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1960年代(历史学堂)

美国1960年代(历史学堂)

  • 字数: 455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美]特里·H.安德森 著 宋琳 译
  • 商品条码: 978753279752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56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1960年代,全世界几乎是一片运动的海洋,而美国的运动不仅如万花筒般名目纷繁,其主张更是堪称此后几乎所有社会运动的鼻祖。 《美国1960年代》所讲述的社会运动,始于格林斯伯勒的静坐示威,终于1973年一些美洲原住民在伤膝谷起义和美军从越南回国。其间有“自由乘车”、休伦港集会、“密西西比之夏”、伯克利学运、塞尔玛游行、反越战、“爱之夏”、黑人力量、芝加哥大会、嬉皮士、棕色力量、妇女解放…… 为什么数百万美国人会投身社会运动,为什么他们会走上街头? 这是《美国1960年代》要探讨的问题。 借由对当事人的采访、全国各地校园和档案馆收集的“地下”手稿以及诸多主流叙述,历史学家特里?安德森教授从格林斯伯勒开始,揭示了一个事件是如何在另一个事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在1970年代初爆发成了行动主义的万花筒。民权、学生力量和声势浩大的反越战运动,构成了1960年代运动的第一波浪潮。1968年间和之后,运动发生了变化和扩大,涌入了反主流文化、少数族裔赋权和妇女解放的新潮流。这些潮流,定义了一代美国年轻人,并对“美国”的本质提出了质疑;这些抗议,无一不在鼓励其他公民质疑他们的国家。 《美国1960年代》既不是个人回忆录,也不是关于新左派意识形态的论文,更不是所谓运动领导人的编年史。它是一部国家历史,是对一个决定性时代的令人信服且引人入胜的讲述,而这个时代至今仍是美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特里?H.安德森,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历史学教授,越战老兵。他曾在马来西亚和日本任教,并作为富布赖特学者赴中国、印尼访学,还曾是都柏林大学学院玛丽?鲍尔华盛顿美国历史教授。他是研究1960年代历史和越战的专家,相关著述颇丰。 \\\"
精彩导读
\\\\\\\\\\\\\\\\\\\\\\\\\\\\\\\\\\\\\\\\\\\\\\\\\\\\\\\\\\\\\\\"【精彩书摘】: “拒绝束身衣” 一个星期后,美国小姐选美比赛在大西洋城开始了。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同寻常的一届比赛。《纽约时报》刊文,“百名女性抗议美国小姐选美比赛”。 赛前,几十名纽约女性给朋友分发传单: 届时将会有:抗议队伍、街头剧场、传单发放、游说……诚邀姐妹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抵制选美闹剧……。我们应该会在海滨木板道上度过美好的一天……。但假如被捕,我们计划拒绝接受所有男性警察的拘捕,只有女警察可以拘捕我们!……我们将拒绝男性记者的采访……。我们只认女记者。 夏洛特?柯蒂斯为《纽约时报》撰文,称:“妇女们带着一个巨型泳装选美小姐木偶和一个‘自由垃圾桶’,里面有她们扔进去的束身衣、胸罩、卷发棒、假睫毛以及所有带有‘奴役’色彩的东西,她们今天要在这里抗议美国小姐选美比赛。”示威者“大多是中年事业女性和家庭主妇,还有几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和六十多岁的老年妇女”,她们举着海报绕着会场游行,一边唱歌,一边谴责说只让白人参赛是种族主义行为。她们坚持认为,只要“仍然被荒唐的审美标准所奴役”,女性就无法得到解放。罗宾?摩根告诉媒体,她已经通知市长:“我们不会做任何危险的事——只是象征性地烧掉胸罩……。我们不想芝加哥的事再来一次。”在镜头下,一名示威者将液体洗涤剂扔进了垃圾桶,宣称她反对“必须洗碗的残酷行为”,另一人把一件束身衣举到垃圾桶上方,她说“拒绝束身衣,拒绝痛苦。拒绝徒劳无功地隐藏肥肉”。没有人烧掉胸罩,但有些人举的标语表明,这场浩大的运动的各个方面正在相互融合:“起来反对美国小姐选美这道墙。”“拒绝审美标准——人人都美!”“女孩加冠——男孩被杀!”“美国小姐有活力,有火气——她在哈莱姆!”“我是女人——不是玩具、宠物、吉祥物!”还有人撕烂了一本《花花公子》杂志,把它扔进了垃圾桶里,然后围着垃圾桶一边跳舞一边大喊“现在就要解放!”。一些社运人士在电视直播期间进入会场,其中一人投掷了臭气弹,导致会议暂时中断。 “这些示威者,”《时报》继续写道,“是她们所谓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成员。”在这十年间,这场不为主流社会所知的运动不断发展,但这是全国性媒体首次使用该词。一年之后,“妇女解放”这个词才进入美国词典,尽管一些女性主义者在1966年时已经成立了全?了一个。”当波士顿马拉松赛等著名赛事的男性官员拒绝女性参赛,并表示“长距离奔跑不利于女性健康”时,一些人哈哈大笑。男性俱乐部和酒吧将女性拒之门外,即使是在对公众开放的旅馆里,她们也无法进入其中,这种做法违反了《民权法案》。比如说,密尔沃基的海涅曼餐厅禁止女性坐在午餐柜台上,因为“男性需要更快的服务,因为他们有重要的事要做”。还有这样的谬见:女性弱小、被动、情绪化是很自然的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埃里克?埃里克森等大量专家告诉她们,如果她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同,不去尝试做“女性性情”之外的事,那她们就能避免“阴茎嫉妒”(penis envy)带来的折磨。还有男性用来描述女性的数不清的带有性别歧视的称呼,正如旧金山的女性主义者在她们的传单上所写: 女性是人…… 虽然有些人认为她们是: 一个不同的物种:小鸡、小猫、猫咪、猫、狗、母狗、奶牛、狐狸、猪、鸟 某种好吃的东西:曲奇、蜜糖、馅饼、番茄、糖果 一个无脑性对象:屄、辣妹、婊子、仙女、荡妇、骚货、性感女郎、淫妇、母老虎、疯婆娘 或任何非人的东西:宝贝儿、马子、娇妻、乖乖、老处女、“姑娘”、妈妈、母夜叉、悍妇、婆娘、甜姐、妻子、心肝儿、“贤内助”、反革命 者…… 压抑的怒气一触即发,1969年时的激进派已经怒不可遏了。盖尔?鲁宾在《安娜堡阿格斯》中写“女人如同黑鬼”,在康奈尔,女性主义者散发的传单上写着“小妞如同黑鬼”。“他们来了,” 莱妮?怀尔德傅劳尔宣布,“那些趾高气扬的公鸡,那些可悲的男性沙文主义者,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自大可笑的混蛋。那些怪胎来了,身上穿着紧身喇叭裤,还有他们的‘马子’(你能相信吗?)给他们做的扎染T恤。……男性解放者,你们在踩着我的脖子上位。”时机已到。“解放所有的姐妹,”罗宾?摩根写道,“就和现在所有奋起反抗的受压迫民族一样,我们要我们的自由——如有需要不择手段。” 另一个群体也是如此——同性恋者。“几百名年轻男性在格林威治村横冲直撞大闹一场,”《纽约时报》在6月报道称,“早前,一队便衣警察突袭了一个酒吧,据警察说,这家酒吧因常有同性恋顾客而闻名。13人被捕,4名警察受伤。”石墙酒吧是著名的同性恋酒吧,警察常常突击搜查这样的店,骚扰顾客。这一次,警察说该酒吧无证出售烈酒。有史以来第一次,男同性恋起来反抗了。 第二天晚上,警察再次扫荡这片区域,迎接他们的是400名年轻的男女,许多人用力掷出瓶子和硬币。石墙酒吧用木板封住了窗户,上面满是涂鸦“让同性恋酒吧合法化”,有人大喊:“我是基佬我骄傲!”警察队伍散开,冲进人群,一边抓人一边打,人群高喊“同性恋力量!”。 同性恋从来没有进入过美国主流社会,恰恰相反——他们饱受嘲弄,被妖魔化,他们的性行为在每个州都被打上了“变态”和非法的标签。20多年前,金赛的调查显示,有4%的男性是绝对的同性恋,女性的比例约为2%。尽管如此,一些公民还是拒绝承认美国有同性恋,就像有些人拒绝承认存在种族不公、越战是个错误一样。另一些人承认他们的存在,但是嘲笑他们是基佬或者娘娘腔。正在长大的孩子只要叫谁一声基佬,总能博得笑声。内科医生和心理学家将同性恋列为一种疾病,他们用大量的药物、精神分析、催眠和电击进行治疗。一组专家甚至建议进行脑叶切除术,另一组专家则写道:“治疗性阉割……似乎是个值得一探的研究课题。”当暴徒们驱车进入同性恋街区殴打同性恋,或者说把“他们打得满地打滚”时,警察们视而不见。加州的一些同性恋主张搬去塔霍湖边,建立一个社区,这时,当地的一家酒馆挂出一块牌子:“此处出售狩猎基佬许可证”。公众向同性恋施加了巨大压力,一旦被发现是同性恋,他们就会被军队开除,通常也会被联邦政府解雇。为了避免这样的惩罚,许多人会忍受不幸的婚姻,例如演员洛克?哈德森。甚至是在运动中,同性恋也有可能受到排斥,黑豹党成员埃尔德里奇?克里夫控诉同性恋是一种罪恶。因此,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或者“出柜”。乔纳森?卡兹哀叹道:“我们一直都是沉默的少数,被禁止发声的少数——隐形的女人,隐形的男人。” 嬉皮士与自由爱 第二波浪潮受到了女性主义兴起的影响,嬉皮士开始意识到,自由性爱要注重平等,同时,也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形式的性行为——自慰、同性恋、双性恋。性解放意味着在自愿发生性行为的人之间所有私密举动都是合法的,或许也都是应该尝试的。