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战后日本文学中国专题研究(1945-1955)/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博雅文丛

战后日本文学中国专题研究(1945-1955)/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博雅文丛

  • 字数: 278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
  • 作者: 陈童君|总主编:杨蔚//赵熠玮
  • 商品条码: 978751786268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1945-1955年日 本文学中国专题研究,系统 阐述了该时期日本文学中的 中国表述的变化发展过程, 包括日本东京中央文坛的传 统型老牌文学媒体表述“中 国”、战后新兴杂志媒体表 述“中国”等的方式、战略、 特性及其公共言论价值和文 学史意义等内容。
作者简介
陈童君,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近年主要研究著作有《堀田善卫的战败后文学论》(东京:鼎书房,2017年),论文《堀田善卫:越境者的诗学》(载《世界文学》2018年第3期)。
目录
第一部 总论篇 第一章 美国对日占领与战后文学研究 第一节 战后占领期日本言论空间 第二节 占领话语与占领文学研究史 第二章 战后占领期文学研究的中国范式 第一节 占领期文学研究的范式与盲点 第二节 中国关于占领期文学的研究及其可能性 第二部 文学报刊史料篇 第三章 杂志《文艺》与日本文坛的战败空间 第一节 从天皇诏书到《文艺》的战后空间 第二节 从“对话中国”到“诏书范式” 第四章 《新潮》《文学界》与中央文坛杂志的中国表述 第一节 《新潮》的复刊与消失的“中国” 第二节 《新潮》的主基调与异质性 第三节 《文学界》及其中国表述方向 第四节 中央文坛杂志的中国表述基本特征 第五章 《群像》《人间》的中国表述主题 第一节 《群像》的创刊与中国表述空间 第二节 《群像》与战后新生代的中国书写 第三节 《人间》的战败意识和中国遣归视角 第六章 《新日本文学》《近代文学》的民主日本与革命中国 第一节 《新日本文学》与占领期日本左翼文学媒体 第二节 《新日本文学》的中国路线与延安视角 第三节 《近代文学》的战后立场与中国视角 第七章 在华日侨报刊的战后言论与文艺空间 第一节 从“在留邦人”到“日侨” 第二节 “日侨”文坛言论史的战后原点 第三节 《郁达夫之死》与日侨文坛的独特性 第四节 留用日侨文人的双向言论立场 第五节 附论:《改造日报》与在华日侨的战败期言论空间 第八章 《改造评论》《中国资料》与郭沫若的占领期文学关系 第一节 《改造评论》的文学史料问题 第二节 郭沫若战后日文作品的言论职能 第三节 遣归日侨文人的占领期言论斗争 第四节 遣归日侨文学史料的可能性 第三部 作家作品专题篇 第九章 堀田善卫与战后占领期日本文学的中国表述 第一节 国际作家的上海时代 第二节 《历史》与堀田善卫的中国题材小说 第三节 在茅盾与马尔罗之间 第四节 他者之眼与中国之眼 第十章 《广场的孤独》与占领末期日本文学的范式转向 第一节 1951年的芥川奖问题 第二节 从中国体验到《广场的孤独》 第三节 美国小说《城中异乡人》与战后日本的“萨特热” 第四节 从占领转向到第三世界文学 第十一章 “对日合作者”的战后占领期日本文学史 第一节 《汉奸》的凝视 第二节 “对日合作者”的历史荒诞剧 第三节 中国留日学生的二重性表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