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的江山

文化的江山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刘刚//李冬君|
  • 商品条码: 978752176938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7—18世纪,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 ”便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 孔子及儒家经典被引入欧洲,孔子被称为“哲 学家”,儒学被称为“哲学”。欧洲人这才发现, 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欧洲人所说的那种 “哲学”。随着理性的上升,“哲学”的地位日益 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与神学平起 平坐了。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 ,使得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 作为国家主义的代表,孔子的历史地位与欧洲 的国策密切相关。孔子不但在中国被尊为先师,还 成了启蒙运动中欧洲君王的老师。可一旦历史的风 向从君主转向民主,孔子就不再是欧洲君主们的选 项。他们改以希腊为师,使国家在原来君主制的基 础上,朝着民主化的方向进行改良。在这一转变中 ,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对孔子和《论语》等东方思 想做出了评判。 作者回应了黑格尔提出的中国“非历史”这一 命题,反思谢林中国“非神话”的论断,回顾了一 个中国人对孟德斯鸠的启示,再现伏尔泰与孟德斯 鸠关于中国思想文化的辩论,分析了尼采的精神变 形,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中,经历了 军事革命、经济革命的欧洲人,在思想文化转型期 ,对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器物的追捧,以及 在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时,欧洲人对中国 儒学、道学等思想的吸收与评判,分析了在中国传 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欧洲人对国策、国家道路如 何做出方向性选择。 在作者笔下,先秦至近代的中西思想家进行了 穿越时空的对话,探讨中国古典思想文化对西方近 代思想由神权到王权到人权这一发展历程的影响乃 至对西方近代史的走向所起的作用,不仅为了解数 百年前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提供新视角,还呈现了 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景貌,同时阐释了中 国历史与思想文化对近代欧洲主要国家产生的影响 ,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揭示了世界近代化 过程中的中国启迪、中国作用和中国影响。
目录
引言·发现文化的江山 序 第一章 当中国成为欧洲关注的焦点 一 回应黑格尔:中国“非历史”吗? 二 反思谢林:中国“非神话”吗? 三 回到莱布尼茨 01 与中国的前定和谐 02 成就一个大同世界 03 开创世界主义科学 第二章 欧洲往何处去 一 说不尽的中国与希腊 二 对中国文化的指控 三 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辩论 四 一个中国人对孟德斯鸠的启示 第三章 启蒙运动的变奏 一 黄宗羲的难题谁来解 二 讲究科学的政治——从《政治学》到《政府论》 三 政治要有客观性 四 卢梭通往哪里 五 洛克的“中国功课” 六 启蒙:我思、我疑、我批判 第四章 西方文化怎么了 一 从圣人之死到上帝死了 01 圣人为何要死 02 死后如何复活 03 上帝是怎么死的 二 尼采的中国韵味 01 尼采的精神变形 02 “老子化胡”新传奇 三 从《浮士德》看歌德与中国 01 浮士德精神的构造 02 浮士德形象的原型 03 浮士德没有结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