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供给侧革命(一群反正统的人如何引爆了里根时代的经济繁荣)

供给侧革命(一群反正统的人如何引爆了里根时代的经济繁荣)

  • 字数: 290
  • 出版社: 新华
  • 作者: (美)布莱恩·多米特诺维奇|译者:朱冠
  • 商品条码: 978751662608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354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美国2008年的经济危机从一开始就被比作“大萧 条”,闹得沸沸扬扬。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对于美 国经济史上第二个最差的十年——20世纪70年代的毁 灭性“滞胀”,人们却知之甚少。如今,在这本引人 注目的先锋之作中,知名经济史学家多米特诺维奇告 诉我们,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异端——供给侧革命 正是从这场危机中兴起的。 布莱恩·多米特诺维奇著,朱冠东、李炜娇译的 《供给侧革命(一群反正统的人如何引爆了里根时代 的经济繁荣)》依据客观的历史档案,用扣人心弦的 叙事手法为我们破除了有关供给经济学的种种神话, 讲述了供给经济学的权威历史。在书中,作者通过生 动幽默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让读者了 解到罗伯特·蒙代尔(诺奖得主、欧元之父),亚瑟· 拉弗(总统首席经济师),罗伯特·贝利(《华尔街日 报》社论总编),杰克·肯普(足球明星转型的国会议 员),诺曼·图瑞(无情的经济预言家)以及裘德·万 尼斯基(畅销书作家)等这样一群魅力四射、成分复杂 的人物,是如何向经济学的固有体系发起全面攻击并 致其被完全颠覆的故事。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美国经济 繁荣的基石,就必须了解这个故事。
作者简介
布莱恩·多米特诺维奇(Brian Domitrovic),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和哈佛大经济学系,获历史学和数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现执教于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史、供给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过诸多经济学和历史学学术著作,《供给侧革命》是多米特诺维奇博士深受好评也颇具争议的一本经济史方面的通俗理论读物。
精彩导读
卖掉这些东西之后,苏联一夜之间得了很多现金 ,大部分都是美元。于是它开始慷慨地支持拉美、非 洲、东南亚和阿富汗的独立运动。阿拉伯的石油酋长 们也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一下子发了财。从 1973年到1982年,石油紧跟着黄金的脚步大涨特涨。 至少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诡异的时代。美国人 更是感到迷茫和沮丧。1945年以来平静美好的“战后 繁荣”似乎走到了尽头。被明亮刺眼的光辉照耀得太 久,人们产生了幻觉,以致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1970年左右,经济开始一年比一年差。 通胀是史无前例的。它如今已稳稳地站在了两位 数上。从理论上来说失业与通胀呈相反趋势,自二战 以来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可现在也开始扩大了。失业 和通胀这两驾马车为人们带来了一个新词——“滞胀 ”(即停滞加上通胀),直到迪斯科时代末期还被人挂 在嘴边。创业型组织——“美国梦”的典型代表退出 了舞台;风险投资静待着人们退出大宗商品。 政府直到此时才姗姗来迟。在整个漫长的70年代 ,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忙于稳定物价、阻挠工会加薪、 控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在税法中用名义收入取代实际 收入、设置法规、增加赤字、违规用美元换取黄金以 及贪婪地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不断攫取更多的份 额。这并非一次普通的经济衰退,甚至严格来说也并 非大萧条,而且很难将一切归罪于“商业”。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无法确定。总统杰拉 德·福特在1974年曾经要求国家“立刻驱散通胀”。 他还让人签字画押,担保克制采购欲望,同样也是为 了抑制通胀。五年之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曾有一 封给总统吉米·卡特的备忘录语焉不详地提出美国已 经在萎靡不振中被人迎头赶上了。换句话说,领头人 已经迷失了。这封备忘录一直也没得到回应。 发生了什么? 有关70年代滞胀时期经济萎缩的重要事实是它已 经停止了。十年来,股市大跌,通胀凶猛,失业率攀 升,市债违约,资本外逃,大把的贬值美元流入了苏 联和石油酋长的花花公子们手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 理由认为这面目全非的一切会终结。毕竟,上一次美 国遭遇漫长的经济困境——也就是大萧条的时候,它 可是以二战这一惊天动地的事件来脱身的。谁都不希 望大灾难重演。没有这种灾难,就无法走出70年代的 经济困境吗? 由此,很自然地,1976的影片《电视台风云》发 出了时代的怒吼:“我疯狂如陷地狱,我受够了。” 可怕的是有些人听了这些话就真的开始行动了。恰在 这个紧要时刻,令人讶异和欣喜的是,滞胀刚出现不 久竟然消失了。 美国战后经济史是各民族现代史上最震撼人心的 篇章。1945年美国还能轻松占据最大经济体的地位— —占该年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在接下来的六十二年 里,它的增长率却与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不符。从 1945年到2007年,美国的增长趋势是每年3.3%。发 展中国家——包括日本和欧洲那些刚从战后废墟里爬 起来的国家——却常常远超这一速度。然而,发展中 国家如果发展得太快,一旦接近美国的人均产量水平 ,就会发现无以为继。从日本和西欧国家自1982年以 来有记载的增长率来看,美国3-3%的年增长速度是 它们的1.5倍。这就是说,从那一年开始的四分之一 世纪里,美国的财富要比第二发达的经济体多出三分 之二,而就在一个世代之前,这些经济体与美国是平 起平坐的。 这就是最最重要的一个事实。美国具有一种独特 的能力,能够在较长历史时期内保持其经济增长的高 速,而这正是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尽 管法国人有时不太愿意承认——的原因。此外还有一 个现实因素,那就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在未来数十年 内仍然无法成熟。(P6-7)
目录
第一部分 20世纪的再审视 1.70年代的经济恐慌 2.1913年 3.新罕布什尔的酒店 4.苦果 第二部分 不法分子 5.迈克1号 6.反国会山 7.反抗 8.一蹶不振 第三部分 角力 9.经济复苏和税收法案 10.“现在的问题是货币” 11.美好年代 12.遍及全世界 注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