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传习录明意

传习录明意

  • 字数: 665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温海明 著
  • 商品条码: 978730135853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一代大儒王阳明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也是阳明哲学思想的精华。《传习录明意》相较于众多以注释、翻译为主的《传习录》版本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创新,是一部旨在把握阳明心学要义的《传习录》全译注本。书中对必要的专业术语加以注释,以脚注方式介绍人名、引文和哲学术语的由来,必要的考证和论争说明,则引用相关原典及学术性著作,书末附有比较详尽的参考文献。 导论部分介绍阳明哲学,详述王阳明以易为本、当下朗现遍在的心学思想(意哲学)。正文部分对王阳明《传习录》各卷进行全文逐字逐句的释读,并且随文夹以笺注,点出阳明心学哲理,认为心学本于易学,心学就是易意学。作者提出,王阳明以“心天之意”(心天之易)即心与天相感通之意贯通心天二者,据此可以推进心天之意的哲学建构,实现从心本体过渡到意本体的哲学范式转变,进而完成意本论哲学的体系性建构。
作者简介
温海明 ---------------------------- 温海明,字镜天,号合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ICA)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会员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2006);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1999);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1994)。著有《周易明意》《中庸明意》《道德经明意》《坛经明意》《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比较境遇与中国哲学》《儒家实意伦理学》、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Chinese Philosophy 等。
目录
目录 导论:从心本到意本/ 1 第一部分 阳明心学的易学基础 / 2 第二部分 阳明心学的意学基础 / 27 第三部分 从心学到意学 / 53 第四部分 心天之意的意哲学建构 / 72 第五部分 意本方法论的哲学转折 / 84 初刻《传习录》徐爱序/ 93 续刻《传习录》南大吉序/ 94 卷 上 徐爱录/ 99 【1】明意天下,修己亲民 / 101 【2】一意至善,心天一理 / 105 【3】意本万殊,念存天理 / 107 【4】一多不分,意在念前 / 111 【5】知行合一,觉知即行 / 113 【6】心通物境,修身待命 / 120 【7】心意道术,格意明德 / 128 【8】天良之知,推致天下 / 129 【9】礼本天机,意发接天 / 131 【10】反思我思,纯粹经验 / 133 【11】斯文本天,作经述意 / 135 【12】三代圣道,永为镜鉴 / 144 【13】经以明道,人心通天 / 144 【14】《五经》明意,教化千载 / 145 徐爱跋 / 148 陆澄录 / 150 【15】心天之意,专一作主 / 150 【16】哲学意识,永志不忘 / 151 【17】安宁放松,调控意能 / 152 【18】谦让互益,争斗互损 / 152 【19】时刻觉知,刨根重植 / 153 【20】心遍寰宇,与物无对 / 154 【21】宇宙洪荒,繁茂生生 / 155 【22】义理无穷,道体可见 / 157 【23】静中涵养,静动皆宜 / 158 【24】培土浇灌,通天机括 / 159 【25】志向精纯,心意不分 / 161 【26】精筛细选,当下实意 / 161 【27】意物瞬间,付诸行事 / 162 【28】事上磨炼,生动活泼 / 163 【29】未发之中,诚中之意 / 163 【30】化物为事,化势为机 / 165 【31】后天之缘,复先天生 / 166 【32】缘生瞬间,自觉道体 / 168 【33】心显意论,意主意体 / 169 【34】语境意义,依境而生 / 170 【35】意体纯善,无善无恶 / 170 【36】智的直觉,明心见性 / 171 【37】省言存意,边缘体悟 / 172 【38】心物一体,物物不物 / 173 【39】先天之境,心意本体 / 174 【40】天理内化,原发成境 / 176 【41】意向出鬼,自证偏邪 / 178 【42】阴阳否定,哲意恒存 / 179 【43】大学书义,中庸首章 / 179 【44】正名理想,难于登天 / 180 【45】情感发动,反思观照 / 182 【46】反思自证,直觉体悟 / 184 【47】读易悟道,心学本易 / 185 【48】修养本心,白日聚气 / 187 【49】心天贯通,动静一如 / 187 【50】圣心即天,心天不分 / 189 【51】易超卜筮,大道之源 / 191 【52】仁人之意,王道教化 / 192 【53】道体本意,法无定法 / 193 【54】善本通天,天善流行 / 194 【55】阳意生发,阴意收敛 / 195 【56】念接天机,心意自明 / 195 【57】仁人之意,阳主阴从 / 196 【58】一气流行,精凝神妙 / 197 【59】本体中和,人为私意 / 197 【60】情随天然,物来顺应 / 197 【61】存善去恶,私欲务尽 / 198 【62】阴阳节气,自然本意 / 198 【63】心体明镜,良知照物 / 199 【64】道体无限,意会焦点 / 200 【65】反省深修,照全道体 / 201 【66】炼心改意,穿层入道 / 203 【67】仁体本意,澄明道体 / 205 【68】意能积聚,道体辉光 / 206 【69】生生之意,有意才生 / 209 【70】纯粹经验,心游太虚 / 209 【71】心不住物,意体自显 / 210 【72】意念创生,良知返照 / 212 【73】意体通天,心动气行 / 212 【74】心意天行,气随志聚 / 214 【75】圣意通天,同于物化 / 215 【76】一体无分,意道达化 / 216 【77】道体意明,明意镜天 / 218 【78】心性正脉,拈花传道 / 222 【79】通天本体,清明神妙 / 223 【80】本心呈现,通于圣道 / 224 【81】心收摄天,意沉心存 / 224 【82】动中护持,本体如如 / 224 【83】阴力收摄,转变意境 / 225 【84】意物交接,实意成物 / 226 【85】意识自证,心天至善 / 226 【86】物本天物,生力自然 / 227 【87】心天之意,至善之境 / 228 【88】动静阴阳,涵养本体 / 228 【89】未发涵养,已发察识 / 228 【90】仁爱他人,意融万物 / 229 【91】儒本亲民,佛老明德 / 230 【92】人性合天,本体天善 / 230 【93】自然至善,先天仁人 / 230 【94】意本心源,亲亲创生 / 231 【95】心理不分,日用无私 / 234 薛侃录 / 235 【96】心随天行,凝聚心神 / 235 【97】意体感通,天境一念 / 236 【98】仁心生发,改造意境 / 237 【99】圣道昌明,志同朱子 / 239 【100】体悟道体,损之又损 / 239 【101】意体根源,纯然至善 / 243 【102】先天道体,意行自生 / 244 【103】心天一体,闻道得见 / 251 【104】恐志不切,惟患夺志 / 252 【105】意动即作,人事成天 / 252 【106】发心顺道,意行接天 / 253 【107】放下悔意,念念利他 / 255 【108】圣洁通神,人生一等 / 256 【109】体用意源,动静一如 / 258 【110】意能主动,愚公移山 / 259 【111】仁爱互助,容纳众人 / 259 【112】道体活泼,天机自开 / 260 【113】道体忠恕,体用一贯 / 262 【114】感官闻见,本心存养 / 263 【115】自我觉知,控制意识 / 264 【116】本心如根,精纯培植 / 264 【117】自在之物,诚之生活 / 265 【118】诚中于内,心通物化 / 266 【119】天良至善,理性灵悟 / 270 【120】心通意开,明觉感通 / 271 【121】意通天境,觉知涵养 / 273 【122】善言合道,思诚实化 / 276 【123】生仁活理,作事养意 / 277 【124】同体大悲,知鱼之乐 / 281 【125】意本天行,圣人无意 / 282 【126】意念发动,如天无念 / 284 【127】天即意道,意即天行 / 285 【128】祖天圣教,意道之境 / 286 【129】意作非意,及物成事 / 290 【130】情本诚中,敬意通天 / 291 卷 中 钱德洪序 / 297 答顾东桥书 / 300 【131】中道本体,诚意本教 / 300 【132】未发觉知,发前涵养 / 301 【133】意起即事,与物同体 / 302 【134】觉知及物,意行实知 / 304 【135】天本心母,天开意显 / 307 【136】孝心连亲,良知通理 / 312 【137】意作天事,德性之知 / 315 【138】意作于物,转物为事 / 319 【139】意本天诚,用魄澄明 / 324 【140】知而立作,意作成业 / 326 【141】天良体作,用于事业 / 331 【142】作即创造,超越绝望 / 334 【143】意本天良,赤心诚道 / 340 答周道通书 / 351 【144】实化意念,不忘初心 / 351 【145】有意于无,万物顺至 / 353 【146】自心体认,天良自现 / 355 【147】跳出物累,自作主宰 / 357 