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住宅设计与地域符号研究

中国住宅设计与地域符号研究

  • 字数: 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李垣|
  • 商品条码: 978711230559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浪潮造成了一种符号崇拜与城市形态趋同的现象。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由来已久的地域寻根倾向则从住宅领域掀起了一轮高潮,不少中国建筑师选择通过住宅地域创作来寻求设计表达的多样性。 西方建筑地域主义理论在二十世纪经历了重建和争论过程,其关键成果“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近年来中国建筑界受批判的地域主义“陌生化”与“建构”等内容影响,在对待建筑地域主义问题的态度上呈现一种符号批判的倾向。然而,这种“去符号”的理论预期在实际创作中会因种种限制而遭遇困难,进而引发一种暧昧的境地。 本书回顾了新中国住宅创作的历史发展,其地域表达经历了一个建符号-无符号-再符号-显符号-隐符号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住宅地域创作对符号从迎合到回避的变化。而当下正是 “显符号”与“隐符号”并存的暧昧阶段。 书中归纳了五类来自传统民居的住宅地域创作中的符号,其基本思路是转化其中的地方传统要素。设计手法可以概括为图像地域主义、类型学地域主义、体验的地域主义、人类学地域主义,其中图像地域主义就是一种“显符号”的手法,建筑师把原型要素叠加到设计对象上进行创作。而其他属于“隐符号”的手法,建筑师通过对原型关系、设计逻辑与地区人群的响应,实现不同程度的符号消隐与回避。
目录
第一章 世界的还是中国的? 第二章 去符号:建筑地域主义的理论态度 第三章 符号消长:住宅的演变历程 第四章 符号显隐:当代住宅创作 第五章 中国居住的样子 参考文献 附录A 当代中国有关建筑地域主义的讨论 附录B 本文涉及的主要案例 附录C 历史事件年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