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深情录
出版社: 湖南美术
作者: 林曦 主编
商品条码: 9787535699435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出版年份: 2023
印次: 1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深情录》是“林曦的小世界”于2016年开启的采访项目,“深情”取自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何谓顺遂的人生”分享了19位受访者的珍视之物、人生故事、处世态度,其中有诗人、中医师、公益人、保洁员、服装设计师、茶道老师、医生、艺术家等,讲述他们在此起彼伏的人生中,如何专精一事、安顿身心。下篇“寻常之物”分享了22个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如在一起50年的猫壶、先生做的糖果罐子音箱、妈妈的那口锅……这些平淡生活中的寻常而温暖的物件,藏着我们对这世界的深情和真心。
作者简介
林曦 水墨艺术家,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暄桐教室的创办人与授课老师,山林曦照与暄桐文房的品牌主理人。 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转译与传播,认为学习传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启发当下。 已出版作品《与书法相伴的生活》《只生欢喜不生愁》《花与童》《书法课》《写字爱生活》《无用之美》。
精彩导读
我说来我家玩吧,她说好 解致璋 茶道老师 1. 阳明山上 我是很晚才进美术系的。那时候已经27 岁了,考进了台湾文化大学。美术系分国画组、西画组、设 计组,我选的是国画组。 学校在阳明山上,很漂亮,打开窗子,就面对着山。冬天和春天天气湿冷,下雨的时候,云雾会从窗外面飘进来。但是住在山上的同学很辛苦,都说屋子好潮湿,连画画的纸都湿了,交不了作业。 我不住学校,每天要背着很多画和工具去挤公交车,渐渐地,我变得很会挤公交车。 我们的公交车简直是沙丁鱼罐头,很多学生都在那个时间点去学校,我不急,安静地站在车门边上,等大家都上了,好像不能再上了,快关车门的时候再挤一挤地上去。我的画板很大,背在背上,贴在门边,还蛮舒服的。 美术系有一个小铁门,有时到得太早,还要等工友伯伯来开门。每天进教室先写一个小时字,然后上课。 2. 舒畅的功课 念书的那段时期特别幸福,临了很多的画。 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做了几个对我影响很深的展览,像《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都拿出来展。一个大房间只展一张画,旁边是一幅一幅局部的放大灯片,后面打灯光,可以看得很清楚,原来里面还有几个小人呢。现在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玻璃反光,灯光昏昏的,画又更老了,看不清楚。 我们按一比一的尺寸临画。我临了《溪山行旅图》,临了《早春图》。没有那么大的画纸,要先去找师傅帮我们接纸,没有那么大的桌子,请爸爸一起去买一块板子,架在书桌上,用毛毯把它包起来,就是我的画桌了。 我的画纸放在上面,纸的两头搭出去,画到哪一段,就上下拉拉。房间在二楼,我记得后来妈妈给我讲这件事,她说你有几个月都没有下来吃饭,一直叫一直叫,好像也听不到。她就给我送上去,送上去也就吃完了。 我好像完全不知道,一点也没印象,可能没时间想,只觉得学习非常快乐,一头栽进去,每天就是在画画。 临一张《溪山行旅图》要一学期,那只是一位老师的功课,还有别的功课。会着急呀,因为那么大一张画,画不完,就拼命画,最后快要交的时候,我三个晚上没有睡觉。交功课那天,我们把画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我是全班完成度最高的,算是画完了。但最令我吃惊的,是老师说那张画是有上彩的。因为画绢老了,变成昏昏黄黄的色泽,我没有看出来,交了一张没有彩的画。 我是插班生,要用三年的时间读完四年的课程,美术系的课又很重,四个小时的课才拿两个学分,要修一百多个学分。我每天早上坐第一班校车上学,一直忙到大四,才把大一的课修完。 是真的很累,眼皮都抬不起来,赶那张《溪山行旅图》的时候,记得有天坐在教室里,睁着眼睛睡着了。我觉得睁着眼表示我在听,他们在讲什么已经不知道了,快醒过来的时候,听到老师说,她是怎么了?旁边的人说,她三天没有睡。那么拼,可还是胖了,重了六公斤。可能是因为都没有动,一直在那里画,也可能是开心,开心就通体舒畅了。 3. 失学 读大学晚和我的读书经历有关。小学的时候我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了第一志愿,去了台湾地区最好的女校。