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变局(光绪丁未政潮研究)

变局(光绪丁未政潮研究)

  • 字数: 36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建斌|
  • 商品条码: 978752274706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端方档案、瞿 鸿禨朋僚书牍、张之洞档案 等珍稀史料,构建清末十年 权力中枢的震荡图谱。通过 考辨奕劻、瞿鸿禨等满汉权 臣与端方、袁世凯、岑春煊 、张之洞等疆吏的关系网络 ,兼及梁鼎芬、赵启霖、恽 毓鼎、陈庆桂等言路清流, 梁启超、熊希龄、狄楚青、 汪康年等名流士人在丁未政 潮前后的潜流互动,重构晚 清政治史的若干史实,阐释 清末中央与地方博弈、满与 汉关系嬗变、维新与新政内 在联结、危局与变革的历史 抉择等系列问题。透过这场 震动朝野的政治风暴,读者 得以窥见传统王朝在制度转 型关口面临的深层困境,以 及权力与关系如何塑造着改 革路径的最终选择。各政治 群体自上而下抑或自下而上 的互动,采取常规与非常规 的政务处理模式,揭示出晚 清政治运作的复杂面相、王 朝治理的惯性积习以及制度 转型的内在推力。书中有关 诸多新政方案生成过程与动 态调试的深度阐释,正是不 同政治力量制衡弈对的微观 写照,以此观察权力场域中 多重交互机制的运作与鼎革 前后的政治生态图景。
作者简介
张建斌,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晚清政治史、经济史、国家治理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在《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序引 问题缘起:从一宗尘封百年的档案说起 既往研究:众所瞩目与材料阙如 资料概况:端方档案的特点 研究框架:政潮本相与士人世相 第一章 丁未前的朝局:出洋考察与丙午官制改革 第一节 端方与预备立宪启动 第二节 袁世凯主责任内阁与阻力 第三节 言官与瞿鸿禨合谋 第四节 改革引发政潮 第二章 清流的底色:轮番弹劾庆王府及北洋系 第一节 梁鼎芬入京劾庆王及北洋 第二节 “官屠”岑春煊赴京发难 第三节 言官推波助澜 第四节 端方、袁世凯之应对 第三章 清流的裁抑:恽毓鼎弹劾瞿鸿禨 第一节 瞿鸿禨的人脉与势力依托 第二节 与北洋集团矛盾日甚 第三节 恽毓鼎上奏与清廷奉法循理 第四节 瞿鸿禨因“党”去职 第四章 朝有官而无士:庆王与北洋的反击 第一节 端方与岑春煊的交际 第二节 “卧龙”之争 第三节 岑春煊滞沪与陈庆桂劾岑 第四节 端方暗查岑联络康、梁 第五节 运动恽毓鼎参奏岑春煊 第五章 多元的平衡:张之洞、袁世凯入京与政局赓衍 第一节 皖案与平满汉畛域的讨论 第二节 端、袁举措与袁氏入京 第三节 张之洞筹备入京前后 第四节 丁未政潮后的朝局 第六章 政潮余波:争夺形胜之地与公共舆论整饬 第一节 岑春煊谋求复出与各方因应 第二节 端方与上海舆论治理 结语 附录 端方家世与入仕索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