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记事(1912-1928)
字数: 651
出版社: 人民文学
作者: 王笛|
商品条码: 9787020180431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872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14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王笛的新著《中国记事(1912—1928 )》,挖掘来华西方人的记录,以宏大的视野兼及 微观的故事展示了辛亥革命、签订《二十一条》、 袁世凯称帝、中国参加一战、新文化运动、中国参 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爆发等重大事件,还以五四 运动为开端,叙述了中国积极参与华盛顿会议、致 力于完成巴黎和会未竟事业的过程。在此背景下, 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往西方,寻求新知以探索国家的 未来。燕京大学的创办则成为了这一时期教育的奇 迹,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五卅运动前后,中国青 年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推动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思想也在中国逐渐传 播,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转折年代的大 事件和个人故事,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王笛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 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文版和英文版)、《茶馆》(中文版和英文版)、《袍哥》(中文版和英文版)、《历史的微声》、《走进中国城市内部》,著有历史非虚构作品《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碌碌有为》。《中国 记事(1912—1928)》为其最新历史非虚构作品。 其作品2005和2019年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UHA)最佳著作奖,并获《亚洲周刊》 “2022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单向街书店文学奖、首届吕梁文学奖等奖项。
精彩导读
第八部 反思历史 第29章 最后的故事 鲍威尔狱中失掉双脚 鲍威尔1917年来到中国,1941年离开。在中国的25年,是中国风云激荡的时代。他采访过许多中国政治人物,长期对中国的政治进行分析和评论;游说美国总统、国会和政府,通过了《中国贸易法案》;是军阀混战、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共运发展、西安事变、日本侵华等历史的经历者,对这些大事件都亲自做过报道。正如我在本书中引用的《密勒氏评论报》上的大量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真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真相也包括中国共产革命的兴起。1928年,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1936年他便是以《密勒氏评论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延安进行采访,后来写下了《西行漫记》,让外界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鲍威尔作为《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能够有这样的眼光,让西方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延安,充分展示了他对新闻的敏锐和求实的态度。他刊登埃德加·斯诺延安之行所作的《毛泽东访问记》,以及首次公开发表毛泽东的身世和照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7] 他在《密勒氏评论报》成立之初,就一直对日本抱着很深的警惕,不断地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阴谋和行为。“七七事变”以后,更是持续严厉谴责日军的罪行。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军队随即占领上海公共租界,《密勒氏评论报》被查封,鲍威尔被关进集中营。他在监狱里和一个英国人相遇,被囚禁在同一个牢房里,发现两人曾经在“蓝钢皮”事件中被山东土匪劫持,共过患难。两人都非常感慨:“与日本侵略者相比,我们更喜欢中国土匪!”[8] 在监狱里,鲍威尔遭受了长时间的审讯。他过去发表的谴责和揭露日本阴谋的文章,都被日本宪兵用作反日或者收集情报的证据。他在监狱里遭受了残酷的折磨,最后生命危在旦夕。1942年8月,日本人担心鲍威尔死在狱中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以日美之间交换战俘的方式释放了他。他离开上海的时候,已经骨瘦如柴,所以当时见到他的人称他为“甘地”。他双脚得了坏疽病,而且非常严重。