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诗酒风流赋华章
字数: 268
出版社: 广东人民
作者: 葛景春|
商品条码: 9787218184548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唐朝诗人多爱饮酒作诗,因而诗歌的繁盛与酒文化的繁荣总是相辅相成。许多脍炙人口的干古佳作都是酒后兴起而作,诗人们借酒意描绘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用真挚的辞藻表达内心的狂喜、忧愁、孤独或是壮志难酬。 唐代的游宴觞咏不仅是文人社交娱乐的主要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对人生的哲思。这本书将带你从唐人诗酒生活看盛世风华,感受大唐豪士的癫饮狂歌、聆听达观隐者的浅斟低吟。你将一窥杯盖里的万千风雅、执壶里的盛世乾坤,在一觞一咏中细细体会唐人的诗词美学、生活醇味与乐游人生!
作者简介
葛景春,河南开封市人,1944年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原副会长和中国杜甫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作有《李白与唐代文化》《李白研究管窥》《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杜甫与地域文化》(合著)等,为詹锳先生主编国家重点项目《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的主要撰写成员。其著作曾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奖、201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论著一等奖
精彩导读
第四节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公私酒宴 古人重友情胜于爱情。这倒不是古人不知道爱情,或不重视爱情。从《诗经》中那“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歌唱里,从汉乐府里那“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的呼喊里,可以知道爱情的力量及爱情在古人心中的分量。但是这只有在民歌里才会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中是很少见到的。在中国古代,由于礼教之大防,男女授受不亲,未婚的男女很少有接触的机会,即便结了婚,也多半不是因为爱情,即便有,也因碍于礼教,不便写在诗中。因此,爱情诗比起西方歌颂爱情的诗歌来要少得多。而写友情的诗,却多得车载斗量,数不胜数。美学家朱光潜曾有一个分析,说得很是中肯,他说,这大概是因为中国诗人重仕宦,他们的大半生光阴是在仕宦羁旅中度过,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和朋友;而西方诗人可以经常与妇女一同出入社交场合,女子的社会地位较高,又有文化教养,容易互相倾慕沟通①。 一、会饮行乐 唐代各级官员的诗筵酒会多在节日和休假日进行,关于节日宴饮的情况前面已有所述,关于休假日的情况这里再加以补充。唐代官员的休假日称为旬假,即每十天休息一日;遇到重大的节日,放假或三日、或四日不等,最长的多达七日。《唐六典》卷二记唐开元假宁令的规定说:“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其他各节日及每旬,“并给休假一日”。自然,各种宴饮活动多在休假的日子里举行。有的是达官贵人出面举行宴会,邀请同僚和名士参加,以诗酒行乐;有的是长官举行酒会宴请下属,以示关怀,以笼络众心;有的是朋友间相互宴请,以求欢娱尽兴。白居易在江南做官之时,在放旬假时大宴群僚,以示慰问。他在诗中说: 众宾勿遽起,群寮且逡巡。 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 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 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 (《群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 他还有一首《城上夜宴》,写的也是与众宾客及群僚饮酒赋诗、听歌观舞的内容: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如果说上一首还有一些团结群僚共同致力于郡政的政治意义的话,那么下一首则纯是纵酒行乐了。不过,若从艺术审美的眼光来看,后一首比前一首较胜,“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一联,写出了江南名城的繁荣景象和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气象,以意境和风情取胜,比前一首纯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只是尾联的情绪有点太颓废了些。 李白在天宝初待诏翰林时,常常出入王公大臣的酒筵之间与市井的酒肆之中,写了不少与朋友和官员宴饮的诗。这些诗说不上有多少思想意义,大多是感叹人生短暂,宣扬及时纵酒行乐: 尔恐碧草晚,我畏朱颜移。 愁看杨花飞,置酒正相宜。 歌声送落日,舞影回清池。 