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师范生

师范生

  • 字数: 172
  • 出版社: 北岳文艺
  • 作者: 李燕燕
  • 商品条码: 978753787055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师范生》,是第五届茅盾新人奖获得者李燕燕创作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真实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四十多年来,我国师范生群像的巨大社会变迁,生动刻画了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而甘于奉献的师范生人物群像,还原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脉络,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书以杨大萍、杨小萍、刘丽荣等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大量中师生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回顾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师生作为基础教育的顶梁柱,怀揣梦想投身教育,扎根乡镇,书写了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广大乡村基础教育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曾经被誉为“国家干部”“吃皇粮”的中师生,面临生活压力、学历提升的压力等多种压力,光辉不再。 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师生已经走入历史,高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得到迅猛发展,无数师范大学生逐渐投身教育一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作者通过对大量80后、90后师范大学生的采访,在展示他们多样人生的同时,也真实反映了这群师范大学生面临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境遇、职业生涯之间的矛盾。 《师范生》意图唤起全社会对教师的关注,书中人物的坚持与奋斗,也激励着当下的师范生坚守初心、努力向前。每一位教师,都在自己的时代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抹微光。
精彩导读
一、光荣的中师生 听妹妹说有“作家”要来拜访她,杨大萍早一天便做起了准备。 她从旧了的柜子抽屉里,翻找出 1991 年考取川西某中等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毕业证、毕业合影,以及那个颁发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壳面微微破损的教师资格证——这是国家第一批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自打 1998 年结婚时置下这个柜子,杨大萍便把这些重要物件统一放进一个大信封里,又拿一个铁皮糖果盒装好,再搁进柜子里。她是一个“75后”,这番收藏东西的手法倒颇像上了年纪的人,妹妹杨小萍喜欢笑话她,她却说:“你是半道就跑了,我们这些一直当老师的就是做事严谨,这是职业习惯。”二十多年来,杨大萍搬了三次家,但这个一人多高的浅黄色小衣柜一直跟着她。眼见如今屋里的家具都是深色,杨大萍卧室靠墙的那一方浅黄色便显得不大协调,丈夫、女儿都说干脆把这个旧柜子卖掉,另外置个新的,但这样的提议遭到杨大萍的拒绝。她很念旧。第二天受访,杨大萍把那一大堆资料证书摊在我面前,自豪地说:“那个时候能考上中师的,就和今天考上‘985’‘211’一样,很不容易。”我点点头。在拜访杨大萍之前,我已经从各种渠道知晓多年前中师生(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简称)的光辉岁月。何况,只比她小四岁的我也还保留着一些儿时记忆:当年老厂筒子楼里的小孩考上了位于省城郊区的中等师范学校,一层楼的人好几天都分享着邻居家的喜悦——大家都得到了他们馈赠的水果、糖和瓜子。这样的阵仗,堪比谁家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学生。 中师(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算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若要追溯起来,19 世纪末就有了。1896 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其中的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此后,师范教育蓬勃兴起。毛泽东、蔡和森、任弼时等都与中师有渊源,他们都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已升为本科院校)学习或工作。长沙师范学校培养出田汉、许光达,宁乡速成师范学校走出了谢觉哉、徐特立等知名校友。若要论起来,湖南绝对是当年的中师重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建立初级师范、中等师范、师范专科和师范学院四级师范体系,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取消了初级师范,形成了三级师范体系。1980 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中等师范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几乎全国各省的每个地区都有一所中师。从 1983年很难分辨谁是谁,但别人还是很快认出了表哥——他穿着一件显眼的红色汗衫,留心点儿,还能看到背后印有几个黄色的字。汗衫是表哥在县里的授课比赛中获得的奖品之一,背后那几个字是“争当人民好教师”。 …………
目录
序章? 杨大萍与杨小萍? ………………………… 001 第一章? 幸运者? ………………………………… 029 第二章? 中师印记? ……………………………… 065 第三章? 跳不出的“农门”? …………………… 099 第四章? 最后的中师生? ………………………… 137 第五章? 再度兴起的“师范热”? ……………… 163 第六章? 你为什么大学选“师范”?? ………… 175 第七章? 师范大学生的时代“关键词”? ……… 201 第八章? 碰撞………………………………………… 221 尾声:我终于懂了你的选择………………………… 243 创作谈………………………………………………… 25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