【148】推致天良,格意致知 / 358 【149】学说既立,海纳百川 / 359 【150】天性气性,意会存有 / 361 答陆原静书(一) / 364 【151】天良诚中,静心融物 / 364 【152】心物同体,太阳永照 / 365 【153】体悟精炁,运化莫测 / 366 【154】天地生意,精炁自然 / 367 答陆原静书(二) / 370 【155】良知日用,生生流行 / 370 【156】无住生心,意若不动 / 371 【157】心意诚中,渊深摄化 / 372 【158】诚中之意,修行本体 / 376 【159】良知反省,意本天良 / 377 【160】水底照心,透显自证 / 378 【161】心意破身,克除私欲 / 379 【162】空有生机,应物生生 / 381 【163】自然升发,涵摄天地 / 384 【164】晶莹剔透,无遮彰显 / 386 【165】觉知用功,治心为本 / 387 【166】圣学之乐,水底观涛 / 390 【167】心转物境,心中有天 / 391 答欧阳崇一 / 395 【168】阴阳道体,体象相融 / 395 【169】天理良善,清明澄现 / 398 【170】造作事业,集义致天 / 399 【171】通神无伪,日月朗照 / 402 答罗整庵少宰书 / 407 【172】向内涵养,处处修身 / 407 【173】体悟圣道,心得为本 / 409 【174】性理心物,念知物意 / 410 【175】心通物论,心物一元 / 413 【176】圣学苦传,感悟极深 / 415 【177】直指本心,以心显心 / 418 答聂文蔚(一) / 419 【178】圣道不明,不可不辩 / 419 【179】明圣之意,生意利益 / 421 【180】圣学不昌,四海纷争 / 423 【181】意量天启,救人水火 / 424 【182】念念仁爱,拯救万民 / 425 【183】天命在身,道传诸生 / 427 【184】意本应西,心应道佛 / 428 答聂文蔚(二) / 430 【185】心念苍生,意守正脉 / 430 【186】勿忘勿助,成性存存 / 431 【187】一生一事,正念正意 / 433 【188】人性天分,善意善行 / 435 【189】源初孝亲,诚中实践 / 437 【190】意识根本,仁意孝心 / 439 【191】诚则不猜,光辉霁月 / 441 【192】工夫可悟,难以分解 / 443 【193】一念洞见,良知透显 / 446 【194】跨主体性,意本一体 / 446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448 【195】天伦本意,依境而生 / 448 教 约 / 451 【196】言行皆纯,反省修正 / 451 【197】调节气息,阴阳相应 / 452 【198】操练礼仪,德性成型 / 452 【199】集中心神,心口一致 / 453 【200】引导意向,改造意境 / 453 卷 下 陈九川录 / 457 【201】心融万物,行作于事 / 457 【202】凝聚正念,作于未来 / 461 【203】自作主宰,天理昭明 / 462 【204】本体明澈,毋另做功 / 463 【205】象山不精,功久才现 / 464 【206】推致天良,无执存有 / 465 【207】生意阳光,身意主宰 / 467 【208】良知定盘,意印证物 / 468 【209】通神意丹,灵妙莫测 / 468 【210】意识澄明,意境纯净 / 469 【211】圣贤心传,一明既明 / 469 【212】澄明圣意,如揭天机 / 470 【213】灵性光芒,扫荡玄冥 / 471 【214】奖劝朋友,谦下宽容 / 471 【215】顺应自然,心情愉悦 / 472 【216】偶尔澄明,用意坚持 / 472 【217】一旦解悟,一通百通 / 473 【218】及物真学,现成活现 / 474 【219】阴阳妙合,乾坤朗朗 / 475 【220】有得于心,意上觉悟 / 476 【221】风雨霜雪,阳光永恒 / 477 黄直录 / 479 【222】阳光普照,静水流深 / 479 【223】顺道而行,平和安宁 / 480 【224】饮食日用,不敢稍懈 / 481 【225】精纯专一,就限续推 / 481 【226】正面做功,不做虚工 / 482 【227】应接事物,立即贯通 / 483 【228】善恶缘成,道体至善 / 484 【229】真诚实化,时刻诚中 / 485 【230】修道澄意,圣贤可分 / 486 【231】静作主宰,动静不分 / 487 【232】心天不分,作即天事 / 487 【233】心意空灵,修名正辞 / 488 【234】朱子重物,阳明重格 / 489 【235】意体澄澈,反思自觉 / 489 【236】儒似有相,真如无相 / 490 黄修易录 / 492 【237】善恶一体,善起恶去 / 492 【238】浸润心身,遍及世间 / 493 【239】格意培根,学问之本 / 493 【240】安居圣道,浑然天成 / 494 【241】主宰一生,好汉正途 / 495 【242】意本顺生,接天而明 / 497 【243】放下毁誉,切己用功 / 499 【244】阴阳和生,根发灵长 / 500 【245】反省责己,教化他人 / 501 【246】祖天之意,持中守善 / 502 【247】卜天之机,心意镜天 / 502 黄省曾录 / 505 【248】诚意用中,从容中道 / 505 【249】万世人心,不偏正道 / 506 【250】意念顺道,心底无私 / 506 【251】仁人有等,因材施教 / 507 【252】家本自证,前瞻未来 / 508 【253】长保圣境,返回先天 / 509 【254】杀身成仁,仁意不断 / 509 【255】光明遍照,毁誉浮云 / 510 【256】不斥外物,流转通达 / 511 【257】天机随缘,依境而成 / 512 【258】简易直截,无意深广 / 513 【259】顺天造作,时刻觉知 / 514 钱德洪录 / 515 【260】一念不离,时刻自觉 / 515 【261】身心融物,乐极鼓舞 / 516 【262】亲历骨折,磨难真知 / 516 【263】万化融通,无有内外 / 518 【264】去除乌云,光辉澄澈 / 518 【265】天命即性,道即良知 /19 【266】浑然天成,圆融无碍 / 519 【267】通天化境,觉昼知夜 / 520 【268】觉知万物,浑沌清明 / 522 【269】意本太虚,益于天境 / 522 【270】不离事物,与物共在 / 523 【271】人伦日用,亲亲相感 / 524 【272】思意为作,沛然莫御 / 524 【273】性物一体,无善无恶 / 525 【274】用意如道,气通互养 / 526 【275】意与物会,心点天域 / 527 【276】自然之意,善恶未分 / 529 【277】视听知觉,及物同体 / 530 【278】超越性命,无待生死 / 531 【279】克念尽除,心法希知 / 532 【280】良知拂尘,本来无物 / 533 【281】明意通变,引领未来 / 534 【282】阳光实物,良知无知 / 535 【283】能缘之所,意作之境 / 536 【284】万化生生,应物无方 / 537 【285】仁动体机,为己之学 / 538 【286】发力借巧,四两千斤 / 540 【287】人天之意,天良自知 / 541 【288】良知善恶,意悟是非 / 541 【289】意体光明,无惧风云 / 542 【290】阳光朗照,情如云化 / 542 【291】阳光及物,天良积德 / 544 【292】情本乐感,涵伤摄悲 / 545 【293】心学本易,笋生成林 / 545 【294】生活互系,念积成角 / 546 【295】道体无二,心天不分 / 548 【296】自作功夫,持道体意 / 549 【297】元声和天,意会韵律 / 550 【298】心意造境,推致天良 / 552 【299】本心通天,伟业自意 / 553 【300】就错改错,文过饰非 / 553 【301】常人逐物,心散气乱 / 553 【302】言辞适度,立功定业 / 554 【303】好高离本,忘与人同 / 554 【304】过与不及,体其分寸 / 555 【305】将心比心,人与我通 / 555 【306】通晓事变,用之不善 / 555 【307】寂静本体,洪钟惊天 / 556 【308】人性通天,超越对待 / 557 【309】本体精微,运用卓绝 / 558 【310】无声无臭,不可执着 / 559 【311】潜意通天,阳光底色 / 559 【312】圣人血脉,排山倒海 / 560 【313】日用不知,和光同尘 / 561 【314】得道高人,虚怀若谷 / 563 【315】道体空有,心天一如 / 564 【316】心道体本,易道体源 / 567 黄以方录 / 570 【317】意向及真,思考明意 / 570 【318】仁人之意,作事成物 / 571 【319】尽理必病,圣道自宰 / 575 【320】念头做工,概莫能外 / 576 【321】知易行难,知行不分 / 577 【322】仁意流行,诚一不二 / 577 【323】心本意生,有于无境 / 580 【324】格意慎独,意行戒惧 / 580 【325】诚中养性,极度精微 / 581 【326】见性之人,不争善恶 / 583 【327】明心见性,意能朗现 / 583 【328】身心印证,着实用功 / 584 【329】随物赋意,意生持存 / 584 【330】超验意会,意与物融 / 585 【331】道体工夫,体天用机 / 586 【332】阴阳决战,同天合道 / 587 【333】减少妄念,力行可见 / 587 【334】转念改命,成就圣命 / 588 【335】济天同善,尘俗染化 / 588 【336】眼去尘沙,意守清明 / 589 【337】一气无隔,意即万物 / 590 【338】工夫观体,无心得实 / 591 【339】传播极难,超智突围 / 592 【340】本来无我,放下我慢 / 593 【341】良知即易,超私悟圣 / 594 【342】依缘而生,鼓荡伟丽 / 595 【343】圣学正脉,念念存养 / 59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