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转型中的困境(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

转型中的困境(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

  • 字数: 50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朱汉国//姜朝晖//刘晓云//李自典//庄
  • 商品条码: 978730319903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76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型的重 要阶段。这种转型表现在乡村教育上出现了许多现代 的因子。大量新式学校的出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随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大量的传统私塾依然存在 。新旧教育并存的二元格局,导致了乡村新旧教育的 抗衡与冲突。针对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和存在的问题,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决 问题的对策与举措。朱汉国、姜朝晖、刘晓云、李自 典、庄秋菊等著的《转型中的困境(民国时期的乡村 教育)》旨在系统地论述转型中的民国乡村教育的发 展历程和问题,从理论层面上总结民国乡村教育的特 点,探究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简介
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政党制度史》、“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华北农村的社会问题(1928—1937)》、“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20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卷》、“当代北京市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当代社会史”等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乡村教育的近代转型与发展 第一节 乡村教育近代转型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乡村新旧教育的冲突 第一节 乡村新旧教育的并存格局 第二节 乡村新旧教育文化的冲突 第三章 乡村学校的师资 第一节 乡村教师的构成与薪俸 第二节 乡村学校教师的培养 第四章 乡村学校的招生与管理 第一节 乡村学校的招生 第二节 乡村学校的学生管理 第五章 乡村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乡村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 第二节 乡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第六章 乡村教育的经费 第一节 民国乡村教育经费概况 第二节 乡村教育经费中的问题 第七章 发展乡村教育的认知与对策 第一节 知识界对于乡村教育的推动 第二节 政府推动乡村教育的努力 第三节 乡村教师的认知与期望 第八章 践行乡村教育的案例探析 第一节 王拱璧与河南的乡村教育 第二节 黄炎培与徐公桥的乡村教育 第三节 陶行知与晓庄乡村师范教育 第四节 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 第五节 梁漱溟与邹平乡村教育 第九章 民国乡村教育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第一节 民国乡村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民国乡村教育的基本经验与教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