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苦涩的结合(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出离婚戏剧)

苦涩的结合(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出离婚戏剧)

  • 字数: 138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荷)里奥纳德·包乐史|译者:杨立新//
  • 商品条码: 978702007582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09
  • 印次: 1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法国年鉴派微观史学的方法,讲述发生在十七世纪荷属东印 度公司一个女人如何同觊觎自己财产的冒险家丈夫抗争的个案故事。 在十七世纪的荷兰,很多远航到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投机者,往往采用 娶一个富有寡妇的手法来迅速致富。本书主人公约翰·彼特,一个落魄律 师,也奉行此道,娶了资产丰厚的女商人——科尼莉亚·凡·尼恩鲁德为 妻,并且欲控制其财产,女主人公由此展开了长达十五年之久的抗争。 作者在这部复杂痛苦的婚姻悲剧中,穿插了大量有关十七世纪妇女地 位的细节,旁征博引,生动地描绘了当年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东印度公 司的各种商业政策。
作者简介
里奥纳德·包乐史(Leonard Blusse),现任莱顿大学亚欧关系中心主任,同时在厦门大学讲授东南亚史。曾在莱顿大学、台北大学、京都大学学习汉语、人类学、史学,并在莱顿大学获得史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在东京、瓦塞纳尔和普林斯顿大学戴维斯中心潜心研究。2005-2006年在哈佛大学讲授历史。 著有《公司和贸易: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远洋贸易公司论文集》、《奇怪的组合: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时期的巴达维亚的中国移民、混血妇女和荷兰人》、《中荷交往史》、《历史的朝圣者:与欧洲扩张史学者们的私人谈话》、《十八世纪亚洲史类编:范·勒尔回忆录》、《弥合分歧:荷日关系400年》,以及《十八世纪末期巴达维亚的中国人社区》。
精彩导读
到访设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内的专门陈列荷兰东印度公司物品的 宽敞展厅的参观者,最初似乎有点迷失其问,注意力全然被他们周围为数 众多的航船模型和油画所吸引。然而,旋即他们会注意到靠近展馆中央的 一幅油画:一个“贵族的”巴达维亚家庭成员的巨幅肖像画,画中人物是 富裕的东印度公司商人彼得·克诺尔和他的亚洲人模样的妻子以及女儿们 。这幅惹人注目的肖像画至少可以从三种视角来观赏:它们是艺术鉴赏家 的视角、史学家的视角,或仅仅是漫不经心的参观者的视角。 一个艺术鉴赏家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通过色彩选择和人物表现手法 表明,雅各布·扬松·科曼效仿了他同时代的同乡人托马斯·德·凯泽的 画风。像德·凯泽那样,他描绘的画中人物相对头较大而手较小。画作绘 于1664年,不由得也令人回想起安东尼·凡戴克作的那些大约三十年前意 大利热那亚城喜好奢华的富豪们绚丽辉煌的家族肖像画。画中描绘大商人 彼得·克诺尔,他的妻子柯尼莉亚,以及他们的两个女儿凯瑟琳娜、赫斯 特在他们巴达维亚城外破旧的避暑别墅的露台上。他们身后的暗影里是两 个有着黝黑皮肤的仆人。左侧的背景隐约可见两艘东方大商船,那是荷兰 东印度公司引以为傲的帆船,家族的繁荣兴旺归功于它们。他们的肖像画 留下了疑问的空间:这个富裕而有权势的商人家庭有没有被一种“钱多得 无法处置”的负重感压迫着呢? 我们对画家科曼所知甚少。根据东印度公司档案文件,他于1663年以 ziekentroonster或称“疾病安慰者”的身份动身前往东印度群岛。