在回美国的漫长的跨太平洋的旅途中,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事迹发表在《生活》杂志上,《读者文摘》做了转载,在美国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当他到达美国的时候,人们把他当作英雄欢迎他回家,已经有600多封信等着他去阅读。 他的事迹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人民。1942年出狱以后,蒋介石拨款给他10000美元作为他的医疗费用,中国新闻学会也为他募集了11000美元。[9]当船经过里约热内卢的时候,中国驻巴西大使谭少华专门去看望他,还为他带去了蒋介石、外交部长宋子文、驻美大使胡适,以及纽约等地的其他中国外交官员和使领馆人员的问候。 他还受到在美华人的尊崇,纽约一家中餐馆的老板对鲍威尔说,无论什么时候,餐馆都欢迎他来用餐,而且决不收他一分钱。老板告诉鲍威尔,得知他被日本人关押时的经历,感到触目惊心,对中国做出了很大牺牲,他非常想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鲍威尔的感激之情。老板还说,无论鲍威尔走入哪一家中餐馆,只要那里的老板知道他的身份,就决不会收他的钱。 在接受治疗的漫长过程中,鲍威尔必须经常接受输血,他回想到在上海医院接受输血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因为在整个中国也找不到一个血库,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血库系统。在他的努力下,纽约长老会医院(Presbyterian Hospital)决定赠送一套完整的血库设备到中国,这成了中国的第一个血库。[10] 鲍威尔身体的治疗和恢复是漫长和痛苦的。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他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回忆录,记述了他在中国25年的经历,即《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My Twenty Five Years in China)。回忆录让后人得以更加真实、详细地了解那段岁月,也给我写本书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在日本监狱里受到的折磨,永远地损害了他的身体。1947年2月28日,鲍威尔在华盛顿去世,年仅60岁。3月1日的《纽约时报》发布了他逝世的消息,使用了这样的标题《鲍威尔,新闻人去世;日本人残酷折磨的幸存者》(J. B. Powell, Newspaper Man, Dies; Survivor of Japanese Brutalities),另外还有小字的标题介绍:“在中国许多年,不断严厉警告美国保持在太平洋的强势,他在日本的集中营失去了双脚。”这个副标题显然是在批评美国政府始终没有对日本的威胁予以足够的重视,最后终于酿成了代价惨重的太平洋战争。这篇讣告里面还透露了他回国后活动的一些更多的细节。他坐在轮椅上,参加各种集会。最让世界瞩目的是,他拄着拐杖,远赴日本,出现在东京大审判法庭上,为审判东条英机在内的日本26个甲级战犯做证。[11] 现在,除了新闻史的研究者有时还会提到他,他几乎被中国人遗忘了,可以说是已经完全不为人们所知。历史的遗忘,让我十分唏嘘,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他为中国的新闻从业者树立了一个标杆,就是为了真相,为了真理,不畏强暴,勇于直言,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所畏惧。他用自己的奋斗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正义。
目录
前言 “中国走了自己的道路” 1 第一部 革命之后,1912—1913 7 第1章 辛亥革命的特写镜头 9 第2章 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32 第3章 首先承认民国政府 51 第二部 内忧外患,1914—1918 67 第4章 对《二十一条》的反应 69 第5章 袁世凯称帝中的众声喧哗 94 第6章 变化中的中国 119 第7章 赛珍珠在南宿州 153 第8章 要改变命运,就参战 169 第三部 虽败犹荣,1919 203 第9章 准备出征 205 第10章 巴黎和会上的挫折 221 第11章 “威尔逊之窘” 248 第12章 巴黎和会大博弈下的小插曲 297 第13章 短暂的辉煌 338 第四部 巨人醒来,1919 353 第14章 愤怒的浪潮 355 第15章 “摆脱传统的束缚” 386 第16章 “中国开始觉醒” 405 第五部 机不可失,1919—1922 433 第17章 完成巴黎和会的未竟事业 435 第18章 寻求中国的未来 478 第19章 燕京大学的奇迹 515 第20章 往事的回忆 535 第六部 乌云笼罩,1923—1926 573 第21章 震惊世界的绑架案 575 第22章 动荡时代的妇女 599 第23章 “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自己” 614 第七部 革命之路,1925—1928 649 第24章 五卅运动前后的中国青年 651 第25章 一个记者眼中的国民革命 686 第26章 北伐战争中的中外冲突 709 第27章 中国的道路选择 749 第八部 反思历史 783 第28章 渐行渐远的“朋友” 785 第29章 最后的故事 806 征引文献目录 840 后记 86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