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作为方法的空间:嘉庚故里模式语言(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系列丛书)
出版社: 上海文化
作者: 刘昭吟//张云斌|
商品条码: 9787553531304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92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9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片城区,一座城市,无论大小,它们都承载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活动与关联。正是或日常、或特例的行为不断积淀,让这些空间拥有特别的气质与氛围,成为本地人的留恋与游客的向往。从远山、道路、建筑、树木,甚至民俗活动与公厕中,看到人与空间的彼此塑造,看到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内涵,看到地方特有的味道。 从寻找地方特质的出发,《作为方法的空间》是认识集美学村与集美大社的起点,也是城市更新的第一课。它提供了认识城市空间的方法与一个历史城区的分析案例——这种空间特质是历史的“包浆”,是城市更新中最应该被看到、受爱护,并得到传承的未来,是城市更好的未来。 一维的文字建构认知,二维的图片辅助意象,被三维构造环环相扣地组织起来,阅读本书成为一场空间穿梭的旅程,与嘉庚故里实体空间相映成趣。希望读者朋友们也能在阅读本书时享受这一旅程。
作者简介
刘昭吟:博士,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师,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富布赖特访问学者。译著《以市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奈良町的居住与福祉》(2022)。 张云斌:建筑师,自在建造工作室创始人,工作与生活在温州。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建筑专业理学硕士。曾参与泉州“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社区营造项目。
精彩导读
本书是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之《一种模式语言》的落地模仿之作。我们以《一种模式语言》为方法、为框架,建构地方认识。本书的第一阅读人——复旦大学于海教授,曾对本书提出这样的挑战:“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现象学地理学?都有,但又不能归因于一。”于教授点出本书的企图——基于地方是复杂的、多义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不仅地方自身是历史、社会、空间、故事、情感等多个面向的纠缠,研究者进入田野时也将与田野之间产生因缘缠绕,田野在不同的因缘与时机下,会对研究者袒露不同的故事面向。因此,本书有意脱离学科领域和学术表达体例的限制,依据个别模式的现实来决定写作取向。亦即让田野决定写作策略。 《一种模式语言》体例满足了此种企图,使我们可以放胆逼近包含研究者与田野关系在内的真实。同时,为了表达“研究者在田野”,本书不避讳第一人称“我”“我们”,而没有雅化、客观化为“笔者”; 涉及集美人对陈嘉庚的情感认同时,沿用“校主”称谓;对于地方风情的描述,也选用更为直接表达情感的词汇,而不顾忌土或不雅。希望我们的尝试,能让读者感受到与亚历山大所强调的直接、直觉、本能有关的环境品质。 本书是《一种模式语言》的落地版,是嘉庚研究的一种补充。嘉庚研究已有浩繁的成果,或集中于历史研究,与当今关联少;或聚焦于建筑形体,社会空间关系分析少;或以集美学村为范畴,集美大社研究少。本书以集美大社为研究对象,也未曾忽视集美学村这一范畴——将大社作为集美学村的组成,方能从历史的动态过程中窥见其近代以来的社会空间史。因此,本书将集美学村和集美大社的集合概括为“嘉庚故里”。其中,集美学村概指厦门市集美半岛集源路以南过去集美学校集中建设的范围;集美大社则为浔江路、集岑路、尚南路、高集海峡以里自建房集中的范围,加上尚南路以西后尾角自建房和停车场地块。此范围的界定是为了研究方便,不是固定边界,视研究议题而有所调整。譬如,集岑路以北的大社自建房拓展区基本没有纳入大社范围研究,但在模式侨房和树地中被考虑进来。 自2020年秋至2023年底,本书作者租住于集美大社,以更好地融入在地。