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煤炭怎么走?面向2030年我国煤炭资源流向及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煤炭怎么走?面向2030年我国煤炭资源流向及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 字数: 204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蒋茂荣|
  • 商品条码: 978751367881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 能源资源基本国情,过去及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煤炭 仍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碳 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 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速煤炭减量替代步伐。基 于此,亟须做好两方面研究 工作:一是系统研究我国煤 炭资源流量流向,深挖煤炭 资源流动空间网络演变及成 因,综合研判我国煤炭供给 潜力和煤炭需求形势和趋向 ;二是结合“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 等时代要求,系统分析煤炭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迫切 性、艰巨性、科学性和有效 性,“因城施策”,为我国各 类型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 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录
绪论 一、明晰我国煤炭资源流量、流向及趋势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做好我国煤炭资源流量、流向及趋势分析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必要前提 三、深化我国煤炭资源流量、流向及趋势研究是推动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基础 四、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破解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Ⅰ 全国篇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一)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但仍超过一半 (二)发电用煤需求不断攀升,是煤炭消费的增量主体 (三)全国煤炭区域和企业生产集中度呈逐年上升态势 (四)我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占生产消费五成左右 (五)煤炭综合输运能力超30亿吨/年,跨区调运条件明显改善 (六)我国煤炭年进口2.5亿~3亿吨,是中东部地区的重要补充 二、我国煤炭资源流量、流向及趋势研判 (一)全国煤炭需求判断 (二)我国煤炭资源情况和供给潜力分析 (三)进口煤炭情况分析 (四)我国煤炭运输格局分析 (五)我国煤炭供需及流量、流向形势研判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步入新阶段 (一)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二)新时代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形势严峻 Ⅱ 区域篇 一、黄河流域积极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作为我国“能源流域”,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主要供给保障基地 (二)黄河流域是保障我国煤炭供应的中坚力量,绿色减量和优化开发不断加快 (三)黄河流域煤炭开发利用是区域性生态环境损害的主因 二、新疆加快推进煤炭基地建设 (一)新疆煤炭资源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煤炭及相关产业强力支撑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三)价格因素对新疆煤炭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 三、重点区域煤炭供需及流量、流向测度 (一)八大区域供需研判 (二)基于DEA的煤炭资源流动效率测度模型 (三)主要结论和相关建议 Ⅲ 城市篇 一、资源型城市的科学分类 (一)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二)资源型城市的分类 (三)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 二、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实施 (一)初步探索阶段:试点城市开始探索经济转型的路径 (二)中期战略阶段:政策开始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接续产业的培育以及体制机制的完善 (三)战略调整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三、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演进 (一)快速发展期(1949—1960年) (二)缓慢发展期(1961—1978年) (三)恢复发展期(1978—1996年) (四)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期(1997—2012年) (五)提质增效发展期(2013年至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