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全2册)南京博物院藏翁氏家书考释(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十一辑)
字数: 588
出版社: 凤凰
作者: 南京博物院 编,陈名生 著
商品条码: 9787550644632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1
定价:
¥1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南京博物院藏有翁同龢及其家族成员往还家书三百八十四通,由苏南文管会采集于常熟翁家,后由江苏省博物馆归入南京博物院,写作时间自咸丰三年(1853)至光绪二十五年 (1899),所涉作书人或受书人至少有翁同爵、翁同龢、翁曾文、翁曾纯、翁曾荣、翁曾翰、翁曾禧、翁曾绍、翁斌孙、翁安孙、翁德孙等,内容丰富且真实可靠,是研究翁同龢 和常熟翁氏家族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这一文献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翁同龢往来家书考释”,辑录并考释翁同龢的亲笔家书。第二部分是“翁同爵往来家书考释”,辑录并 考释翁同爵父子家书。
作者简介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陈名生,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精彩导读
一、 翁同龢致翁同爵 翁同爵(1814—1877),字玉甫,翁心存(1791—1862)次子,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故翁同龢称其为“五兄”。他在族谱中被过继给叔祖翁颖封(生卒年未详)为嗣孙,故在本生父翁心存的讣闻中称“降服子”。虽然没有走常规的科举路线,但是翁同爵很努力奋进,这从其考荫一等第二名、京察一等之佳绩不难看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祖荫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治三年(1864)九月,翁同爵被授湖南盐法长宝道,不久便加湖南盐运使衔,开启了其不凡乃至璀璨的外官生涯。 同治四年初和同治五年初,翁同爵两次署理湖南按察使。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一日,翁同爵升署湖南布政使,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同治六年底,翁同爵接到恩命,于同治七年春抵川接任四川按察使。同年十二月廿三日,翁同爵升任陕西布政使,并于次年春天抵陕接任。同治十年十一月廿二日,翁同爵擢任陕西巡抚。但十二月廿四日翁母去世,翁同爵很快就离任了。他接到报丧之信后悲痛万分,立刻请旨并整理归装,待完成交接之后,于次年二月初二日起程回京,与翁同龢一起护扶母亲灵柩回乡安葬并居家守孝。 翁同爵因为出嗣,原本只要守孝一年,但最后还是和翁同龢一样守了二十七个月。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七日,翁同爵、翁同龢兄弟起程回京。九月,翁同爵补授湖北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光绪元年(1875)五月,因李瀚章赴云南处理马嘉理事件,故翁同爵兼署湖广总督,于六月十三日接印。光绪三年八月初一日,六十四岁的翁同爵卒于湖北巡抚任上。 南京博物院藏有翁同龢致翁同爵家书十六通,全部作于陕西时期,并有翁同爵致翁同龢家书二十三通,全部作于湖北时期。这两组信札,一前一后,一往一还,连接了翁同爵一生最辉煌的两个时期。 (一) 同治七年十一月廿八日(1869年1月10日)或稍后 读累次来函,思亲爱弟之诚溢于楮墨。此行仰赖先人福庇,湖江无波,风雨不值,邑人称愿,父老叹嗟。至家中长幼,皆循循规矩之中,日用饮食,至为简啬。荣侄天性甚厚,总之被人愚弄,毫无主意。环秀为丁黼亭购去,南泾堂屋弟亦未看。伯伟表表,然好利,不协众论,其言亦不可用。荣之身体羸弱过甚,久留在家亦甚无益,若改一京官,可以随时开益之。 家乡人所见小且责备无已,诚难人人悦之,然吾宗无甚无赖之人,何至疏慢不相过问?至乱后应酬较前丰富,风俗如此,亦是实情,逋累既多,借贷无法,左支右绌,在所不免,细问亲友,却无管闲事,反狎游、浪费等弊,不过一“糟”字而已。中鲁尚有出山之意;昆圃工心计;儒卿更聋,升兰、望之同主书院;杨氏群从,鹤峰最良;谷生两子皆秀,长者尤佳;钱氏诸子,绥卿其尤也。 弟到京后,休沐一日,即便趋直,凡百平顺。司成之除,仰蒙特简,仰瞻俎豆,俯视堂阶,何一非先人遗泽?恐惧儆省,惟失坠是虑。六馆之士日就凋零,非急切所能兴起。日来气体稍复,东华小寓,拟住破寺中。侍妾拜金钏之赐,叩头祗谢,毋乃过优乎?弟龢又启。 按,札首无称谓,札末“弟龢又启”,说明本札是副札,而主札尚未见,或已佚。“此行”即翁同龢于同治七年八月初至十一月下旬回籍葬亲之行。由札“弟到京后,休沐一日,即便趋直,凡百平顺”,根据札中“日来气体稍复”的自述,可判断本札作于同治七年十一月廿八日或稍后。