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毛诗紬义(清经解(整理本)·诗经编)

毛诗紬义(清经解(整理本)·诗经编)

  • 字数: 334
  • 出版社: 凤凰
  • 作者: (清)李黼平 著 劉真倫 岳 珍 點校
  • 商品条码: 978755064102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黼平(1770-1832),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告假南归,曾主讲广州粤华书院、东莞宝安书院。平生志行诚朴,治学严谨、著作甚丰。所著《毛 诗义》24卷,是其主讲学海堂时为诸生讲习《诗经》的讲义。主要内容是辨析《毛诗》汲古阁刻本中《正义》引用毛传、郑笺以及《经典释文》时大量存在的混淆脱误,目的是明 传、笺之本义,还孔氏之旧文。体现了乾嘉以后学风的变迁。此次整理,以道光七年箸花庵刻本对校。
作者简介
刘真伦,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出版专著有《韩集举正汇校》《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昌黎文录辑校》,发表论文近百篇。岳珍,华中科 技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词学,文献学。代表著作有《碧鸡漫志校正》《音乐与文献论集》。代表论文有《“艳词”考》《关于\"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的再思考——与李昌 集先生商榷》等。
精彩导读
‘毛詩詁訓傳’,正義有二説。一云: 毛以《爾雅》之作多爲釋《詩》,而篇有《釋詁》《釋訓》,故依《爾雅》訓而爲《詩》立傳。一云: 定本作‘故’,以《詩》云‘古訓是式’。毛傳云:‘古,故也。’則‘故訓’者,故昔典訓。依故昔典訓而爲傳,義或當然。按: 毛傳不見于《爾雅》者多矣,不得謂全依《爾雅》。《説文》云:‘詁,訓故言也。《詩》曰“詁訓”。’全《詩》無詁訓之句,惟《爾雅》有《釋詁》《釋訓》。許不稱《爾雅》而稱‘《詩》曰’,即指《詩》傳。猶‘奰’字引‘《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奰”’也。許釋‘詁訓’爲‘故言’,與毛分章爲‘故言’亦合。然則‘詁訓’是‘故昔典訓’,正義後説近是。國風 周南 關雎 卷一周南關雎《序》‘《關雎》,后妃之德也’下箋云‘《關雎》,舊解’至‘無所疑亂故也’。‘用之邦國焉’下箋云‘風之始’至‘並是此義’。以上兩處箋云皆陸氏《釋文》注語,汲古閣正義本誤作箋也。‘聲成文謂之音’下始有箋。觀正義于前兩處不釋箋可知。校刻注疏者當正之。 ‘窈窕淑女。’正義以毛同于鄭,淑女爲宫人,特以次章后妃已供荇菜,不得復言求之耳。按: 毛傳云:‘后妃有關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是泛論后妃。淑女方指太姒,言后妃必有關雎之德,乃能共荇菜,此淑女所以當寤寐求之也。若云宫人,則已窈窕然處深宫矣,尚何求之不得乎?匡衡云‘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云云,亦是泛論后夫人,與毛正同。 ‘君子好逑’箋:‘怨耦曰仇。’依鄭破字之例,當云‘逑,當作“仇”’。箋不言者,知鄭本作‘仇’。傳云:‘逑,匹也。’《兔罝》‘好仇’無傳,知毛此章亦作‘仇’,故下不復發傳也。《釋文》云:‘本亦作“仇”。’《説文》‘逑’字注引‘怨匹曰逑’,是仇、逑本通。葛覃 卷一周南葛覃‘是刈是濩’傳:‘濩,煮之也。’