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坏钱(金融风暴的危和机)

坏钱(金融风暴的危和机)

  • 字数: 235
  • 出版社: 中国市场
  • 作者: (英)梅里克·查普曼|译者:李宪一//查
  • 商品条码: 978750920897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坏钱?:金融风暴的“危”和“机”》探究了近年来金融监管的得失 、异常风险和贪婪、全球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有害资产负债表等历史事实, 对 实际所发生的事件做了既易懂又深刻的分析,阐明了为什么并非所有的危机 都是有害的,以及为什么2008年金融 海啸最终可能会让人们受益…… 《坏钱?:金融风暴的“危”和“机”》由梅里克·查普曼编写。
作者简介
梅里克·查普曼,剑桥大学历史专业毕业,1982年从商品房交易开始了自己的金融生涯。80年代后期转入投行工作,在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 Trust)做了几年海外证券交易员。1997年加入瑞士银行公司(Swiss Banking Corporation,即后来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从事国际债券市场策略谋划。正是这个角色使他对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国际巨量资本流动有了亲身感受。现在为投资集团Elliot Advisors效力。
精彩导读
只要参与人(未来潜在购买人)的数量增长,市场就会出现泡沫 这个基本概念意味着,即使在没有违约预期的市场里也会发生金融危机 。 如果市场流动性过剩,必然就需要收紧,比如某个实力雄厚的投资人会决定 将 资本转向其他货币另行投资。资本转移产生的波动会促使部分投资人回笼真 实 现钞,即流动性的最终储存方式——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于是,驱动市场 暴 涨的流动性进程就会发生逆转。大资金的抽逃会促使其他投资人为寻求安全 而 持有央行现钞,不愿意再继续跟风。市场重归原始交易状态,价格崩溃。市 场 无钱运转,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流动性的消失会导致财政上无力翻身的借款人丧失清偿能力,但违约事 件并不是导致危机的起因,而是危机造成的结果。在危机的萌发阶段,流动 性 发生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尽管次贷市场亏损严重,但与美国的经 济 规模相比依然微不足道,所以数月以来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该市场隐含的系统 风 险。直到某些对冲基金在次贷市场惨遭重创的消息被披露后,才对美国经济 形 成致命一击。虽然这些基金的组合结构并不庞大,但信息的公布导致了市场 流 动性的彻底崩溃。 诚然,次贷市场的信心缺失本身是由急剧上升的违约事件所致,这是问 题的本质所在。然而,至少从2006年后期以来,违约事件的上升就早已为人 所 知,但并没有发生危机。尽管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坏账,但致使人们对促 成 风险债务不断累积的激励措施不加深究的原因,却在于对货币的债务和媒介 职 能混淆不清。 在某种程度上,央行对住房抵押贷款债券的认可也模糊了人们对货币职 能 的看法。事实上,有些银行抛售日本政府债券而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其 原 因就是它们认为后者风险要小于前者。因此,央行在鼓励接受交易性货币的 问 题上是负有连带责任的,交易性货币最终将受到其债务的牵累。 在信贷热期间,只要觉得别人会认可,银行几乎会接受任何可以替代现 金 的资产,并按本币单位计量价值。那种魔力一旦消失,银行就再也无法收回 早 先的价值。危机以牺牲私有资产的代价来提升本币价值,使人们对其他资产 越 来越丧失信心。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危机就可能导致流动性的指数式衰减 , 破坏整个金融体系。 为什么我们对金融危机的降临浑然不觉 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金融危机的降临,主要是因为引致灾难的基本因素同 样 也推动了社会改良。超额信贷提升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这些钱起初为社会 提 供了各种良机,促进了教育、医疗、旅游娱乐和建筑工程等行业的发展。超 额 信贷带来的好处似乎还远远不止这些。 对欧美和世界各地的人来说,通信产业和国际贸易促进了全球性开放, 这 是社会进步普及的一个典型例子。通信技术的传播、信息量的增加,以及随 后 的贸易发展,全球性开放带来的这些好处都是无可争议的。信息本身就被认 为 是好东西,任何有理智的(自由的)人都不会同意减少信息量。随着人们的广 泛参与,大交易量和高流动性使社会所有成员都能更便宜、更省力地享受市 场 提供和资助的各种交易活动。所以人们始终兴味盎然地维护和增进信息交流 。 通信改善是政治自由、个人自由、医疗卫生和生活水平改善的简称。 由于交易量的增长,过去的10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为美国和欧洲补充 了货币存量。大家都认为西方对未来的信心基础是安全的,因为发达国家的 货 币是由谨慎小心的央行严格管理的。 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冷战的结束以及西方对新兴市场的开放使我们变 得 富裕起来。这种富裕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犒劳。一旦我们对未来丧失信心 , 这种奖励就不复存在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我们自以为信用安全,因而滥 印 期票,长期交易。当印刷机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时,毁灭就在所难免。我们只 剩 下票据和承诺,但已丧失了清偿能力,因为市场资金早已荡然无存。 我们从未意识到金钱会自我消失 我们之所以对金融危机的降临浑然不觉,是因为我们认为只有魔术师才 会 让金钱消失,而且只是为了取乐才那样做。我们从未意识到金钱会自我消失 。 它就在那里,我们的所有承诺都以此为据。浪漫派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 律 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写道:“咎由自取的事情时有发生,无人能 与分担,我始终认为这是最严厉的惩罚。”我们可以从金融创新、交易量增 长、投资人行为和放松管制等方面看到导致流动性消失的各个阶段。当流动 性 (接下去是金钱)消失后,所有依赖流动性来赋予清偿能力的人,无论是借方 还是贷方,都会产生一种不平感。贷方觉得受人欺骗,而借方则感到被市场 愚 弄了。 P38-40
目录
致谢/i 第1章 引言/001 第2章 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我们为什么对金融危机的降临浑然不觉/013 第3章 难道亚洲危机对我们就无鉴可引/041 第4章 喜爱美元:资本泛滥带来的教训/061 第5章 央行是怎样失去控制力的/087 第6章 放任自流:金融创新带来的教训/117 第7章 我们信仰上帝:银行及其过失/143 第8章 降级:信用评级机构和监管制度是怎样失效的/167 第9章 住房政治/183 第10章 并非一无是处:金融危机的利与弊/207 第11章 对未来有何教训/2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