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史传智 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

明史传智 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李德虎
  • 商品条码: 978757203353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如何系统利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培养初中生文化自信,开展了深入研究。 第一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继承与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领略、领悟和领会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章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关联的中华数学文化的代表人物与成就,在历史比较和应用中凸显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 第三章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了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提炼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重点介绍了通过综合实践和开放性作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做法。 第四章主要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相关的数学命题,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数学文化的精髓,体现教育“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价值。 第五章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建议,选择上海和西藏的多所学校和师生,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并组织青年骨干教师撰写形成案例论文,希望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 最后对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课堂实践进行反思,展望未来中华优秀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教学的前景。
目录
第一章 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数学与文化,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 第一节 数之术的奥秘 第二节 解方程的智慧 第三节 古匠艺的数韵 第四节 七巧板的创意 第五节 勾股定理的深远 第六节 杨辉三角的神奇 第七节 出入相补原理的精妙 第八节 圆周率的探索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守正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培育 第一节 核心素养的内涵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蕴含的核心素养 第三节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第四节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智慧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与数学命题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命题内容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命题方法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试题认知水平的划分 第四节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试题运用策略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融合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案例 第一节 寻历史之源 品文化之魅——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教学为例 第二节 追本溯源 传承创新——以“探究盈不足术”教学为例 第三节 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对称美——以“图形的运动”综合实践课为例 第四节 挖掘传统智慧 创新问题设计——初中“七巧板”主题探究设计与实施 第五节 弘扬传统数学文化 感悟中华民族智慧——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 第六节 融入传统文化 启迪学生未来——以“探究杨辉三角”教学为例 第七节 展现传统数学文化魅力 培育初中学生文化自信——以“漫谈出入相补原理”的教学为例 第八节 历史启智增慧 文化培根铸魂——以“圆周率的发展”教学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