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画笔
|
马克笔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
字数: 182
出版社: 上海交大
作者: 林峰//赵冬梅//曹永康//刘杰|摄影:林
商品条码: 9787313087782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出版年份: 2012
印次: 1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系“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 之一。跨越三个世纪、历经百余 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从创办至今不曾迁徙,古老、完整而优雅地矗 立在 徐家汇中心区,2010年被列入“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南洋公学旧址建筑 群”,其中的十余幢建筑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 闵行 西校区,环美丽思源湖的建筑群落,显现出传统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完美 结 合。2001年始建的闵行东校区,河道湖泊贯通整个校园,砖红色建筑群与大 片绿 荫交相辉映,彰显出强烈的时代特色。逾百年历史的卢湾校区,虽历经沧桑 ,仍 魅力不减。七宝校区,毗邻七宝古镇,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楼阁校舍错落 其间。法 华校区结庐都市,粉墙红瓦、绿荫芳菲,古朴与时尚、繁华与幽静,闹中取 静。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由林峰、赵冬梅、曹永康、刘杰编著。
作者简介
刘杰,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近20年,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考察和研究及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设计,著有《乡土中国泰顺》及中华书局“乡土系列”等十部著作。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 曹永康,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主要从事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过百余项建筑遗产(包括建筑群落和单体的保护)修复工作。中国科技史学会建筑历史分会委员,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 赵冬梅,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师,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历史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 林峰,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注册建筑师;主业教书,副业做设计,业余画油画。写过一些文章,出过几本书,代表作是《江南水乡》。虽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但还是钟情于建筑文化与艺术。
精彩导读
上海交通大学卢湾校区,又称重庆南路校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原卢 湾区辖境)重庆南路227号。地处上海市打浦桥商业繁华圈,毗邻新天地。上 海交通大学卢湾校区经历了百年沧桑,却依旧魅力不减。校园西至思南路, 北为合肥路,东至淡水路。校园被南北高架路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分别称为 东院和西院。两院以过街天桥连接。西院主要为教学区域,东院主要为生活 区和行政区。 卢湾校区原是天主教震旦大学校园,现校园西院北侧还有天主教圣伯 多禄堂。1952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由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 1952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年)和同德医学院(1918~1952 年)合并组成上海第二医学院,沿用原震旦大学校址。1985年上海第二医学 院改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人上海交通大学 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卢湾校区。 卢湾校区的校园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打开尘封的记忆,还得从震旦 大学说起。这所天主教教会学校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起因是南洋 公学学生反对学校当局压迫,发生“墨水瓶事件”,学生集体退学,教师蔡 元 培请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另办大学,接纳退学学生。马相伯许诺建震旦学 院,“震”谐音“秦”,系中国称呼,“旦”取义“晨”,寓意“中国之曙 光”。