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童年的自变量:一位小学教师的育人手记

童年的自变量:一位小学教师的育人手记

  • 字数: 198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庞科军|总主编:楼朝辉//施民贵
  • 商品条码: 978730826062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孩子的一句“校长,你能 帮我系鞋带吗”背后藏着什 么? 为什么他们上台时会紧 张得说不出话? 那些“乱涂乱画”的图画 ,是不是也在诉说着情绪? …… 我们真的“看见”孩子了 吗? 书里的故事来自庞科军 老师20多年的教育实践。庞 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带我们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揭开 他们语言、行为背后的秘密 。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孩子 的聊天,发现孩子的真实需 求,并提出了实用的教育建 议:如何让学习有趣?如何 设计任务让孩子感受到“我 能行”?如何通过游戏化的 方式,让孩子快乐成长?教 育需要耐心,但也要对孩子 提要求,助力孩子成长。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更是理解、尊重和陪伴。 让我们一起,学会“看见”孩 子,陪伴他们成长为更好的 自己!
作者简介
庞科军,杭州市天长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杭州市“科研标兵”,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多篇文奄发表于《中小学德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德育》等核心期刊。视读书和思考为乐趣,经常读书,眼睛近视而不悔改经常思考,华发早生而不多情。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30年后学生偶尔会想起的老师。
目录
第1章 童年是一首诗:可能没看见的“冰山” 第一节 孩子没说的话 话里有话:校长你能帮我系鞋带吗? 不知所云:孩子上台需要多少支持? 话未说完:为什么没有回教室去? 第二节 孩子表达的“声东击西” 行为蕴藏着孩子的精神需求 剥去“特殊”的外衣 第三节 孩子发展的“时刻表” 教育的广角:思维发展的多向性 “静待花开”:知道在等什么 重要的变量:教育的反射弧特别长 第2章 孩子眼中的世界:教育的起点 第一节 孩子的情绪是真实的也是短暂的 孩子自我情绪的释放:自我教育 自我能力的成长:做孩子社会性成长的“梯子” 第二节 孩子往往词不达意 儿童的语言是一门科学 回应儿童的心声 第三节 孩子行为背后都有“孩子逻辑” 注意力转移:有了更有吸引力的东西 孩子需要的容易被我们忽略 教育最好带着“游戏感” 第3章 发现孩子有方法 第一节 观察:日常的教育判断 赋予教育意义:发现不一样的学生 换个视角:老师总是有办法 第二节 问卷:透过调查看到“人” 数据是会说话的 设计问卷不容易 第三节 访谈:准确追问司空见惯的答案 孩子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孩子失去了创新精神 第四节 图画:隐藏着孩子的诉说 关系:体现在人际距离 乱涂乱画:一种良好的情绪调适方式 第4章 教育要走在孩子前面 第一节 让孩子感受到有意思 日常的事情:烹小鲜才见真功夫 特定的事情:趣味是设计出来的 第二节 让孩子感到有挑战 不是越简单越好 对事鼓励,对人坚持 第三节 让孩子感到“可控制” 方法是重要的:提供孩子能运用的方式 自主性:成长需要安全感和信任感 第四节 让孩子感到“我能行” 找到孩子努力的方向 人生充满偶然性 第5章 走向远方:用科学的方式教育 第一节 发现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十名现象:不同阶段孩子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第二节 孩子的自我成长: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 “抢跑”不是好办法 头痛往往需要医脚 第三节 孩子的思维是跳跃的 天生的哲学家:稀奇古怪的问题 寻找自己独特的“生长点” 第四节 用最接近孩子心理的方式教育 吃是孩子最早的“嗜好” 故事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第6章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陪伴 第一节 孩子的精神需要繁茂 亲子交流是精神的契合 陪伴要有方法和支点 男孩教育:值得我们关注的领域 第二节 孩子是天然的未来学家 每个孩子都有未来的梦想 站在未来:父母守则八条 第三节 用孩子熟悉的词汇讲话 经常关注孩子关注的热点 共情: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第7章 教育总会遇到特殊 第一节 我是谁:孩子各有各的禀赋 多动并不可怕 特殊家庭:对其多一份关注 第二节 我来自哪里:种子种下了就会发芽 孩子的表现是家庭的折射 错误行为背后的家庭影子 教育需要社会的力量 第三节 我要到哪里去:缺少信任就缺少教育的力量 沟通意味着各自有所放弃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动 从一件事中总能找到教育的意义 第8章 育人思维很重要 第一节 育人思维的逻辑框架 育人思维的分析框架 儿童表现的六个层次 第二节 育人思维在实践中的探索 行动比语言更直观:鼓励尝试“五步法” 契机比引导更重要:不妨从等待中发现 思维变了,价值也就变了 第三节 育人思维的动态演进 清单思维:让育人工作看得见 育人者要善于“意义通达”(引导儿童) 育人的边界和无边界 跋:童年的秘密就是教育的密码 参考文献 附录1:与庞老师 附录2:给庞老师的信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