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机理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机理

  • 字数: 208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熊剑平//刘承良//余瑞林//张贞冰//赵
  • 商品条码: 978751363931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熊剑平、刘承良、余瑞林、张贞冰、赵亮等合 著的《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机理》一书在系统梳 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深入探讨都 市圈空间系统内涵和系统认知,以结构主义研究视角 ,构建了都市圈空间系统发展的表象一过程一控制研 究体系,建立了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评价模型。 并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案例,实证比较 分析其空间成长的结构特征,揭示其空间演进规律与 动力因子,综合提出空间结构优化与协调的重组路径 ,为中部都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 对完善都市圈规划理论研究与丰富都市圈实践成果具 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熊剑平,湖北鄂州人,湖北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琴园学者特聘教授,省级精品课程《导游学》首席教授。知名旅游专家,中国导游学的开创者之一。已出版《导游学:理论·方法·实践》《资源枯竭区旅游发展之路》等旅游类学术著作4部,主编《导游理论与实务》等旅游类教材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和横向旅游研究项目36项,在国内外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兼任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评审专家,湖北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首席专家,湖北省恩施州对口联系旅游专家,湖北省旅游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旅游教育培训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旅游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旅游强县(名镇、名村)评审专家,湖北省饭店高级技师评审专家、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检查员,湖北省5A级旅行社评审专家组组长,湖北省导游大赛专家评委组组长,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评审专家组组长,《湖北旅游强县评定标准》《湖北旅游名街评定标准》和《湖北省旅游饭店职业等级评定标准》起草人,《世界地理研究》编委,国内10余所高等院校客座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六、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概念及界定 二、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 三、产业结构与功能分工研究 四、空间结构研究 五、空间组织研究 六、城市治理与协调发展 七、评述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协同发展理论 第三节 增长极理论 第四节 核心—边缘理论 一、“核心—边缘”理论的起源 二、“核心—边缘”理论的发展 三、“核心—边缘”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五节 点轴发展理论 第六节 圈层理论 第四章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系统认知 第一节 都市圈空间系统内涵 第二节 都市圈空间系统构成 一、都市圈空间构成要素 二、都市圈空间运行体系 第三节 都市圈空间运行效应 一、聚散效应 二、临近效应(辐射效应) 三、空间自组织效应 第五章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评价 第一节 分析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二节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评价模型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指标权重确定 三、都市圈空间成长评价模型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空间成长的结构性评价 一、空间自组织演化评价 二、空间他组织演化评价 三、空间自—他耦合演化评价 四、空间成长的评价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演变规律 第一节 分析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二节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 一、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 二、空间分形特征的演变规律 三、空间形状指数与紧凑度的演变规律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联系的演变规律 一、可能腹地范围的演变规律 二、社会经济联系的演变规律 三、城镇体系规模的演变规律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分析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节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影响机制 一、自组织演化机制 二、他组织机制 三、空间自—他组织机制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空间成长的他组织机制 一、分析方法 二、变量时序动态分析 三、变量回归分析 四、经济社会动力机制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都市圈空间结构重组路径 第一节 城市职能定位与整合 一、结构性问题 二、空间整合方案 第二节 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结构性问题 二、空间优化方案 第三节 城镇空间布局与协调 一、结构性问题 二、空间协调方案 第四节 交通网络一体化 一、结构性问题 二、空间一体化战略 第五节 资源环境持续发展 一、结构性问题 二、空间发展路径 第六节 空间管治科学化引导 一、结构性问题 二、空间管治方案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