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批评的锋芒

批评的锋芒

  • 字数: 206
  • 出版社: 北京日报
  • 作者: 郭大章|
  • 商品条码: 978754774214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2
定价:¥8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当前文学界出 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批评,比 如作品成为中小学阅读试题 ,作者简介的乱象等,措辞 尖锐,观点犀利,大有“整 肃”文坛不良风气的势头, 读来酣畅淋漓;另有一些文 章针对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 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 见和建议,比如一个好作家 的标准是什么,小说怎么讲 故事等。
作者简介
郭大章(1982-),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延河》《芒种》《厦门文学》《重庆文学》等刊发各类文学作品数十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苏家坳纪事》等六部。作品曾获全国首届“浩然文学奖”优秀奖、第十届全国青年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奖、重庆市巴蜀青年文学奖等省部级奖项十余次。
精彩导读
一个好作家的标准 曾几何时,作家是一个 多么神圣的称谓,也是一个 多么让人羡慕和景仰的职业 ,代表的是良知和责任,是 精神的高度和信仰的担当。 但是,现今的很多作家,却 丢掉了一个作家理应具有的 基本准则,让“作家”这个词 语,变得不那么纯粹,甚至 有些“嘲讽”的意味在里面。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 得有二,一是现在“自称”作 家的“作家”很多,二是现在 有些“作家”已经丧失了作为 一个作家的基本操守,变得 寡廉鲜耻。 我们现在往往会遇到一 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身 边突然会冒出很多“作家”来 ,而且是“自称”的,他们在 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往往会 说自己是“作家”,而且说得 极度自然而然,丝毫没有犹 豫,让我们这些不明就里的 听者莫测高深,真以为自己 见识浅薄,唯恐自己有眼不 识泰山。这些“自称作家”的 “作家”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或许是作家这个词语身上 的光环太盛,让这些人趋之 若鹜,觉得所谓的“作家”身 份,让自己倍有面儿;也或 许是“自称”作家者,觉得自 己真正达到了一个作家的标 准,“自称”就变得理所当然 。 这样的现象,我觉得来 源于“作家”标准的降低。以 往,作家都是经过严苛的选 择的,期刊的选择,读者的 选择,社会的选择,缺一不 可,而现在,随着社会多元 化的进程,尤其是文学多元 化的呈现,成为作家所面临 的选择标准就降低了不少,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出版自己 的著作,而且有的“自称作 家”出版的著作还不少,动 辄几十本,几百万字,完全
目录
一个好作家的标准 作家的寂寞和文学的繁荣 散文的“真”和小说的“假” 重申一下:常识很重要 从“非典”到“抗疫”:有关应急创作的几点看法 由作者简介说开去 “荣耀”或“平庸”:作品成为中小学阅读试题 沉寂的小说圈和沉寂的小说 年少成名和大器晚成 小说就是“讲故事”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庙堂”和“江湖” 延伸开去:作家的高产和低产 介绍两位重庆作家:沈起予和刘盛亚 有关文学创作的几个关键词:启蒙·命题·生命意识 傻子·巫师·动物:文学作品中的“神” 重庆通俗文学的高峰:李寿民 两个选择:“全面出击”和“攻其一点” 介绍两篇小说:《内奸》和《琴师》 从占据先锋到回归传统:先锋小说的走向 从小说到电影:都是改编惹的“祸” 崛起的酉阳作家群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