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杜甫组诗研究

杜甫组诗研究

  • 字数: 433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吴淑玲//王婧娴//苑宇轩|
  • 商品条码: 978752253572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组诗是内容丰富复杂而 简短的诗歌不能满足表现需 求时产生的一种诗歌体式, 它以连章形式出现,为诗歌 拓展写作内容提供了典型范 本。杜甫被誉为中国最伟大 的诗人,也是组诗创作的圣 手,其诗歌创作是中国古典 诗歌的高峰。本书选取其有 代表性组诗,详细阐释它们 的写作背景,细致分析其在 内容和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并从诗体学这一独特的视角 对杜甫组诗进行了充分的解 读。这是首部以杜甫组诗为 研究对象的专著。
作者简介
吴淑玲,女,河北省保定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承担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文选》导读、《史记》研究、诗词格律、杜诗研究、苏辛词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十年科研丰要关注点是唐代文学,已出版《(杜诗详注)研究》(齐鲁书社)、《仇兆鳌年谱点校注释及整理研究》(花木兰出版社)、《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之关系》(中华书局)等著作,独立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社科项目,在《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精彩导读
《杜甫组诗研究》选择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视角关注 杜诗,该书把“组诗”作为一种体裁对杜诗进行全面关 注,选择了杜甫五个时期的28 组组诗进行了系统研究 ,是杜诗学界第一部专以组诗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这是 杜诗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对杜甫组诗的研究,学界历来比较重视的主要是《 前出塞九首》《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秦 州杂诗二十首》、《同谷七歌》、入蜀纪行诗、《江畔 独步寻花七绝句》《诸将五首》《八哀诗》《咏怀古迹 五首》《秋兴八首》《戏为六绝句》等,但对杜甫的其 他一些重要组诗则较少关注,比如《陪郑广文游何将军 山林十首》《重过何氏五首》《秋雨叹三首》《夔州歌 十绝句》《解闷十二首》等只有较少的研究论文;有的 只有一篇研究论文,如《遣兴五首(朔风飘胡雁)》《 春日江村五首》;有的甚至没有一篇研究论文,如《自 京窜至凤翔喜达 行在所三首》《伤春五首》《遣兴五首(蛰龙三冬 卧)》《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复愁十二首》等,这对杜甫研究而言是有遗憾的。而 这部专著选择了杜甫五个时期的重要组诗,不仅系统性 强,而且囊括全面,尤其是对一些学界较少关注的组诗 进 行了细致的研究解读,是非常有胆气的。 该书对组诗的辨析有清晰的观点,以“组”的文字 学解释为基础,抓住“经纬”“众缕”“秩然”三个关 键词为组诗定义,认为《诗经》中的多章诗歌不属于组 诗,凑在一起没有共同主题的数首诗也不是组诗,而确 定组诗是指“在同一主题意义下、诗题互相映照、内容 互相关联、能够独立表意的数首诗歌组成的诗歌群称为 ‘组诗’”。并进一步框定:“在大体接近的时间内, 作者有意识创作的内容接近、诗题相类、主题关联的数 首诗歌”为组诗。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组诗发展的历程 ,认同徐泽强、魏耕原的观点,以《九章》《九歌》为 中国最早的组诗,梳理出了战国末期到唐代中国组诗的 发展路径,并对杜甫组诗的内容类型及其布局特点、诗 体分布情况等,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 。
目录
绪论:杜甫组诗概述 一、概念界定及组诗发展路径回溯 二、杜甫组诗的题材类别及其构建方式 三、杜甫组诗的文体分布分析 第一章 杜甫“安史之乱”前的组诗 一、《前出塞九首》与《后出塞五首》 二、《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与《重过何氏五首》 三、《秋雨叹三首》 第二章 杜甫陷贼与为官时期的组诗 一、“二哀”“二悲” 二、《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 三、《羌村三首》 四、“曲江”组诗 五、《忆弟二首》 六、“三吏”“三别” 第三章 杜甫罢官至入蜀前组诗 一、《遣兴五首》(“蛰龙三冬卧”等) 二、《秦州杂诗二十首》 三、《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四、杜甫的入蜀纪行诗 第四章 杜甫的成都组诗 一、《绝句漫兴九首》 二、《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三、《戏为六绝句》 四、《伤春五首》 五、《忆昔二首》 六、《春日江村五首》 第五章 杜甫的夔州组诗 一、《夔州歌十绝句》 二、《诸将五首》 三、《八哀诗》 四、《秋兴八首》 五、《咏怀古迹五首》 六、《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七、《解闷十二首》 八、《复愁十二首》 九、《九日五首》(含《登高》)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