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如果种子不死

如果种子不死

  • 字数: 20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法)安德烈·纪德
  • 商品条码: 978755987849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49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个可能很快就凋萎的桂冠,我一点都不想要。” 遭遇人生变故与舆论谴责之后,面对创作与道德间的冲撞与撕扯, 五十岁的纪德回望半生,展开近乎苛刻的自我清算, 写下坦率到天真的回忆录与忏悔书: 前半部分追溯敏感压抑的童年时光、悉数坦白青春的悸动与爱恋, 在他的成长路上,天性与束缚不断角力,禁欲主义与无畏之爱展开持久对峙。 后半部分记录改变纪德人生、写出《地粮》等系列作品的北非之旅及与王尔德等人的真实交往, 以率性之姿跃出时代的禁锢,引领数代青年展开一场朝向自由的长久叛逃。
作者简介
作者 安德烈·纪德 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巴黎,早年创作受影响于歌德、王尔德,北非游历之经历更深刻塑造其创作风格。以《窄门》《背德者》等小说揭示道德困境,借《地粮》开创散文诗新范式,凭《如果种子不死》拷问自我真实,确立现代自传文学典范。其作品因突破传统道德边界,既为其获得“大写的现代人”等赞誉,亦招致无数舆论抨击。 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誉其“以对真理无畏的热爱探索人类道德困境”。作为20世纪文学的关键人物,影响力经久不衰,深刻影响萨特、加缪、波伏瓦等一代作家,持续启迪苏珊·桑塔格等后世知识分子。 译者 严慧莹 1967年生,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当代法国文学博士。目前定居巴黎,专职文学翻译。译有《终极美味》《无爱繁殖》《反抗者》等书。
精彩导读
我出生于一八六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当时我父母住在美第奇街一套位于五楼或六楼的公寓里,几年之后搬离,所以那套公寓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但是我记得公寓的阳台,或说是从阳台上看到的景物:正前方的广场和水池中的喷泉──更准确地说,我记得父亲为我剪的纸龙,我们从阳台投向空中,它们随风飘过广场水池上空,一直飞到卢森堡公园,被高高的栗树树枝截住。 我也记得一张很大的桌子,无疑是餐桌,铺着一块垂地的桌布,我和门房的儿子溜到桌布下,他和我同龄,有时会来找我玩。 “你们在下面搞什么鬼?”保姆大声问。 “没什么。我们在玩。” 我们把带到桌下当幌子的玩具大声晃动,其实我们玩的是别的:我们不是在一起玩,而是两人紧靠着,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玩的是叫作“坏习惯”的游戏。 我们两个当中,是谁教对方这个玩法的?是谁先开始?我不知道。必须承认,有时候小孩不必人教,自己就会发明这些游戏。至于我,我不记得到底有没有人教我,我又是如何发现了这种快感。在我记忆所及之处,它就已经存在了。 我知道说出这件事是个错误,也清楚会造成的后果,我已预感到人们或许会拿这件事来攻击我。但我的自传存在的唯一原因就是真实。就当我是因忏悔才写这本自传的吧。 在那个纯真的年纪,人们希望孩子的心灵只有透明、温柔、纯净,然而我在自己身上看见的,却只有忧郁、丑陋、阴险。 大人带我到卢森堡公园去,但我不肯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离得远远的,一脸忧郁,待在保姆身旁,看着其他孩子玩。他们用小桶装沙子,做了一排排漂亮的沙堆……趁保姆转过头的一瞬间,我冲过去踩塌了所有沙堆。
目录
“我是异端中的异端”安德烈·纪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及领奖辞 如果种子不死 第一部 第二部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