地下媒体也拒绝接受长辈们对裸体的恐惧以及认为这样下流可耻的观点,他们在报纸上印满了裸体情侣在水池里游泳、晒日光浴、牵手唱歌的图片。既然裸体能激怒老一辈,那么这就是他们脱下衣服的充分理由。“我来了,”一名怪胎宣布,“看着我,有什么新鲜的?”嬉皮士开辟了裸体沙滩,建了裸体社区。自由,快乐,嬉闹。有个人想清理政界,于是他赤身裸体地去参加总统竞选,口号是“我有什么好藏的?”为防止警察攻击和殴打示威者,旧金山的“湿婆会”倡议大家脱掉衣服。 毒品让自由性爱更完美,因为许多嬉皮士认为,迷幻药和大麻是增强性快感的春药。尽管人们对此争论不休,但传着抽大麻卷烟确实能让彼此间少些拘谨,更加放松亲密,对于在紧绷的战后年代长大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感觉非常有吸引力。 做爱和抽大麻通常是关起门来做的事,但是衣服却是穿给人看的,它是一种象征。头发是对平头冷战时代的反抗,也是对新一代人的认同。“差点剪了我的头发”,克罗斯比-斯蒂尔斯-纳什乐队唱道,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让自己的“怪胎旗帜飞扬”,因为,正如纳什后来所说:“如果他们留着长发,你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知道他们喜欢好音乐,过着合理的生活,也知道他们可能仇视政府。”发型与服装让他们和老爸老妈分道扬镳,同时宣告了他们的独立。嬉皮男扔掉了运动外衣和领带,嬉皮女抛弃了化妆品和内衣,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女性摆脱了束缚的躯体的柔软轮廓。“长发,胡须,不穿胸罩,还有奇装异服,这些是人们逃离亚美利加监狱的象征。”杰瑞?鲁宾称。常服变成了戏服,戏服变成了常服。 老一辈大惊失色,他们抱怨道,“你分不清哪些是男孩哪些是女孩”,哦天呐,还有那些“龌龊、下流、浑身发臭的嬉皮士”。在二战和朝鲜战争后的老兵时代,连商人留胡子都会让人惊讶。但怪胎们对着装和清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当然也会洗澡,不过,人类的体味不会令他们沮丧,因为那是正常的,是回归自然,也是对中产阶级在电视广告中表现出的价值观的反抗。他们认为体香剂、化妆品、浓香水、古龙水都是骗人的东西,麦迪逊大道打出广告:“你难道不喜欢用迪尔体香剂吗?你难道不希望人人都用它吗?”我不在乎,怪胎们说,人们应该闻闻自己的身体,因为每个人的气味都是不同的。了解自己:“你很美。”如果想有香味,他们就会点起熏香,或是涂上雄性麝香鹿的分泌物麝香油。嬉皮士也丢弃了涤纶服装,转而选择皮革和棉质服装,他们吃新鲜、天然、不含防腐剂的有机食品。 不要“紧绷”,要“放松”,着装和生活方式都该这样。许多批评者给嬉皮士贴上了“懒惰”的标签,父母们说:“你们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我们以前过得多难。……”但这么说就是没有理解嬉皮士的工作和玩乐理念。“生活应该是充满狂喜的。”艾伦?金斯堡说,嬉皮士们努力逃离日常单调乏味的工作,去发掘令自己愉快的生活方式。“你最喜欢做什么?”许多人都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有一些人则在努力构建他们的未来愿景,有的是兼职,有的是全职。玛吉?基特里奇问:“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一天工作12个小时或16个小时?明明已经没有这种必要了,就为了买一台彩电吗?为了在地板上铺满地毯?为了买一台自动制冰机?”图里?库普弗贝格总结说:“相信我,如果你喜欢一件事,那它就仍是好的,它仍可以是‘做’(只不过我们会把它叫作‘玩’),玩乐和工作一样美好。工作已经被定义为一件人们不喜欢做的事。去他妈的。披头士在工作吗?谁在乎。” (以上内容经编辑删节,完整内容详见正式出版物) \\\\\\\\\\\\\\\\\\\\\\\\\\\\\\\\\\\\\\\\\\\\\\\\\\\\\\\\\\\\\\\"
目录
\\\\\\\\\\\\\\\\\\\\\\\\\\\\\\\\\\\\\\\\\\\\\\\\\\\\\\\\\\\\\\\"目录 前言 美国1960年代 引言 孵化地:冷战文化 第一部分 第一波浪潮:激涌,1960—1968 第一章 抗争 第二章 运动和六十年代人 第三章 抉择时刻 第四章 1968:激流 第二部分 第二波浪潮:顶峰,1968—1970年代初 第五章 反主流文化 第六章 力量与解放 第七章 通往新美国的运动 遗产:沧海桑田 有关资料与注释的说明 精选参考文献 致谢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