才女德 屈节为妾 李势之妹 无烦复往 济尼之论 术解第二十 车脚烧饭 折臂三公 善解马性 委罪于树 妙解经脉 巧艺第二十一 弹棋之艺 钟书荀画 绘画有益 传神写照 宠礼第二十二 作父如此 卿莫负我 任诞第二十三 竹林七贤 阮籍服丧 刘伶病酒 邻有美妇 大盆盛酒 遥集之母 坐视不救 老妪识人 一见如故 不作邮差 旁若无人 恨无三妹 陈尸行殡 白羊肉美 兴尽而返 酒浇块垒 何谓名士 简傲第二十四 公荣无酒 嵇康锻铁 上树捉鹊 方外司马 谢万碰壁 谢安深算 排调第二十五 小儿善谈 钟会善对 竹林酣饮 漱石枕流 夫妇笑谈 南人北鬼 答非所问 似有瓜葛 出门更衣 捉鼻而语 齐庄神意 以子戏父 豹奴似舅 嘉宾劝弟 糠秕沙砾 约法三章 举体无润 林公理屈 荣期受讽 牙齿锋利 咄咄逼人 比拟不类 轻诋第二十六 终日妄语 太傅初渡 标同伐异 真猪假猪 谢安色愧 才士不逊 衿抱未虚 无异常人 假谲第二十七 曹操少时 望梅止渴 羲之装睡 庾公请罪 温峤续娶 梦中杀人 用智之失 黜免第二十八 柔肠寸断 咄咄怪事 为何更瘦 桓温上表 复出孙策 俭啬第二十九 啖李伐树 陶公大叹 汰侈第三十 石崇宴客 石家厕所 富豪斗富 君夫赌牛 竟比珊瑚 太尉杀牛 忿狷第三十一 骄横遭杀 蓝田性急 蓝田能忍 桓玄杀鹅 谗险第三十二 袁悦见诛 东亭止谗 尤悔第三十三 兄弟相残 王浑后妻 平原遇害 周侯之死 温峤绝裾 子南被卖 纰漏第三十四 王敦出丑 误食彭蜞 太傅德教 进退维谷 主簿误事 惑溺第三十五 曹公屠邺 奉倩殉色 郭氏好妒 妇人卿婿 仇隙第三十六 白首同归 羲之之死 庾夫人语 梦溪笔谈 自序 卷一·故事一 朝献与朝飨 翰林院 翰林学士 学士院轶事 衣冠制度 幞头 进见礼 笼门谢 带坠 校书官称学士 雌黄改字 勘箭 翰林学士用乐 焚香礼进士 王安石破常规 步行学士 卷二·故事二 皇族子弟授官 凉衫 润笔费 躬亲职事 百官仪仗 卷三·辩证一 古今衡制 阳燧照物 黄陵二女 解州盐池 虎豹为程 十八学士图 芳州釆杜若 《周南》、《召南》 卷四·辩证二 桂屑除草 “一麾”辨 韩文公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