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 (《宴郑参卿山池》) 这些诗除了说一些醉生梦死、猛喝海饮的话之外,没有多少令人回味的东西。李白自天宝三年(744)被赐金还山之后,长时间在江南漫游。最初在金陵还过了一段与金陵公子、豪客巨贾诗酒交游的风流生活。他曾身披紫绮裘,头戴乌纱巾,与酒客数十人,从金陵城西的孙楚酒楼出发,在月光下乘船,沿着秦淮河,前往石头城访崔四侍御: 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但唐王朝的朝政日衰,李林甫在天宝六年(747)大兴冤狱,杀了李邕、裴敦复、李适之等朝廷大臣,李白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便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在一次酒筵上发泄了出来,写出了著名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诗中愤怒地高喊:“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宝应元年(762),杜甫在梓州通泉县(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杨溪镇附近)避难,参加了一个姓王的侍御在通泉县东山野亭举办的宴会,目睹时艰,感慨万千,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只好在这个远离京城的远僻小县,喝酒消愁: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 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 狂歌过于胜,得醉即为家!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这本来是赏景怡情的酒筵,但由于杜甫别有心忧,无心赏景,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触景生愁,想起了远隔千里的长安,而归去不得,只好借他人之酒杯,一浇自己之愁肠了。 在少长咸集的宴会上,为了活跃宴会的气氛,常常会行各种酒令或配合一些歌舞。酒令中比较简单的是击鼓传花、传杯、传彩球等,比较复杂和高雅些的是行酒筹令。行酒令者名为“录事”,或美称为“簪花录事”,这个“簪花录事”常常由主人的姬妾或侍酒的妓女担任:“免遭拽盏郎君谑,还被簪花录事憎。”(黄滔《断酒》)诗中“簪花录事”与“拽盏郎君”对举,很明显,这里的“簪花录事”是位女性。在酒筵上以歌舞佐酒,是富贵人家或大型酒宴上常见的节目。这在唐诗中也不乏见,诗人孟浩然曾参加一个县尊大人的酒筵,宴上即有歌儿舞女在席前翩翩起舞: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 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 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这种排场的歌舞场面,在唐代的豪门宴会上是很常见的。一个县令尚且如此,在其他达官贵人的华筵上,盛况更是可想而知。 二、即席赋诗 与唐诗关系最密切并最为人称道的是酒筵上的即席赋诗。宴上赋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席上联句,这在前面已经列举,这里再补充两例。一例是中唐时的李绛,曾请刘禹锡、白居易、庾承宣、杨嗣复四人一起到郊外赏春,并在花树下设宴摆酒。席上五个人喝得醉意盎然,都来了诗兴,于是便联句作诗,以记一时之盛: 共醉风光地,花飞落酒杯。(李绛) 残春犹可赏,晚景莫相催。(刘禹锡) 酒幸年年有,花应岁岁开。(白居易) 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李绛) 高会弥堪惜,良时不易陪。(庾承宣) 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刘禹锡) 我辈寻常有,佳人早晚来?(杨嗣复) 寄言三相府,欲散且裴回!(白居易) (《花下醉中联句》) 这五个人中,有三个当过宰相:一个是李绛,他当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个是庾承宣,他当过御史大夫,亦称亚相;一个是杨嗣复,他当过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故白居易诗句中有“寄言三相府”。而刘禹锡和白居易则是著名的诗人,故杨嗣复诗中有“我辈寻常有,佳人早晚来”的话。这里的“佳人”并非指美人,当是指刘白二位大名士。 二例是大书法家颜真卿大历八年(773)任湖州刺史时,曾邀浙西从事刘全白、名士陆羽和诗僧皎然,一起诗酒唱和。醉意酩酊之时,各出一句,以“醉语”联成一绝: 逢糟遇曲便酩酊,(刘全白) 覆车坠马皆不醒。(颜真卿) 倒著接?发垂领,(皎然) 狂心乱语无人并。(陆羽) (《七言醉语联句》) 这些大都是一时游戏之作,还称不上真正的诗。真正的酒筵之诗是即席赋诗。席上赋诗最常见的是分韵题诗,席上各人分得一韵,限时完成,完不成就要罚酒。如诗人皮日休在一次宴会上,赋诗分得“遥”字,他即以遥韵赋诗一首: 啼螀(jiāng)衰叶共萧萧,文宴无喧夜转遥。 