可是那个女校是每天考试的,我觉得很没有意思,不懂为什么读书这么无趣,这么死板,只要我们死记死背标准答案,考得上好的高中就好了。那时候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质疑这种教育,不大花时间去背书,所以高中没有考上。毕业的时候美术老师给了我全校第一名,99 分,其他的科目就勉强让我60 分毕业,可以离开。 后来爸爸说,你去考师专吧,做老师。我说我不喜欢老师。妈妈说,那你就去念商专吧,做会计。那时候也不知道会计是什么,就去念了商专。那个学校是很厉害的一所职业学校,那时候台湾的第一台电脑在“中央银行”,第二台就是在我们学校。应该是五十年前的事了,那台电脑很大,走三个房间才能看完,我从来不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子,每次进去都是在它的肚子里。 从这里毕业的,很多后来都是银行经理或者是进出口贸易的经理,非常精英,但我还是在混,打字都重修了两次,上课看小说,或者点完名就溜走,去逛画廊,一直混到毕业。 念到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画画,毕业以后,去玩了舞台剧。 就这样子,那段生命中最有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的岁月,大概有十年,我觉得自己是完全失学的。 职校毕业前夕,我跟助教讲了一句话,我很诚恳地说,我混了五年,现在知道会计是什么了,她听了很高兴,接着我说,但我这辈子都不会做,她转身就走了。 4. 徐州路的树 毕业以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去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做秘书。我很会背电话号码,像一台自动电话簿。这个工作做了四年多,因为没有别的工作可以换,也不觉得有什么事情是我喜欢做的。我念的是会计统计,可是我不想做会计,所以我是没有一技之长的,贫瘠得不得了。 台北的杭州南路跟徐州路是个T字形的交界,我们就在路口的楼里上班。办公室在四楼,正对的那条马路是徐州路,很漂亮。 那里有好多学校,好多树,因为朝西,看得到遥远的夕阳。我经常站在窗前看徐州路那排树,我说那排树肯定有很多很多年了,你看它们弯曲的样子,肯定是老了才能这样。有一天我看着那排树,觉得很迷茫,想我什么也不能做,就先离开吧。 有位好朋友跟我说,你去考美术系吧,他告诉我还有插班这回事,我以前都不知道,非常感谢他提点了我。为什么说学画画以后那么幸福,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活过来了。进学校前我老是背着书包到处走,去画廊看画、去看表演等。但是进了美术系之后,一下子被填满了,三年一部电影没有看过, 一个画展没有去过,一个演讲没有听过,一个舞台演出也没有看过,都放弃了,因为没时间。 那张临了一学期的《溪山行旅图》已经丢了,但在那个学习过程中已经吸收了很多东西。后来又临了很多画,老师的用心是让我们去看不同的风格,看到不同的画意。 本来我很幼稚,不喜欢倪瓒的,觉得他的东西干巴巴的。到后来不知道临谁的了,挑来挑去,也还是他有趣些。临了以后才发现他的好。 他画的是江南,用的是枯笔,可他用枯笔画出了水分来。他落笔浅淡,惜墨如金,但情深意远。他的画看起来寥寥数笔,可又看不完,越细看,越有味道。有的画评说他气质萧条淡泊,外表落寞而内蕴激情;有的画评说他的画平淡天真。我想大画家的作品之所以好,一定是用情很深的,他的画笔传递了内在的情思,感动了世世代代的后人。 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原来光看是看不出来的,要做了以后才知道。临摹这件很传统的事,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它有很深的道理…… [序言] 不漂泊的时刻 林曦 那一年,我们做了“深情录”这个项目。项目的名字,取自张岱的那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采访的人超过了一百位。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许多亲密敬佩的亲朋师友都在其中。他们有的已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成就,也有更多人行走在平凡里,和我们平凡的大多数一样。 多年之后,终于将这些叙述做成了这本书。时过境迁,人们的境遇、模样或有不同,其中的用心,再看依然动人。 最初的切入点是物件,请每一位分享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以物入手,是觉得人或有不同,但背后的那一颗热爱投入的心是一样的,于是不论邀约的是哪一位,对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做着什么样的事,都可以在“深情录”里彼此促膝。 