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分解与完整

分解与完整

  • 字数: 256
  • 出版社: 厦门大学
  • 作者: 谢敏|
  • 商品条码: 978756159518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世纪初德国作家格奥 尔格·毕希纳在德国文学史 上享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以他名字命名的“毕希纳文 学奖”是德国文学最高奖, 足见其重要性。毕希纳的医 学背景使其采用“身体”这一 概念搭建了从科学过渡到文 学的桥梁。以身体为媒介, 毕希纳试图在文学中发动一 场自然科学式的诗学革命, 以审美的方式对患了病的时 代的人(和人性)进行科学 诊断,还原真实的人之形象 。本书从“动物与身体”、“ 灵魂与身体”、“疾病与身体 ”和“机器与身体”几个视角 出发,全面地审视毕希纳对 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政治、人与伦理、人与技 术等的多重复杂张力关系的 艺术呈现,从而系统性地构 建毕希纳文学的身体话语, 挖掘其审美特性。
作者简介
谢敏,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美学。广东省文学协会成员、厦门市翻译协会成员。迄今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若干,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及其他科研项目等5项。
目录
第1章 导 言 1.1 如何认识毕希纳 1.2 毕希纳形象的历史嬗变 第2章 历史语境中的人 2.1 1800年前后关于人的认识之争 2.2 毕希纳同1800年前后关于人的话语的互动 第3章 动物化的人——《丹东之死》《沃伊采克》中人性与动物性的张力问题 3.1 历史语境中人与动物的划界问题 3.2 动物面相学的嘲讽 3.3 动物实验对人的降格 3.4 小结 第4章 分裂的人——《丹东之死》对“完整的人”的解构 4.1 感性与理性的张力问题 4.2 身心的二分 4.3 死亡思考下理想方案的瓦解 4.4 小结 第5章 患病的人——《棱茨》《沃伊采克》中对边缘人的关注 5.1 不同理解下的疯人形象 5.2 人的异常性病症 5.3 病痛的不同意义 5.4 小结 第6章 人成了无聊的自动机器人?——《雷昂斯与蕾娜》中人的存在危机问题 6.1 机械化的无聊作为主题 6.2 逃离机械无聊的尝试 6.3 自动机器人的宫廷闹剧 6.4 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