这项任 命很有可能是给肖像画家科曼提供新主顾的一个借口。“疾病安慰者们” 辅助船队牧师在船上做牧师的工作。不允许他们讲道,但是他们可以顶替 作为领读经文的信徒,朗读《圣经》的经文或《教义问答集》。到达东印 度群岛之后,这些相当有文化的人经常被派往更加偏远的殖民地担任教师 工作。然而,科曼被准许留在巴达维亚,并且马上开始着手为当地东印度 公司精英画肖像画。档案文件中收集不到更多的有关他留居巴达维亚的资 料。作为一名积极的会众,他的名字定期出现在巴达维亚宗教委员会的集 会记录中,直到1676年4月9日他死的那一天为止。 一个不经意的到访者,尤其是一个荷兰人,看到克诺尔家族的肖像画 ,可能会记起20世纪之初家族先辈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拍摄的那些褪色的照 片。东印度群岛的典型特征立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说,展现在 他眼前的富裕景象:光彩夺目的丝绸长袍、珍珠项链、带状头饰,以及“ 美惠三女神”的扇子,抑或彼得·克诺尔,巴达维亚城堡第一任商人领袖 衣服上的金纽扣和漂亮的肩带,在画中,他身着作为民团首领的全套制服 。母亲柯尼莉亚的值得炫耀的物品——做工精巧的象牙雕刻的萎叶箱,放 在女儿凯瑟琳娜的膝头,真可谓一件引人注目的物件。这家人的身后站着 两个赤脚的家奴。女仆穿着一件马来纱笼,手抱着一篮热带水果。男仆若 无其事地站在那里,马甲的扣子半开着,左肩扛着民团的旗子,顽皮地从 女仆手中的篮子里偷一颗水果。他可能有这样做的特权,因为他是主人的 心腹。 了解这些画中人最终命运的历史学家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 这幅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强调这个家族在城市的公共生活领域占据重要地 位的方式。另外,这对幸福夫妻的“快照”透露了几分他们的个性。作为 巴达维亚城堡的商人领袖,彼得号称是城里最有钱的人,在他猝然而意外 地死亡之前不久让人画的这幅家庭肖像画。在他旁边,稍微靠前一点儿, 是他的妻子柯尼莉亚·范·尼恩鲁德。她是一位有势力的官员的最小的女 儿,她父亲的职业生涯可追溯到东印度公司的开端,而他的日本情妇是平 户的surishia。 柯尼莉亚,有着亚洲人的外貌和修长的身材,目光直视着观者。她的 骄傲的姿势无疑留给人独擅大权的当家人的印象。在她身后,画的是年轻 时期爱恶作剧的奴仆安东(untung)。稍晚,他作为盗贼首领苏拉巴蒂,和 他的逃亡奴隶组成的团伙将成为骚扰巴达维亚乡村的恐怖势力,并且,他 甚至将在爪哇岛东部统治他自己的王国直至终老。 总而言之,像这样一幅无声的肖像画要揭示的比乍看上去展现的要多 得多。克诺尔委托科曼画这幅家庭肖像画使我们交了多么大的好运啊!要 不然我们将看不到本则故事女主人公的肖像。我们在这幅画中看到的是一 个骄傲的女主人,她弱不禁风的体格掩藏了固执而倔强的性格,而这一点 我们不久就会非常熟悉。 不过,现存另外两个柯尼莉亚的肖像画展现了她的另一种形象:一个 青年女子的形象,被巧妙地刻在一个小型木制屏风上;还有她的两封信函 ,在信中,她作为一个忠诚的日本女儿、一个孝道的典范出现。要看到这 些遗物,我们必须环行半个地球到她的出生地日本去。 P20-22
目录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Otemba(不可驯服的) 开场白/殖民地风俗和日本传统/巴达维亚寡妇/结不结婚 第二章 古代器物 孝道/父亲,约翰公司/女儿,Anak Kompenie(公司的孩子) 第三章 一桩婚姻的全景展现 巴达维亚社会/充满思乡之情的家书/遗嘱 第四章 铺垫场景 年轻的律师/人生四十才开始/求爱 第五章 给予与索取 家庭生活/同宗教委员会的拉锯战/执法者的高压手段 第六章 鹦鹉学舌式的报告 惩罚/五位愤怒的男人/财产扣押令 第七章 迷途的羔羊 荷兰来信/彼特的指控/复审——一种法律上的最终解决手段 第八章 所谓的和解 和平与和睦/重开敌对战争/判例/一个政治学的问题 第九章 最后一个回合 当局失去了耐心/后卫战斗 第十章 苦涩的结局 最后一幕/收支平衡/收场白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