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怎样学习古文

怎样学习古文

  • 字数: 11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周振甫|
  • 商品条码: 978710116891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5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从“找问题”、“比较”、“辨流别”等 读书方法出发,对春秋三传、《史记》、《汉书》 等古代经典著作,以及唐宋八大家、清代桐城派等 所创作的作品的特色、风格、得失都作了见微知著 式的分析。作者根据刘勰《文心雕龙》里提出的“ 六观”,深入浅出地畅谈今天怎样融会贯通地鉴赏 古文的“六观”,以期达到普通读者能阅读一般古 文的目的。读者可通过作者耐心细致的讲解,体会 到古代经典著作的价值,了解不同名家的渊源流派 ,以此学习读书,提高写作水平。
精彩导读
三探索文章用意 古人写文章,有的有针对性。比方写信,是给对方 看的,只要对方看懂就够。因此信里的话,对方了解情 况,看了就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写。后来的读者不了解情 况,只就信里写的话来探索作者的用意,可能猜错。“ 立体的懂”,要求不光懂得书中写的话,还要懂得当时 的情况,懂得他这样写的用意。否则把作者的用意搞错 了,就没有弄懂,谈不上“立体的懂”了。 比方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他写这封信的用意 是什么,引起了后人的猜测,清朝包世臣在《复石赣州 书》里说: 上年曾于席间,论史公《答任安书》,二千年无能 通者。阁下比诘(近问)其故,世臣答以阁下博闻深思 ,诵之数十过,则自生疑;又百过,当自悟。阁下次日 见过云:“客散后,即检本讨寻,竟不能得端绪,唯觉 通篇文意,与推贤荐士不相贯串耳,敢请其指归。”世 臣复答以阁下半夜之间,多则十数过,何能即悟?请再 逐字逐句思之,又合全文思之,思之不已,则有得已, 非敢吝也。凡以为学之道,闻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 也。阁下旋即奉差出省,继复摄郡赴虔,遂尔远违。忽 复更岁,昨奉手书,具问前事,委曲详缛,大君子之虚 中,真学人之果力,悉见简内。世臣不敢不遂进其愚, 以明丽泽(两泽相连,比朋友互相切磋)互师之道矣。 窃谓推贤荐士,非少卿来书中本语,史公讳言少卿 求援,故以四字约来书之意,而斥(指)少卿为天下豪 俊以表其冤。中间述李陵事者,明与陵非素相善,尚力 为引救,况少卿有许死之谊乎?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 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 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 必不能为少卿废也。结以“死日是非乃定”,则史公与 少卿所共者,以广少卿而释其私憾。是故文澜虽壮,而 滴水归源,一线相生,字字皆有归著也。 包世臣认为司马迁的《报任少卿(安)书》,“二 千年无能通者”,包括班固著《汉书·司马迁传》里引 了这封信,但没有读懂这封信的用意;李善《文选》注 里注了这封信,也没有读懂这封信的用意。他要他的朋 友读数十遍,才能产生疑问;读一百遍,才能解决疑问 ,懂得这封信的用意。他自以为是懂得这封信的用意。 他的朋友,把这封信读了多遍,隔了一年,还不明白, 还要来向他请教。这说明要懂得这封信的用意,光靠读 熟背出还不行。包世臣的朋友,对这封信一定读得很熟 ,还是不懂得它的用意;不懂得它的用意,谈不上“立 体的懂”。这说明“立体的懂”,在读熟背出外,还需 要理解当时情况,即知人论世了。 先来看这封信的问题在哪里,就《文选·报任少卿 书》看,先说:“少卿足下:曩(前)者辱赐书,教以 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是任安先写信给司马迁, 要他“接物”,“推贤进士”,即接待各方人物,选择 其中的贤才来向朝廷推荐。李善注引《汉书·司马迁传 》:“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一 立体的懂 二 “因声求气”说的先行者 三 因声求气 四 古文的艺术性 五 六观 六 比较 七 一家风格 八 融会贯通 九 流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