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要紧的女人(精装)

不要紧的女人(精装)

  • 字数: 69
  • 出版社: 深圳
  • 作者: (英)奥斯卡·王尔德|译者:余光中
  • 商品条码: 978755074015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要紧的女人》是当年在伦敦上演的王尔德的第二出戏。王尔德的喜剧继承了英国康格利夫与谢利丹“讽世喜剧”的传统,在情节的开展上都巧于安排, 这种喜剧的张力,常生于上流社会的丑闻,也就是情节所附的核心秘密。王尔德善于讽刺英国的贵族,但是在这本《不要紧的女人》里,他的冷嘲热讽不全是由贵族们自暴其短,而是用了一个新的角度,借一个活泼自信的美国少女之口,不留情面地来指责英国贵族的自私自大、麻木自闭。 像其他的三本喜剧一样,这本《不要紧的女人》也因台词奇趣无穷,呼应紧凑,正话可以反说,怪问而有妙答,令人觉得旷代才子王尔德的灵感匪夷所思,一无拘束。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是 19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 世纪 80 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 90 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主要作品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童话《快乐王子》、戏剧《温夫人的扇子》《不要紧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儿戏》《莎乐美》等。 余光中(1928-2017),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诗作《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被广泛收录于语文课本余光中除了从事诗歇、散文的创作,还翻译了很多其他文体的作品,其中包括英国戏剧。他的四部王尔德喜剧译作——《不可儿戏》《理想丈夫》《不要紧的女人》和《温夫人的扇子》是目前文学界的重要译本。
精彩导读
_ 上流社会之下流 —《不要紧的女人》译后 爱尔兰裔的英国作家王尔德,是十九世纪末年,尤其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天才光芒四射,像一个多面的结晶体,无论在诗歌、散文、评论、小说、戏剧各方面,都有卓然出众的成就。一般读者对他最深的印象,大概来自他的寓言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但是对他的戏剧所知却不多,一个原因是他的戏剧在英国,除了读者之外,还有众多观众。尽管王尔德逝世已逾一个世纪,他的戏剧,尤其是喜剧,仍不断在英国上演。其中有一出叫做《不要紧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十六年前我就在伦敦的戏院里看过。 我在外文系教翻译这门课,先后已有四十年,除注重笔译之外,也包括口译。王尔德的喜剧台词幽默,呼应敏捷,句法简洁有力,最适合全班一同参与,形形色色的角色可以分配同学们轮流担任,由我先诵出原文,再经同学实时口译成日常的中文。剧中人语妙天下,加上曲折有趣的情节来推波助澜,笑声频频,一触即发,恐怕是我一生教课最成功的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而要瞌睡,绝无可能。 从《不可儿戏》(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到《温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到《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都是我学生带笑悦读,不,带笑喜译的课本。既然口译已那么多遍,我自己终于将其一一译成了中文,一一出版成书,并且看自己的译本一一在剧台上演出。其中《不可儿戏》,由杨世彭教授导演,从1984年到2004年,屡次在香港与台北演出,十分卖座,一共演了六十多场。 王尔德的四部喜剧当年(1893~1895)在伦敦上演,十分轰动。以时序而言,这本《不要紧的女人》是登台的第二出;但依我中译出书为序,则是第四出,也是最后的一出。至此,王尔德的四本喜剧我终于译齐了,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麻烦的是,这些喜剧既然都有了译本,就不能再充我翻译课上的口译教材了。但是如有剧团想要演出,我很欢迎。 