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浦别样红

黄浦别样红

  • 出版社: 上海文化
  • 作者: 袁念琪|
  • 商品条码: 978755352202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袁念琪曾任上海广 播电视台高级编辑,著述 颇丰,对黄浦区的历史和 文化很有研究。《黄浦别 样红》是对上海黄浦区红 色文化的别样记录。该书 选取建党以来与上海黄浦 区有关的人物、事件的片 段,反映上海革命历史, 既有黄浦的红色遗迹、红 色地标和红色故事,又有 尘封岁月里的难忘细节、 轶事和传奇。作者透过独 特和新的观察视角、生动 而又翔实的表达,使得本 书充满了鲜为人知的发现 和补白,内容系统而丰富 。
作者简介
袁念琪,高级编辑,上海市作协会员。当过知青和中学教师,1978年,考入上海师大,获法学士。1983年,招聘考入上海电视台至今。 作品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入选《2008中国最佳散文》和多种选本。新闻多获中国广电协会奖、上海新闻奖和上海广播电视奖。著有《上海:穿越时代横马路》《处处见门槛一一上海人日常生活经济学》《十字街头》《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悬铃木下的记忆》《中国富翁这些年》《巨变·青草沙水源地》和《上海B面》等。
精彩导读
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 方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 多次来到上海。在1920至 1924年间,他住过安义路 、太仓路和茂名北路。这 三个地方,勾画出了他人 生一段重要轨迹,按他自 己的话来说,他从一个思 想越来越激进、“赞同许多 无政府主义的主张”的青年 转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他 住在太仓路的日子。他参 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亲历他称之为“中国 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 1921年7月。离开上海 一年的毛泽东,来到这年 由白尔路改名而来的蒲柏 路,走进389号(今太仓路 127号)的博文女校。他与 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党 早期组织代表来参加中共 一大。 这幢坐南朝北的老式石 库门,以“北京大学师生暑 期旅行团”之名住了与会者 十人:毛泽东、何叔衡, 还有张国焘、刘仁静、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 邓恩铭、周佛海和包惠僧 。未住女校的是上海代表 李汉俊、李达,他俩住自 己家;广州代表、新婚的 陈公博与妻子则住在永安 公司大东旅社。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 和1956年,包惠僧和董必 武分别又去过当年开会住 过的博文女校。 博文女校创办于1916年 ,校长黄绍兰毕业于京师 女子师范学堂,书写校牌 的章太炎称赞这弟子“其通 明国故,兼善文辞,在今 世士大夫中所不多见”。选 此为代表住地,一是因为
目录
足迹辉煌 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 恒丰纱厂的“阿刘” 李立三,出上海 周恩来在1927年4月的上海 暗战周公馆 革命浪花 上海,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记 兴业路的那些事 新渔阳里,青春出发 “五卅”的三块记忆碎片 三山会馆的枪声 “四一二”的四个表情 峥嵘岁月 “嘀嘀嗒”:中共地下电台诞生记 黄浦剧场的五出大戏 不熄的“革命烽火台” 1949年,上海保卫人民币 黎明较量 护厂,黎明前的决战 外滩银行,迎接曙光的战斗 浦江东去唱英雄 迎着朝霞奔驰 南京路上升红旗 上海解放第一声 春满浦江 风云际会:锦江小礼堂 新上海第一中枢地:瑞金宾馆 浩气长存: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红色第一店 新中国第一座音乐厅 星光璀璨 香山路的灯光 何香凝的保险箱 “和柳亚子先生” 韬奋与《生活》周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