可能那种似乎无所求也不为抓捕厉害故事的状态太适合聊天,聊着聊着,时间越来越长,跨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展。从眼前、手中的一物,到一些片段、一些思考,再到一段回忆、一段旅程、一生。 这本书,本该是一本关于爱物的合集,我们任由了过程中的生长,所以现在它容纳了更多的东西。对感受的描绘,对一物的认同,到一种个人史式的叙述,没有一种系统性的整齐,却是一场场即便在现实中也并不常常发生的长谈。不徐不疾,事无巨细,在因无目的而袒露的一片片真心中,娓娓道来。 记得在那一篇《我的一生,都很顺利》的文末,我们收到了这样的读者留言: “今天周六,但是个工作日,有点无心工作。上午看了两篇长文,一篇是新榜对最近爆红的一个网红的解读文,写得很好,网红团队确实厉害,明确的商业模式,明确的引爆节奏,知道怎么用最高的效率吸引最多的阅读和转发,让人叹为观止,也无限佩服。一篇是这篇,我不知道怎么看着标题就点进来了,可能我今年各方面都很不顺,于是好想看看一个一辈子都很顺的人的故事。和那一篇恰恰相反,这篇没有给我很厉害的感觉,但是我好感动。尽管那些飞机的专业术语我根本不懂,语言也那么平实,我却不自觉地一字一字看完了,看完我心里是微笑的,我意识到这和我看完上一篇后那种由叹为观止而产生的焦虑不同。进而我想到,自媒体时代,真的什么是好的呢?也许,阅读真的是一件相当私密的事,它不是能用阅读量转发量,甚至是看完后内心的激动程度去定义的。” 也许,因为这样的交流,在所有的价值意义之外,我们已经获得了一种让人安心的回馈。 — 故事中有很多专精一事的人,古董、茶事、木版水印、人类学、工业设计、飞机发动机、人工关节等。我们会觉得,事情做得好,是因为我们对它们有着深切的投入和勤奋,但再仔细想想,这其实是源于我们对自己的用心。 有一个词叫“恋物”,我们对一个东西不舍,为此投注深情和真心,只是因为那个客体有多好吗?其实是因为我们把生命投注了过去,在那儿,有我们的时间、觉知、功夫,对理想化和审美的追求。 这是非常中国式的生命观,对于外界的投入和创造,不是一种为它生为它死的献祭和无条件的付出,本质上,是借由它们,成长和安放了我们自己。 人这一生,在世界和宇宙中,真的就是一粒微尘,轻微而倏忽。怎么让这一段时间有价值、有意义,回首时觉得满足无憾,无非是好好抱着这一段轻微和倏忽,尝试着在其中用情深一点,付出多一点,让其中的人长得更稳固一些。 故事中有无奈,有跌撞和虚掷。 现实会有泥泞的路段,但新的生长和路径,以及诗意和美意也伴随其中。 在书里,以传统木版水印为安生立命之源的魏立中老师,讲述他从春风得意到极为困窘的一段路,但也是在那种困境和寂静中,他在深夜独自刻版的孤独中,与这样的体验相会: “但是又能察觉到很多东西,比如天空中各种细微的声音,还有手上的刀和线条,那种感觉就有点像电影大片中的慢镜头,一把刀飞过去,可能只是一秒钟的时间,但整个过程都十分清楚,又好像是一种静止。” 他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和努力去趋近梦想,也在梦想坍落中,真实地认识了它和自己。一路走来,他的事情还是那件事,乾坤不翻转,只是慢慢从那一处谷底涌动出新的路径。那个人依旧在走,更轻盈和坦然了。而老天爷是公平的,越深入便越有享受。害怕投入,怕受伤害,凡事计较,也不会来到那些心醉的殊胜时刻。 还有做人类学研究的张玉萍老师,她用前后五年的时间在湘西的一个老城中做田野调查,主题是那些摩登世界之外,看似沉默朽坏的老人们。她看到并尝试体会,他们是如何在我们所认可和习惯的道德与光明之外,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寻生机和幸福。不堪有时是希望的并行者,她说作为一个致力于公益的人,她知道了所有的努力都需要基于对现实的了解和接纳。 不完美是安全的。 就像那句话的下一句,“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我们之所以有所选择,觉得能够寄托深情的人更为可爱,也是因为在这种投入中,可以身处一个真实世界。 这是一个有瑕疵、有偏执、有缺憾的世界,我们也是有瑕疵、有偏执、有缺憾的我们。想象中的理想和现实交手过后,我们便知道了全然完美的东西并不存在。假象会带来不安,当能看到不完美并接纳它时,才会体验到真实的安全、踏实和可信。 — 癖也是投入。投入时,除了体会其中的一种深度,也为了放下时的利落轻盈。 人生里,亲身经历和抽离观赏不是两件单独的事情。 人在积极用心时,有时会扎得太深,一旦太当真、抓得过紧,就会有痛苦。但如果完全出世,又缺乏投入的经验,没有真正身体力行去完成的体感和由此长出的力气。 如果是后者,其中的超脱是空虚的。没有拿起来过,也就没有最终放下时抽身和回看的真正潇洒,甚至也没有当下那一刻的潇洒。一位画画技术特别好的人,他有过深厚功力的积淀,看似随心的挥洒乃至潦草和变形中,会有着一种成立。他可以说,其实技术不重要了。 就像书中的那一句,“实实在在地做了,在因上努了力,就可以在果上随缘了”。 这在说的,似乎又是一种生命的秩序和平衡感,为一事而深情,恰如一座桥梁,从重重拿起,实实地拥有,到轻轻放下,是我们的长久功课。 — 其实,这世界并不需要我们的深情。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万物并不真正在意我们是怎么对它,或有什么样的想法,用情是人的事情。 只有我们,才会纠结要不要赋予一个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只有我们会创造出那么多的象征物、纪念品。因为它们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一种标记点。 古人总说,我们的一生如飘蓬、浮萍,动荡无依。这是真的。过个十年八年,很多人就像换了一个人。过个十年八年,就好像已经是一个新时代了。地球以每秒30 公里的速度跑着,其实我们一生都在动荡中,桓温的那一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会传唱千年,因为那确实是我们共有的感概和处境,尽管我们相对安静地坐在这一刻。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需要找到一些真正安定的状态和时刻,知道什么令人心安,什么令你我活得比较确定。 情之所寄,是我们的抓手和落实处。 我们用它们为自己的生命状态做了安排,用我们相信、选择、在意并可以为之努力的那些。其中的深情和用心,最终会定义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尽管如沧海微尘,我们也一直很想,在这一刻中安住,活出属于我们的样子。 我有一些东西,每次搬家时,都会单独地放到一个箱子里,随身带着,因为它们对我来说重要。其他的许多,便属于真的丢失也不太要紧的。但我知道,对我的人生发挥作用的,不是那些物件本身,而是和它们发生关联后,由此建立的体验和记忆系统。 书中,解致璋老师分享了她热爱并践行的一些事,从早年种种,到作为终生事业的茶事,莫不是全然地投入。她说: “我接触茶事,已进入第30 个年头了,一直在用手做事,现在有一种心境,越来越喜欢空无,觉得在‘空’里才能够流动,对不具体的东西、没有固定形式的状态比较注意。 “那些茶席,在做完的当下就拆掉了。大家不会停在那里,再来一次,也不会是它了。但它里面又什么都有,你是和它合在一起的,你的心情喜好、待人接物、应对进退,都在里面。 “还有以前做展览,做剧场,画画,想一想,过去做过的那些事,也都在里面了。” 这些投入和搭建,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比较确定。一些经验和感受虽然最终无形,却让我们可以立定在那儿。因为心里清楚,独立无依中,什么是我们可以为自己做的,什么是可以由我们主宰的。 再分享黄玄龙老师那篇故事的结尾,他说: “其实自古以来,文人的燕闲清赏生活就是如此独享。世俗的一切喧嚣烦琐,皆可坐忘、摒除在自己的书斋和独处之外。那么,帝力于我何有哉?” — 这本书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 上的主题是“何谓顺遂的人生”。没有绝对的顺遂。所谓的顺遂,是我们在其中,为自己找到的那个不漂泊、不动荡的时刻,或者说,那样的一颗心。 下的主题是“寻常之物”。故事更为平常了。牛角包、指甲刀、炒菜锅……经由一个个物件所带出的一些认真和温情,大抵都和爱有关。 向内寻求,于日常中体味、享受和努力,在任何时候应该都是一种切实的安慰与制衡。 谢谢所有的分享者,书里书外的人。 愿我们心有所寄。
目录
序一 看见一朵花开 序二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序三 不漂泊的时刻 上 何谓顺遂的人生 理智地与世界相待 诗意的职业选手 求仁得仁 不要建造他人的世界 相信 你看,是不是特别棒 唱它的时候,多么真实 菩萨,请你给我打打气 不变的《Lucian Freud》 他已经,不一样了 去做 在不完美世界中,求得安住 心如清水小鱼 双子座忘了全世界 病人的终极三问,我没有答案 暖爱 我的外婆很乖 以前的人看画的样子 给今生五十元 睡觉前,要撒一点美梦种子 倾其一生 我说来我家玩吧,她说好 甚至可以生死相许 我的一生,都很顺利 下 寻常之物 01. 在一起五十年的猫壶 02. 终于找到的水晶杯 03. 我们全家都喜欢的777指甲钳套装 04. 宠物一样的刺猬量杯 05. 先生做的糖果罐子音箱 06. 鼓励我的Akari吊灯 07. 两纸唱酬 08. 带来好心情的Herz手工包 09. 2020年款的iPad pro &与它匹配的Apple pencil 10. 98元的卡西欧塑料手表 11. 隔空握手的八音盒 12. 它叫科沃斯扫地机器圆 13. “去问你妈妈”吊牌 14. 海洋化石味的Juliette&酸笋味的Ageno 15. 南充的豆腐糯米圆子 16. 代表不同心情的蜜彩茶杯 17. 完美牛角包 18. 恋爱达成开运小达摩 19. 海滩上的熊和观音菩萨 20. 妈妈的那口锅 21. 咬脸的兔子水壶 22. 让人好忙的放松茶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