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路翎全集.第三卷,中短篇小说、特写:1949-1953

路翎全集.第三卷,中短篇小说、特写:1949-1953

  • 字数: 399
  • 出版社: 复旦大学
  • 作者: 路翎|编者:张业松|
  • 商品条码: 978730917725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8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创作于1949—1953年间的两部短篇小 说和特写作品集,同时辑入作家前期创作中的集外 短篇。《朱桂花的故事》中收录的小说属于城市工 业题材,重点描绘了解放战争后期工厂里的劳动模 范、普通工人及其家属等如何在新集体引导下逐步 摆脱过去黑暗生活创伤的负累,最终融入新社会的 蜕变过程。《初雪》收录的是朝鲜战争题材特写和 小说,来自于作者1952年底至次年7月停战期间深入 前线,与指战员们共同生活的收获。其中特写作品 直接创作于战地,真实记录了作者置身于前线的见 闻感触,既有对战斗英雄和普通士兵的战场生活的 观察和挖掘,也有对朝鲜人民的勇敢善良的生活和 精神面貌的讴歌。这部分作品曾结集为《板门店前 线散记》于1954年出版,与同期发表、当时未结集 的《洼地上的“战役”》等四篇中短篇小说一起, 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集外短篇覆盖了自作 家起步的1938年至1950年间的作品,其中半数创作 于《朱桂花的故事》同期,大致上也体现了作家于 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创作上的转型。
作者简介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笔名冰菱、烽嵩、未明等。中国作家协会第二、第四届理事。祖籍安徽无为,生于江苏苏州。早年就读于莲花桥小学和江苏省立江宁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经湖北汉川流亡入川,途中发表《一片血痕与泪迹》等散文。后就读于合川的国立四川中学,参与组织哨兵文艺社,并任合川县《大声日报》文艺副刊《哨兵》编辑,开始发表小说。1940年起在经济部矿冶研究所、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等处任职。1946年回南京。1948年任教于中央大学。在此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炼中》,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燃烧的荒地》,话剧《云雀》等。1949年后曾先后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创作组组长、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组长,后调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创作室任专业作家。其间出版短篇小说集《平原》《朱桂花的故事》,话剧《迎着明天》《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1952年赴朝鲜战场采访,发表小说《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出版散文特写集《板门店前线散记》。发表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多篇,去世后经家人和研究者整理,结集为《路翎晚年作品集》(1998)。另有《路翎小说选》等多种选集行世。
精彩导读
试探 这天早上刮着大风,刘 福宁家老太太在村子里走着 。她的脚还是有点跛,但是 样子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她 穿着一件胸前打着大补绽的 旧蓝布衫,一双前头开口的 破布鞋,头发乱蓬蓬的。最 要紧的,是她的脸上有一种 害怕的痛苦的神气,和以前 那种威严的发福的样子完全 两样了;走起路来,显得格 外的跛。村子口上有一个解 放军的战士在站岗,并没有 注意她,她却在他的面前很 犹豫了一阵,脸上显出卑屈 的笑容来,想要对他鞠躬。 她走了过去之后还不时地回 过头来这样笑着,但战士端 着枪,已经背朝着她了。她 对迎面遇着的一切人都笑着 打招呼,人家也有回礼,也 有觉得很惊奇,不相信有这 种事,呆望着她的。她首先 到她家佃户刘老三家里去。 刘老三是五十几岁的忠 厚的人,家里的几斗米都让 反动派底败兵前天走这里过 的时候抢走了,正坐在那里 发愁。刘福宁老太太一走进 来,他就赶忙地站起来了。 “哎呀老三,你客气些什 么呀,坐坐!”老太太说,“ 坐呀,不要这种样子,大家 都是自己人。” 刘老三很不安地坐下了 ,发痴地瞧着他底东家老太 太。 “老三,我来找你谈谈的 。你看怎么得了呀,这种时 年。我家吉康也是这样说, 不晓得要闹到哪一年呢。我 家大老爷说:反正总是我们 百姓倒楣就是了。他说,共 产党他是晓得的,他有一个 朋友的儿子就是共产党,那 个朋友连他们的司令都认得 呢。” 老太太治事精明,是村 子里大家都晓得的;她也很
目录
朱桂花的故事 试探 “替我唱个歌!” 朱桂花的故事 荣材婶的篮子 女工赵梅英 祖国号列车 劳动模范朱学海 锄地 林根生夫妇 粮食 英雄事业 初雪 战士的心 初雪 你的永远忠实的同志 洼地上的“战役” 春天的嫩苗 从歌声和鲜花想起的 记李家福同志 记新人们 记王正清同志 板门店前线散记 从七月二十七日下午十时起 后记 集外短篇(1938—1950) 在游击战线上 朦胧的期待 “要塞”退出以后——一个年青“经纪人”的遭遇 肥皂泡 刘视察下乡 饶恕 理发店内的艳遇 理想主义的少爷 泡沫 祷告 车夫张顺子 兄弟 喜事 第三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