王尔德的喜剧继承了英国康格利夫与谢利丹“讽世喜剧”的传统,在情节的开展上都巧于安排,成为宋春舫(宋淇父亲)所谓的“善构剧”(the well-made play)。这种喜剧的张力,常生于上流社会的丑闻,也就是情节所附的核心秘密。当然,秘密如果尚未泄露,还不成为丑闻,只算败德。剧情往往隐藏多年前的一桩败德,就像纸中包火,必然形成张力。 隐私的败德一旦揭开,成为公开的丑闻,张力就消减了。安排剧情,诀窍全在这致命的秘密究竟要瞒谁,能瞒多久,而揭开时应该一下子水落石出,还是半泄半瞒,对谁才泄,对谁才瞒,都有赖高妙的布局。如果泄密太多又太早,气氛就不够紧张了。例如《不可儿戏》里的亚吉能与杰克,一直是同谋共犯,互相掩饰的难兄难弟,直到剧终前的三分钟才由巴夫人挑明真相,说出原来是亲兄亲弟。恍然的观众这才顿悟,其中的秘密竟然把台下从开头瞒到快要收尾。 《不要紧的女人》里也有二十年前的败德,一旦揭开就会变成社会丑闻。贵族易大人要雇年轻的银行小职员杰若做私人秘书,却并不知道杰若竟是他的私生子。父子之间的这桩秘密,互不知情,只有亚伯纳太太,也就是易大人始乱终弃的情妇,才知道真相,但一直瞒住了儿子杰若,更瞒住了社会。这真相,早在第二幕快结束时,已经在剧台上向观众揭开,但对台上的许多人物仍然是秘密,所以仍有其张力。至于关键人物,那私生子杰若自身,却一直被瞒住,要到第三幕落幕前一分钟,才石破天惊,由亚太太临危道出。紧张的观众这才松一口大气,只等余音袅袅的第四幕,把一切尚未交代的线头收拢理齐。 王尔德善于讽刺英国的贵族,所谓上流社会,但是在这本《不要紧的女人》里,他的冷嘲热讽不全是由贵族们自暴其短,自献其丑,而是用了一个新的角度,借一个活泼自信的美国少女之口,不留情面地来指责英国贵族的自私自大,麻木自闭。一般的印象,都把王尔德视为象牙塔上的唯美大师。其实他仍是颇有社会批评意识的。要点在于,王尔德锦心绣口,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而非刻意推销某一意识形态的宣传家。四面八方,只要有机会讽刺,有借口逞其巧舌语锋,他绝不甘放过。我们不应只乐闻他调侃美国人如何崇拜法国,说什么“好心的美国人死后,都去了巴黎”;也不必只乐顾英国贵族,那大玩家易大人,如何挖苦美国的清教徒,说什么“听他们的言谈,你还以为他们是在童年的第一阶段呢。就文明而言,他们也才在第二阶段”。 在《不要紧的女人》里,王尔德有意引进新大陆来的海丝特,让她代表美国新生活的精神发言。王尔德让她出现在每一幕里,而在开场时由她第二个发言,落幕前由她倒数第三个说话,当然有其深意。 在第二幕的中段,海丝特在一角听了英国贵妇们故步自封沾沾自喜的妄言之后,坦率指出美国早已跳出所谓上流社会的虚妄,说“真正的美国社会无非是我国(美国)所有的好女人加上所有的好男人”。女主人洪夫人承认:“对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我们了解得不够。”海丝特回以“在美国我们没有下层阶级”。洪夫人大惊小怪,竟叹道:“真的呀?多奇怪的安排!”另一贵妇庞夫人又对海丝特说:“人家说你们没有废墟,也没有古董。”海丝特答得好:“我们的古董,有英国的贵族社会来供应,庞夫人。每年夏天,一批批的古董,用轮船定期送过海来,登陆第二天就向我们求婚。至于废墟呢,我们正努力建造的东西,要比砖块跟石头更加耐久。” 到了第四幕中段,当杰若逼迫母亲一定要和易大人正式结婚,以取得合法身份,海丝特又鼓励他母亲千万不要陷入旧社会的体制,去享受贵族的特权,而要勇敢地开拓自己的天地,活得有自己的尊严。她对亚伯纳太太说:“离开他,跟我走吧。英国以外,还有别的国家……哦,大海的对岸还有其他国家,更善良,更合理,不像此地这么不公平。天地很宽,世界很大。” 像其他的三本喜剧一样,这本《不要紧的女人》也因台词奇趣无穷,呼应紧凑,正话可以反说,怪问而有妙答,令人觉得旷代才子王尔德的灵感匪夷所思,一无拘束,像在高速公路上倒开飙车。 剧中颇有几处用典,有时我会略加文字,以便读者与听众。有些地方看原文反较易解,译成中文却难与上下文呼应。例如第一幕将近一半,洪夫人问海丝特的父亲何以致富,管先生答说是靠“经营美国的纺织品”。洪夫人又问“什么是美国纺织品呢”?易大人接口说是“美国小说”。上下文似乎不连贯,其实是在影射yarn一字,因为此字本义是“纱线”,引申义却是“杜撰的故事”,例如to spin a yarn。小说家的本事正在善编故事。 另有一处,在第三幕末段,杰若的母亲把他叫到身边来,将当年恨事向他细说。那一大段话里,he,she,his,her一类代名词频频出现,英文不难分辨性别,中文却不能混用同音的“他,她”,否则观众岂不听糊涂了?所以译者必须另谋他途,有时只能径用“乔治”而不用“他”。
目录
目 录 本剧人物 001 本剧布景 002 第一幕 003 第二幕 043 第三幕 093 第四幕 127 上流社会之下流 —《不要紧的女人》译后 17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