清光绪 二十九年(1903年)2月,马相伯捐献家产3000亩土地并得到上海天主教耶 稣会襄助,于徐家汇老天文台创办震旦学院。 震旦学院首批学生24人,为蔡元培介绍的南洋公学退学学生。开始,马 相伯亲自主持校务,称“总教习”,学科为法语、英语、数学和哲学。次年 ,法国 耶稣会传教士南从周来校任总教习,企图掌握学校大权,改变马相伯创办初 期制订的章程,招致学生不满,纷纷退学。光绪三十一年8月(1905年2月) 马相伯被迫离校,另创复旦公学,宣布震旦学院解散。同年8月,学院在法 国 耶稣会主办下重新开学,成为中国第一所天主教大学。耶稣会委任中国神父 李问渔(李卡大)任校长,南从周仍任总教习,录取住宿学生52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震旦校园为谋发展从徐家汇迁入法租界吕班路 (今重庆南路)227号,占地103亩。择邻圣玛利亚医院(即广慈医院,今瑞金 医院),意欲开办医科。1909年学院开办自然理化科,1911年设立医学先修 科,1915年改为医学科,学制六年,授医学博士学位。1932年向中国政府立 案改震旦大学。震旦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马相伯当年捐出作为办学基 金的松江和青浦的3000亩土地,学校迁卢家湾时得到的英、法租界房地产 价值十万元的捐助,此外主要靠法国政府的津贴。法国视震旦为“在华之法 国大学”。法外交部与 直接向震旦提供各种经费,仅民国八年(1919 年)欧战结束后,一次就拨给约60万法郎。 迁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后,耶稣会即在此建住院,课程逐步完备,师 资逐步雄厚,校舍也逐步扩大。1908至1922年,震旦大学在吕班路东侧建造 了若干幢二、三层的砖瓦结构楼房,作为大学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以及 宿 舍,各校舍大多用有顶盖的主通道相连接成为整体。 民国一十九年(1930年),学校在劳神父路(今合肥路)和吕班路转角东 南面的那块场地建造三层新式楼房。落成后,徐家汇博物院藏品全部迁入, 归震旦学院管理,改名为“震旦博物院”。博物院藏品大多系修道院院长达 维 特(A.Divid)在华北采集的生物标本和韩伯禄(Pere Heude)、柏永年 (P.Courtois)在长江流域各省采集的珍奇标本。贮藏的中国所产植物标本十 分丰富,同时征集中国文物,有“远东第一”之称。为纪念创办人韩伯禄, “震 旦博物院”外文名称为“Museum Heude”。 这座博物院于1931年建成,三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装饰艺术风格(An Deco),由法国建筑师莱纳德和P·弗萨雷的上海法国建筑设计公司设计。 P·弗萨雷以设计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而著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他 和著名的匈牙利建筑设计师E·L.乌达克齐名。震旦博物院内设生物研究部 和古物部.展品有自然标本及中国文物两大主题。“L”形大楼面临吕班路的 部分是中国自然史展览馆,大楼的其余部分也物尽其用,俯瞰博物院下面植 物园的南楼,作为博物院的研究所,设有若干实验室、一座图书馆,还有研 究 设备和标本收藏品等。该院经常选择有特色的标本供学者研究,并在接待各 国学者来院研究的同时,还分寄往世界各地供专家研究。 1932年学校拟建教堂,为了服务于社区周围更多的天主教徒,教堂最终 选址在吕班路西侧校园外。教堂1934年落成,称圣伯多禄加尼削教堂,供震 旦大学师生中的教徒及社区教徒使用。教堂与震旦博物院对面相望,拜占庭 风格,砖瓦结构,堂内无支柱。为可容千人以上的大型教堂,奉圣伯多禄为 主 保圣人。这座教堂南面的空地成为运动场,运动场南边的大礼堂建于1928 年,靠近吕班路。震旦大学曾计划利用大礼堂周围的场地及向西延伸到马思 南路(今思南路)的用地,建造长度为450英尺的大学生楼。计划的大学生楼 由造型相同的东西两配楼与中心大楼连成一体。然而只有东楼(老红楼)在 1936年竣工,西楼及中心大楼均未实施。 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吕班路校园占地发展到150亩,共有校舍十 余幢。至上世纪30年代末,随着大礼堂、老红楼的落成,校园沿吕班路两侧 逐渐发展成熟。由于东院的建设较西院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以一至三层 的建筑为主。主要是宿舍和预科教育。建筑尺度宜人,和环境有机结合,规 划 生动活泼,符合生活区的氛围。西院的布局相对单调,以运动场为中心,建 筑 沿着周边布置,形成围合状,主要是教学行政及公共活动区。运动场南的红 楼成为教学和行政的主要场所,大礼堂成为集会场所(建设高架拆除,后在 东院建设懿德楼作为会议中心),运动场北侧的圣伯多禄教堂为师生的宗教 生活场所。校园的两院布局及功能分布大体沿用至今。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有学生1104人,其中天主教徒320人。民国二 十七年(1938年)9月,学校开始收录女生,第一年15人,至1949年,有女生 157人,其中天主教徒65人。解放以前,外侨子弟在震旦读书的较多。据民 国 二十九年(1940年)的统计,有54名,包括13个不同国籍,其中俄籍最多,有 30人:法籍居次,有六人。 P144-146
目录
校长序 前言 漫步路线一 徐汇校区,老房子,新建筑 漫步路线二 闵行西校区,美丽思源湖畔建筑群 漫步路线三 闵行东校区,新型大学校园 漫步路线四 卢湾校区,医学院,红房子 漫步路线五 七宝校区,农学院,古建筑 漫步路线六 法华校区,安泰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