正義曰:‘《釋訓》云:“是刈是濩,濩,煮之也。”舍人曰:“是刈,刈取之。是濩,煮治之。”孫炎曰:“煮葛以爲絺綌。以煮之于濩,故曰濩煮。非訓濩爲煮。”’《爾雅》邢疏引郭云‘煮之于鑊’。如孫、郭言,則濩是器名。按:‘刈’已訓‘取’,無緣濩獨爲器。《釋文》引《韓詩》云:‘濩,瀹也。’《説文》‘濩’云:‘雨流霤下。’則‘濩’爲浸漬淋漓之皃,與‘瀹’字意同。毛意蓋謂浸漬而煮,故云‘濩,煮之’。與《鵲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一例。《玉篇》云:‘濩,煮也。’已不从孫、郭義矣。 ‘害澣害否,歸寧父母。’傳:‘曷,何也。私服宜澣,公服宜否。寧,安也。父母在,則有時歸寧耳。’《釋文》:‘害澣,户葛反,下同。曷,何也。’如《釋文》及注疏本,則經文‘害’字當是‘曷’字,乃得以何訓曷。然《釋文》未言‘本亦作“曷”’也。如謂‘曷’‘何’二字俱訓‘害’,則傳文爲不辭。且何以不舉經‘害’字訓之也?反覆推求,傳、箋俱不得有‘曷,何也’三字。傳果有之,正義釋傳應云‘害、曷,何也’。《爾雅》無文而正義不釋,知傳本無之矣。鄭于《何彼穠矣》箋始訓‘曷’爲‘何’,而《泉水》‘不瑕有害’始訓‘害’爲‘何’。《二子乘舟》則不徑訓爲‘何’,而曰:‘我思念此二子之事,于行無過差,有何不可而不去也。’此箋云:‘我之衣服,今者何所當見澣乎?何所當否乎?’亦不徑訓爲‘何’。與《二子乘舟》箋正同。知箋亦不得有此三字矣。《二子乘舟》釋文云:‘害,毛如字,鄭音曷,何也。’此章《釋文》云:‘害,户葛反,曷,何也。’‘曷’上當有‘音’字,陸望箋文爲解,故云‘音曷,何也’。然則此三字乃《釋文》之注,校書者誤羼入傳,殊非毛意。《釋文》于《二子乘舟》分别毛、鄭。此章不言毛如字,陸以毛同鄭解。正義曰:‘傳言私服宜澣、公服宜否,則經之“害澣害否”乃是問詞,下無總結,殆非文勢也。豈詩人設問,待毛傳答以足之哉?’孔亦以鄭義述毛,故有經問傳答之譏。愚謂傳以‘宜’釋‘害’,初無‘曷,何’之義。《集韻》云害與曷、盍並通。《爾雅》云:‘盍,合也。’‘合’義與傳‘宜’字義近。經直言我之服有合宜澣者、有合宜否者。傳以私服宜澣、公服宜否明之,蓋以二‘宜’字釋二‘害’字,而非有經問傳答,如正義所譏云云也。‘曷,何也’三字當衍。 卷耳 ............................
目录
點校説明一 卷一一 國風二 周南二 關雎二 葛覃三 卷耳四 樛木五 螽斯六 桃夭六 兔罝七 芣苢八 漢廣八 汝墳九 麟趾一〇 召南一〇 鵲巢一〇 采蘩一一 艸蟲一二 采蘋一二 甘棠一三 行露一四 羔羊一四 殷其靁一五 摽有梅一六 小星一七 江有汜一八 野有死麕一八 何彼穠矣二〇 騶虞二一 卷二二二 邶二二 柏舟二四 緑衣二四 燕燕二五 日月二六 終風二七 擊鼓二八 凱風三〇 雄雉三〇 匏有苦葉三一 谷風三四 式微三五 旄丘三六 簡兮三八 泉水三九 北門四〇 北風四一 静女四一 新臺四二 二子乘舟四三 卷三四五 鄘四五 柏舟四五 墻有茨四六 君子偕老四八 桑中五二 鶉之奔奔五三 定之方中五三 蝃蝀五七 相鼠五八 干旄五九 載馳五九 卷四六二 衛六二 淇奥六二 考槃六四 碩人六四 氓六五 竹竿六七 艽蘭六七 河廣六八 伯兮六九 有狐七〇 木瓜七〇 王七一 黍離七一 君子于役七一 君子陽陽七二 揚之水七二 中谷有蓷七四 兔爰七五 葛藟七五 采葛七六 大車七六 丘中有麻七七 卷五七九 鄭七九 緇衣八〇 將仲子八一 叔于田八二 大叔于田八三 清人八五 羔裘八六 遵大路八六 女曰鷄鳴八七 有女同車八九 山有扶蘇九〇 籜兮九〇 狡童九一 褰裳九一 丰九二 東門之墠九三 風雨九四 子衿九四 揚之水九五 出其東門九五 野有蔓草九八 溱洧九八 卷六一〇一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