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路翎全集第四卷,中长篇小说:1943-1948

路翎全集第四卷,中长篇小说:1943-1948

  • 字数: 346
  • 出版社: 复旦大学
  • 作者: 路翎|编者:张业松|
  • 商品条码: 978730917726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四部单行本中长篇小说。《饥饿的郭 素娥》创作于1942年4月,以流浪女郭素娥的遭遇为 中心,刻画了战争和工业化背景下农村和厂矿社会 的“扰动”,以及这扰动中体现的“人民底原始的 强力,个性底积极解放”(路翎语),被胡风评价 为“替新文学的主题开拓了疆土”的代表作。《蜗 牛在荆棘上》改定于1942年冬,以一位被抽丁从军 的青年回乡处理家庭纠纷为题材,同样体现了抗战 对乡村社会秩序的破坏和重组,被胡风誉为“少见 的杰作”。《嘉陵江畔的传奇》讲述一组“善男信 女”朝山拜佛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人性锤炼,1946 年5月4日完稿于“离开神圣的四川以前”,是路翎 向旅居了8年多的重庆的告别之作。《燃烧的荒地》 完稿于1948年5月1日,是路翎继《财主底儿女们》 之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品以嘉陵江畔的兴 隆场为背景,刻画了由“几十年来的社会动荡培植 起来的”兵痞、劣绅、佃农、新工人和劳动妇女等 组成的动荡不安的乡镇、码头和厂矿社会,是1940 年代后期“国统区”社会面貌的生动画卷。
作者简介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笔名冰菱、烽嵩、未明等。中国作家协会第二、第四届理事。祖籍安徽无为,生于江苏苏州。早年就读于莲花桥小学和江苏省立江宁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经湖北汉川流亡入川,途中发表《一片血痕与泪迹》等散文。后就读于合川的国立四川中学,参与组织哨兵文艺社,并任合川县《大声日报》文艺副刊《哨兵》编辑,开始发表小说。1940年起在经济部矿冶研究所、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等处任职。1946年回南京。1948年任教于中央大学。在此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炼中》,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燃烧的荒地》,话剧《云雀》等。1949年后曾先后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创作组组长、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组长,后调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创作室任专业作家。其间出版短篇小说集《平原》《朱桂花的故事》,话剧《迎着明天》《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1952年赴朝鲜战场采访,发表小说《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出版散文特写集《板门店前线散记》。发表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多篇,去世后经家人和研究者整理,结集为《路翎晚年作品集》(1998)。另有《路翎小说选》等多种选集行世。
精彩导读
一 在铁工房底平坦的屋脊 上,白汽从蒸汽锤机底上了 锈的白铁管里猛烈地发着尖 锐的嘶声喷出来:夜快深的 时候一切都寂静了,只有那 大铁锤底急速而沉重的敲击 声传得很远。深秋的月亮在 山洼里沉静地照耀着。 和铁工房并列的较大的 一座同样长方形的灰屋子是 机器房;它底工作已经停止 ,车床和钻眼机在被昏暗的 灯光所照耀的油污的烟雾里 沉闷地蹲伏着,闪着因烟雾 底凝聚和滚动而稍稍浮幻的 严冷的光辉。刚刚下九点钟 的晚班。年青力壮而且也愿 意竭力忘去灰黯的生活,在 这样清爽的夜晚寻一些准备 带给沉重的睡眠的肉体底愉 快的机器工人,这时候散在 两列屋子之间的广场上,以 坚毅而轻松的姿势打着太极 拳,一面在嘴里轻微地吹啸 ,交换着温和的咒骂和友谊 的粗野的玩笑。张振山从机 器房里走出来了。他对散在 广场上的人底娱乐显得漠不 关心,仅仅以一种望向河流 底暧昧的彼岸似的眼光瞥了 一下最前面一个人底努力张 着大嘴的圆脸。他底宽肩的 笨重的躯体,在正前面的机 电房窗楣上的灯光底映照下 ,移动得异常迅速,而且带 着一些隐秘意味。有一个瘦 小的身体从房屋底平整而稀 薄的暗影里弯着腰跃上两步 ,截住他,用羡嫉的恶意的 小声喊: “张振山,又去了!” 张振山像碰在墙壁上一 般突然停住脚,狠毒地嗅着 鼻子,瞪了这瘦小的人形一 眼。但在跃上一个小土丘之 后,他又因为某种想头而回 过头来,用那种像从空木桶 里发出来的深沉的抑制的大 声回答:
目录
饥饿的郭素娥 蜗牛在荆棘上 嘉陵江畔的传奇 燃烧的荒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