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 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无限玄言一杯酒,可能容得盖宽饶? (《秋夕文宴得遥字》) 诗陆龟蒙也在场,他分得“成”字韵,也依韵赋诗一首: 笔阵初临夜正清,击铜遥认小金钲。 飞觥壮若游燕市,觅句难于下赵城。 隔岭故人因会忆,傍檐栖鸟带吟惊。 梁王座上多词客,五韵甘心第七成。 (《秋夕文宴(得成字)》) 陆诗中的“小金钲”,就是酒筵上所用的小铜锣。若作诗的时限一到,便鸣锣停笔,未作成诗的便要受罚。因分韵赋诗的要求比较高,非长于诗道者莫办,这才是文人墨客展示才情的好机会。而有时,文思敏捷者诗先成,且又写得好,众人觉得比不过他,便甘拜下风,停笔不作了。诗人刘禹锡因诗才敏捷,在宴会上诗先成,使与会的白居易、元稹、韦楚客等人一致认输,甘拜下风,于是唱罢。因此,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中,才是真正的赛诗,才能赛出真水平来。 三、朋友对饮 饮酒最好是三五好友在一起畅饮,而与知心好友对饮,更是别有情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也。与知心朋友从容把酒,畅叙平生,是人生一大乐事。 许多好诗,情真意深的诗,出自肺腑的诗,大都是在与好友对饮时作出的。李白与元丹丘、岑勋是亲密好友。一次岑勋思念李白,不远千里前去相访,途经嵩山,遇元丹丘,二人饮酒之间,十分想念李白,于是写信邀请李白到嵩山来相会。李白即应邀前往,共同欢聚,并即席吟了一首诗: 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 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此诗写尽了老朋友相会开怀痛饮、倾心相诉的欢乐心情。老朋友在一起饮酒,总有说不完的话,喝不够的酒。白居易在洛阳与刘禹锡诗酒相得,交往最密,在一起喝酒的次数也最多。他们喝了这次,又约定了下次: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酒能使老朋友的心贴得更近,不管是什么酒,一斗十千的美酒也好,三百钱的浊醪也好,只要喝得尽兴,喝得舒心,就是好酒。有一次,诗人戎昱的一个朋友,在重阳节那一天从洛阳到他的柴门寒舍寻访。戎昱十分高兴,便备酒置宴,热情招待,持酒相劝道: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 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 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 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 (《九日贾明府见访》) 意即他虽家贫酒浊,但与朋友饮酒之乐,却也不减当年孟嘉的龙山之饮。唐诗中有的是写与新朋友在酒筵上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喜悦心情。宝应元年(762),杜甫从成都送严武入京,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反,杜甫一时无法回成都,只好滞留梓州。梓州别驾严二与杜甫一见如故,热情款待杜甫,使杜甫非常感动。在酒酣耳热之际,杜甫写了一首诗: 梓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 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 ………… 黄昏始扣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 万事尽付形骸外,百年未见欢娱毕!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在与朋友的对酌欢饮中,由于心情愉快,诗思畅然,席上常常有情意俱佳的好诗出现: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四仓曹宅夜饮》) 三重江水万重山,山里春风度日闲。 且向白云求一醉,莫教愁梦到乡关! (戴叔伦《对酒示申屠学士》) 南湖春色通平远,贪记诗情忘酒杯。 帆自巴陵山下过,雨从神女峡边来。 (朱庆馀《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 若道春无赖,飞花合逐风。 巧知人意里,解入酒杯中。 香湿胜含露,光摇似泛空。 请君回首看,几片舞芳丛。 (杨巨源《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 这是诗酒真正的结合。可以说是酒激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是酒活跃了诗人感受生活的激情,才让诗人作出了这些感情真挚和意境优美的好诗来。
目录
