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敌友难辨

敌友难辨

  • 字数: 151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沙青青
  • 商品条码: 978752177403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9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87年,彼得?赖特在其回忆录《抓间谍的人》中,公然指控曾执掌英国军情五处的罗杰?霍利斯为苏联间谍,代号“埃利”。这本书如一块巨石,在英国政坛和情报界掀起滔天骇浪。 本书以此为引,揭露20世纪初至冷战高峰期的英、美、苏情报系统的崛起、发展以及彼此斗争的情报暗战。 全书如抽丝剥茧,以大量绝密档案、真实采访、当事人著述,揭秘冷战博弈的情报真相。书中以间谍的潜伏与暴露为线,串联谍战的四个阶段:古琴科事件背后暗流涌动,拉开冷战的序幕;“剑桥五人组”潜伏在英国核心情报部门,对苏输送关键情报;柏林隧道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双方谍报交锋惊心动魄,冷战局势不断升级;1983年韩国客机被击落,瑞安行动、“优秀射手83”军事演习展开,世界濒临核战的边缘。直到苏联解体后,“埃利”的真实身份仍是未解的谜团,等待真相的揭晓。 书中讲述了多位英苏双重间谍的传奇经历,包括“剑桥五人组”、乔治·布莱克、潘科夫斯基等。他们为何选择游走于枪口刀锋,过着忠诚与背叛的双面人生?为了崇高的理想、个人的利益,还是出于报复?时至今日,我们只知道他们的每一次行动扭转了历史的天平,改变了世界。而那些尘封的往事与不为人知的真相,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化为不可追的幻影,徒留后人无尽的揣测与遐想。 似梦似真,敌友难辨。讲述比间谍小说更离奇的真实历史。
作者简介
历史研究者。上海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在上海图书馆服务多年,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长期关注冷战史与东亚近现代史,学术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权威刊物。专著有《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昭和风,平成雨:当代日本的过去与现在》等,另有译著多种。此外,也是播客节目《东亚观察局》《边角聊》的主播以及《忽左忽右》的常驻嘉宾。
精彩导读
1.失控的畅销书 我走进了老楼。在这里 ,在柚木镶嵌的走廊和镶着 木钉的办公室里,菲尔比、 伯吉斯、麦克莱恩和布伦特 曾被追踪。在这里,我们也 参与过军情五处最秘密的战 争,因为我们怀疑军情五处 的核心部门有一个未被发现 的内奸。我们的嫌疑人是军 情五处前局长罗杰·霍利斯 爵士,但我们一直无法证实 。霍利斯的朋友们对这个指 控深恶痛绝,在长达十年的 时间里,双方就像中世纪的 神学家一样,在本能、激情 和偏见的驱使下争吵不休。 ——彼得·赖特(Peter Wright)《抓间谍的人》( Spycatcher) 1987年8月,一本名为《 抓间谍的人》的新书迅速登 上了欧美各国的畅销书榜。 这本畅销书的作者是英国军 情五处(MI5,即英国国家 安全局,以下简称“军情五 处”)前情报官员彼得·赖特 。当时已经从军情五处退休 超过十年的赖特,在这本回 忆录中披露了军情五处内部 的种种秘闻。除了描述英国 情报部门用于侦察、监控的 各种技术手段,《抓间谍的 人》最骇人听闻的内容是指 控军情五处的原一把手罗杰 ·霍利斯(Roger Hollis)是 苏联人暗藏在军情五处的超 级“鼹鼠”(即“卧底”)。 军情五处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1909年。1909年10月 ,为了应付咄咄通人的德意 志帝国,在英国帝国国防委 员会的建议下,时任首相赫 伯特·H.阿斯奎思(Herbert H.Asquith)批准成立了英 国秘密勤务局。秘密勤务局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源自英国陆军的作战办公室 军事行动局第五处,专门负 责英国国内的反间谍工作,
目录
一、长日将尽 1. 失控的畅销书 2. 小说照进现实 3. 代号“埃利” 二、“古琴科事件” 4. 不速之客 5. 英国人的算计 6. 敌人的构建 三、“剑桥五人组” 7. 祸不单行 8. 环环相扣 9. “我们的人” 四、柏林隧道与古巴导弹 10. 柏林的地下 11. 古巴导弹危机的幕后 12. 叛徒们的游戏 五、1983:最危险的一年? 13. 被击落的客机 14. “瑞安行动” 15. “优秀射手83”军事演习 六、究竟是谁 16. 官僚们的辩护 17. 旧账与新账 18. 冷战余音 人物事件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