《翁同龢日记》,第693页,同治七年十一月廿五日:“终日昏昏,咳嗽不止。”十一月廿八日:“肺气未清,不得休息,殊觉不支。”第696页,十二月十三日:“冒风,殊不适,头作疼。”“累次来函”包括十月三十蜀中信《翁同龢日记》,第692页,同治七年十一月廿四日:“得十月三十蜀中信。”及此前翁同爵致翁曾翰、翁同龢的一系列信札。⑥参见南京博物院藏同治七年十一月十五日翁曾翰致翁同爵家书。 又,同月廿五日,翁曾翰致翁同爵的家书提到:“叔父命笔请安贺喜!昨征车甫卸,客来络绎,今日备折及访兰翁等事,未及作函,日内缮出再寄。”南京博物院藏同治七年十一月廿五日翁曾翰致翁同爵家书。这说明,翁同龢得空会第一时间回复翁同爵,不会拖太长时间。从内容上看,本札如此深切地汇报回乡葬亲的见闻感受,很符合翁同龢回京后第一次给翁同爵回信的情境特征,写作时间当在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五日翁同龢致翁同爵札之前,否则于逻辑不通。 翁同龢的回乡见闻主要包括:翁曾荣(1837—1902)与翁同爵向往的环秀屋失之交臂,最终只能买下南泾堂浦姓房屋来弥补;参见南京博物院藏同治七年十月初四日翁曾翰致翁曾纯家书。曾观文(生卒年未详)、庞钟琳(生卒年未详)等人的为人;杨泗孙(1823—1889)、吴鸿纶(1817—1902)、李芝绶(1813—1893)等友辈的近状;几个看好的世家子弟,如杨鹤峰(生卒年未详)、钱绥卿(生卒年未详)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后日渐糟糕的风俗民情。翁同龢还提议为翁曾荣捐一京官,以方便引导他。 “司成之除”指翁同龢于同治七年十月廿六日得授国子祭酒。⑥但翁同龢当时还在回京途中,故至十一月廿三日到京时方得此讯。《翁同龢日记》,第692页。翁同龢正式到任是在同治七年十一月廿八日午时,《翁同龢日记》有详细记载:“午初至署,印钥未来,坐待良久,更朝衣,赞礼生引至大成殿阶下行三跪九叩礼,至崇圣殿亦如之,文公祠一跪三叩礼,拜印三跪礼。升公坐,四厅六堂参见,出位三揖。入敬思堂,题扁两署先公名,瞻仰兴慕。”《翁同龢日记》,第693页。刚刚经历如此繁复的洗礼,故翁同龢于本札有“司成之除,仰蒙特简,仰瞻俎豆,俯视堂阶,何一非先人遗泽”之感。 (二) 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五日(1869年2月6日)晚
目录
前言 凡例 上编翁同龢往来家书考释 一、 翁同龢致翁同爵 (一) 同治七年十一月廿八日(1869年1月10日)或稍后 (二) 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五日(1869年2月6日)晚 (三) 同治八年四月十七日(1869年5月28日)晚 (四) 同治八年六月廿八日(1869年8月5日) (五) 同治八年八月初四日(1869年9月9日) (六) 同治八年九月廿七日(1869年10月31日) (七) 同治九年五月廿九日(1870年6月27日)晚 (八) 同治九年六月初九日(1870年7月7日) (九) 同治十年二月三十日(1871年4月19日) (十) 同治十年三月十六日(1871年5月5日)晚 (十一) 同治十年四月十六日(1871年6月3日) (十二) 同治十年四月廿九日(1871年6月16日) (十三) 同治十年七月初四日(1871年8月19日) (十四) 同治十年七月初七日(1871年8月22日) (十五) 同治十年十一月廿一日(1872年1月1日) (十六) 同治十年十二月初二日(1872年1月11日) 二、 翁同龢致翁曾翰 (一) 同治十一年八月廿六日(1872年9月28日) (二) 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1873年1月14日) (三) 同治十二年四月十六日(1873年5月12日) (四) 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五日(1873年6月29日) (五) 同治十二年六月廿一日(1873年7月15日) (六) 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1874年1月22日) (七) 同治十三年三月廿九日(1874年5月14日) (八) 同治十三年四月廿一日(1874年6月5日) 三、 翁同龢致翁曾荣 (一) 光绪五年九月廿五日(1879年11月8日)晚 (二) 光绪五年九月廿九日(1879年11月12日) (三) 光绪十一年正月三十日(1885年3月16日) (四) 光绪十三年九月初三日(1887年10月19日) (五) 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一日(1890年4月19日)早 (六) 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七日(1892年3月15日) (七) 光绪十八年八月十七日(1892年10月7日) (八) 光绪十八年八月廿四日至九月十二日(1892年10月 14日至11月1日) (九) 光绪十九年四月十二日(1893年5月27日) (十) 光绪二十年三月廿日(1894年4月25日)戌正 (十一) 光绪二十年五月廿九日(1894年7月2日)前后 四、 翁同龢致翁曾禧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