壹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唐代酒文化的内涵 第一节? 一尊春酒甘若饴——唐代的酒 / 002 一、酒的起源 / 002 二、唐代的酒类 / 005 第二节 金罍玉斝泛兰英——唐代的酒具 / 010 一、酒具的起源 / 010 二、唐代的酒具 / 011 第三节 一朝权在手,看取令行时——唐代的酒令 / 013 一、酒令的功用 / 013 二、射覆猜拳令 / 014 三、口头文字令 / 015 四、骰子令、酒筹令、酒牌令及其他 / 016 第四节 酒中有全德——饮酒的哲学 / 019 一、酒与儒家思想 / 019 二、酒与道家精神 / 021 三、酒与佛禅 / 023 四、酒神精神与饮酒哲学 / 025 第五节 壶中别有日月天——酒之文化内涵 / 031 一、酒的物质文化 / 031 二、酒的精神文化 / 033 贰 不可一处无此君 ——酒在唐诗中的文化功用 第一节 酒旗风影落春流——唐朝的饮酒风气 / 036 第二节 赋诗开广宴,赐酒酌流霞——朝宴乡饮 / 039 一、朝廷宴会 / 039 二、庆吊与社饮 / 045 第三节 今日登高醉几人——节日饮宴 / 050 一、元日 ? 除夜 / 050 二、寒食 ? 清明 ? 上巳 / 053 三、端午 ? 中秋 ? 重阳 / 057 第四节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公私酒宴 / 066 一、会饮行乐 / 067 二、即席赋诗 / 070 三、朋友对饮 / 072 第五节 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别饯行 / 075 一、入京赴选 / 076 二、落第贬谪 / 077 三、游宦送别 / 079 第六节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独酌情怀 / 082 一、何以解忧 / 082 二、酒之魅力 / 083 三、独酌成诗 / 085 第七节 吴姬对酒歌千曲——艺妓佐酒 / 088 一、酒筵歌舞 / 088 二、簪花从事 / 091 三、管领春风 / 094 叁?放歌乘美景,醉舞向东风 ——醉眼中的诗世界 第一节 脱鞍暂入酒家垆——豪士醉眼中的世界 / 098 一、一饮千钟气如虹 / 098 二、豪侠笑尽一杯酒 / 100 三、马上倾酒论英雄 / 105 第二节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隐者醉眼中的世界 / 109 一、亦吏亦隐赛神仙 / 109 二、醉月迷花不事君 / 115 三、醉眼蒙眬见桃源 / 119 第三节 隔座送钩春酒暖——情人醉眼中的世界 / 123 一、世界皆呈玫瑰色 / 123 二、情郎醉眼出西施 / 126 三、痴女醉眼识玉郎 / 129 第四节 一瓢长醉任家贫——贫士醉眼中的世界 / 134 一、浊醪必在眼 / 134 二、一酌散千愁 / 137 三、忧道不忧贫 / 141 第五节 生为醉乡客,死作达士魂——达士醉眼中的世界 / 144 一、酒是达士魂 / 144 二、黄金难买少年狂 / 147 三、诗酒真名士 / 152 肆?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唐代诗人 第一节 自古名士多豪饮——文人好酒的传统 / 160 第二节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斗酒学士王绩 / 163 一、王绩的生平事迹 / 163 二、王绩的思想苦闷与酒之关系 / 164 三、王绩的咏酒诗 / 167 第三节 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 / 175 一、四明狂客贺知章 / 176 二、酿王李琎 / 178 三、左相李适之 / 179 四、潇洒美少年崔宗之 / 180 五、坐禅酒客苏晋 / 181 六、酒中仙李白 / 182 七、醉中草圣张旭 / 182 八、酒吃焦遂 / 184 第四节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仙翁李白 / 186 一、酒仙翁的酒史 / 186 二、李白的咏酒诗 / 194 三、李白对酒文化的影响 / 200 第五节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诗圣杜甫与酒 / 205 一、诗圣的诗酒生涯 / 205 二、诗圣的酒中之趣 / 213 三、诗仙与诗圣酒神精神之异同 / 219 第六节 酒狂又引诗魔发——醉吟先生白居易 / 221 一、从直谏斗士到醉吟先生 / 221 二、醉吟先生的酒世界 / 224 三、酒仙 ? 酒圣 ? 酒徒——李、杜、白咏酒诗之比较 / 233 第七节 爱酒有情如手足——醉士皮日休 / 235 一、皮日休与诗酒 / 235 二、皮陆咏酒唱和诗 / 240 三、皮陆咏酒唱和诗的审美趣味 / 245 伍?诗酒风流 ——唐诗与酒及酒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诗乃酒之华,酒是诗之媒——诗与酒相伴相生 / 250 一、诗是酒的精神花朵 / 250 二、酒是诗的催生素 / 251 第二节 酒壮诗之胆,诗高酒之名——诗与酒相辅相成 / 252 一、酒赋予诗胆气与魄力 / 252 二、诗使酒化俗为雅 / 253 三、酒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 / 254 四、诗丰富了酒的文化内涵 / 255 第三节 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和酒文化与唐诗不可 分割之关系 / 257 一、酒与酒文化是唐诗所反映的重要内容 / 257 二、酒在诗人创作中的重要功用 / 258 第四节 腹有诗酒气自华——唐代酒文化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259 一、唐代的酒诗给后人树立了样板 / 259 二、酒文化精神对中国民族性格的贡献 / 260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优秀文化传统 / 261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