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能源

  • 字数: 281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毛煜东 杨开敏 陈彬剑
  • 商品条码: 978711177602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的基础上,总结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践成果,深入落实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要求,为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概述、用户冷热电负荷、可再生能源发电导论、动力系统及其主要部件、制冷机与热泵、蓄能与除湿、冷热电联产系统应用案例。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题库试卷、视频等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既可用于学生自学或课外辅导,又可用于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更适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能源动力大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类型学校的相关专业选用。
作者简介
高等院校老师
目录
前言 第1章概述1 11科学用能及能的梯级利用1 111科学用能1 112节能3 113能的梯级利用4 12分布式能源系统7 121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7 122国内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与 应用8 13冷热电联产系统12 14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构成与分类13 拓展阅读15 第2章用户冷热电负荷16 21静态负荷和估算方法16 211电力负荷指标法16 212热负荷指标法17 213冷负荷指标法20 214指标法的缺陷21 22动态负荷的计算方法21 221动态电负荷21 222动态热负荷的计算方法23 223动态冷负荷的计算方法28 23负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 关系31 231冷热电联产系统负荷的动态 特征31 232动态负荷变化与冷热电联产 系统的耦合31 233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构思39 234系统容量和运行模式40 拓展阅读42 第3章可再生能源发电导论43 31太阳能发电43 311太阳能概述43 312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 特点44 313太阳能利用45 314太阳能热发电46 315光伏发电47 32风能发电53 321风能概述53 322我国风能资源的特点54 323我国风能资源的区划54 324风能利用技术55 33生物质能发电58 331生物质能的定义及特点58 332生物质能发电技术59 333生物质能的其他利用技术60 34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60 341地热发电技术60 342潮汐发电65 35互补发电66 351多能互补系统66 352多能互补应用技术69 拓展阅读72 第4章动力系统及其主要部件74 41动力系统概述74 42燃气轮机75 421燃气轮机概述75 422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及原理76 423燃气轮机热力循环77 424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热力学 分析79 425燃气轮机的特点及应用81 426微型燃气轮机83 43内燃机84 431内燃机概述84 432内燃机循环的热力学分析84 433内燃机的分类87 434内燃机的构造91 435内燃机的工作原理93 436内燃机的优缺点分析96 437内燃机分布式供能系统96 438燃气轮机系统与内燃机系统的 比较99 44燃料电池99 441燃料电池概述99 442燃料电池的结构100 44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101 444燃料电池的分类102 445燃料电池的优缺点104 446燃料电池的应用105 45斯特林机107 451斯特林机概述107 452斯特林机的工作原理及理想 循环107 453斯特林机的结构和分类108 454斯特林机的优缺点109 455斯特林机分布式能源系统110 拓展阅读112 第5章制冷机与热泵114 51制冷机与热泵概述114 511制冷机与热泵的概念114 512制冷机与热泵的分类115 513工作方式115 514性能系数117 52压缩式制冷机组118 521压缩式制冷机组的组成118 522制冷循环的原理118 523压缩式制冷剂、载冷剂和 冷却剂119 53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 机组119 531基本原理119 532吸收式制冷120 54利用环境热源的热泵系统129 541空气源热泵129 542水源热泵130 543地源热泵131 544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132 545与太阳能互补的多种热泵系统134 546余热利用系统135 拓展阅读137 第6章蓄能与除湿139 61能量概述139 62蓄热技术140 621显热蓄热140 622相变蓄热142 623热化学蓄热143 624移动蓄热技术144 63蓄冷技术144 631水蓄冷技术144 632冰蓄冷技术145 633共晶盐蓄冷技术146 64蓄电池147 641铅酸蓄电池147 642镍基二次碱性电池151 643锂离子电池155 65其他蓄能技术158 651物理储能158 652电化学储能162 653电磁储能164 66除湿165 661冷却法除湿166 662液体吸收剂除湿167 663固体吸附剂除湿168 拓展阅读168 第7章冷热电联产系统应用案例170 71全面调研170 72工艺思路和运行情况172 73利弊权衡定方案174 74系统安全性176 参考文献17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