研究首先通过直觉,选取显而易见的模式,对该模式进行文献解读、现地考察、访谈、深度访谈、观察、参与观察,继而延展出上下左右相关模式,形成模式语言结构。必须强调,模式越是显而易见,其研究方法越不能所见即所得,必须挖掘、梳理社会空间、历史空间中具体的故事,以把握其内在特质和精神,否则易流于肤浅和教条。同时,共情既是研究态度,也是研究能力与方法。通过共情,方能避免今是昨非之议,从而更深刻地揣摩每一历史时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建构了30个模式,但该数量远不足以讲透嘉庚故里,只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将这30个模式分为上、下两篇,其组成的层级性网络说明如下。 上篇侨乡之集美学村—— 侨乡为开篇模式,是嘉庚故里的本质。嘉庚故里的所有模式都是侨乡本质的反射。当然,侨乡的面貌随着时代进程有所变化。其次关乎区域认同。嘉庚故里的区域认同的建构,来自更大范围的集美学村的动态进程,体现为集美学校的建设、学村治理和学村完整性。 百年来集美学村的建设,不断改写学村范围的物理空间的地理条件、形态和意义,特别是曾是集美学村心灵归属的地标天马山,以及没有海就没有嘉庚故里的集美海岸。地理条件的变迁伴随着宏观区域结构的改变,包括学村的到达路径和朝向,导致地理认知和区域认同的重构,见地区到达、地区交通、学村门户。 宏观区域结构下,在微观地区内随形就势的身体移动中,基于人的尺度与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地区认知和情感认同,见建成环境形貌、高地建筑、大台阶。在宏观与微观互相作用的动态变化中,我们颇为惋惜集美学村的整体中心关系的完整性益发减损,割裂的、模板化的建设和管理不再能激发环境使用的多样性,从而丧失其无名品质。见鳌园海滩、泛舟、操艇、龙舟赛、散步道。 下篇共同体之集美大社—— 集美学村曾以校领村的共治格局致力于现代性的地方自治,其底层是学校精英与草根村社的碰撞。其中,学村的核心组成——大社,是陈嘉庚的家乡、集美学校的发端和学?????? 村共治的核心,迄今留有共同体的延续性,见集美大社、学村办事处、角头。 共同体需有物理支撑和连续的民俗文化,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行为保证共同体的再生产,见祠堂、大祖祠广场、正月十五割香。然而,共同体并非静态的想象的乡愁,尤其是在产权的私有、共有、公有、半私有半共有、半共有半公有的界定、占有和转变中,共同体呈现为真实复杂的实体,见:共有地、自建房、侨房。共同体既是想象也是实体,其内部关系无论是团结友善还是明争暗斗,往往反射在外部环境可见之处,因此,环境沟通和疗愈潜力应获得更多重视,见:树地、檐下、可达的公厕。 最后,对于尽地而占的习性、低幼张扬的设计偏好、嘈杂的旅游业态倾向,我们特别将位于集美寨和大社背面区位的最后一块未发展用地——引玉园,界定为静奥的背,以烘托引玉楼并向南薰楼致敬。
目录
序 兼论《一种模式语言》之于形式生成的局限 前言 上篇 侨乡之集美学村 *1 侨乡:外向反身性 *2 集美学校:从近代至共和国的缩影 *3 学?? 村治理:从自治体到领地集合体 *4 学村完整性:联外有限,内部不分 *5 天马山:被遗忘的心灵故乡 *6 集美海岸:自然野性的驯化 *7 地区到达:在移动中建构意象 *8 地区交通:延展与缝合 *9 学村门户:到达过渡 *10 建成环境形貌:地形、建设与动线 *11 高地建筑:家国情怀地标 *12 大台阶:回望侨乡 *13 鳌园海滩:从生产性到娱乐性 *14 泛舟:三池的灵气 *15 操艇:人与海的切身关系 *16 龙舟赛:从自组织到专业赛事 *17 散步道:人在景中 下篇 共同体之集美大社 *18 集美大社:侨乡高地的韧性 *19 学村办事处:共治博弈的残迹 *20 角头:血脉地点 *21 祠堂:亦祠亦庙,亦聚亦斗 *22 大祖祠广场:团结的原点 *23 正月十五割香:共同体的团结动员 *24 共有地:私有与公共之间 *25 自建房:住屋与卫生 *26 侨房:不只是风格和资产 *27 树地:人—树—建筑物 *28 檐下:街巷的河口湿地 *29 可达的公厕:福利性环卫 *30 引玉园:静奥的背 附录1 集美学校发展过程简表 附录2 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转《承认集美学村公约》 附录3 集美学村筹备委员会规程 附录4 关于撤销集美学村杂捐和丁粮的几个政府通知 附录5 集美学校办学主旨 附录6 集美小学记 附录7 集美解放纪念碑记 附录8 为识字运动告民众书 附录9 集美大社的知名侨房概况 附录10 参考文献 后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