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本论》轻松读(全三卷)

《资本论》轻松读(全三卷)

  • 字数: 493
  • 出版社: 浙江人民
  • 作者: (日)的场昭弘|译者:王琰//张琰龙//江涛
  • 商品条码: 978721311870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87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50余年前,马克思根据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革命,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起一个在现实中能得以实践的社会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他在书中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而《资本论》在出版150年后,仍旧在被人们反复阅读和研习。 日本经济学教授的场昭弘,结合自己数十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经验,对《资本论》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将《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独创出《<资本论>轻松读》一书,将人们对《资本论》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日]的场昭弘 1952年生,日本经济学家。 1984年,他开始研究马克思及其理论,并以《卡尔·马克思及其社会历史背景》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历任一桥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助理教授、东京造形大学副教授,以及神奈川大学经济学教授。 曾出版《未完成的马克思》《后当代马克思》《一周读完<资本论>》《国家危机》等数十部作品。 译者: 王琰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史、旅游经济学、区域经济研究等。 张琰龙 早稻田大学国际信息通信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师,校级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音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并曾获第六届中青年汉日对比语言学优秀成果奖。 江涛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2000届本科毕业,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日本语硕士,现供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任西安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精彩导读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首先了解商品之谜 《资本论》开篇就是简单、质朴的语言: 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财富,可以被认 为它表现为一个“巨大的商品集合体”,这个财富 的构成就是商品。所以我们的研究要从对商品的分 析入手。 马克思在序言中说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是商品。所 以通过分析商品就能够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同时也要明 确:商品的出现首先要具备“具体的有用价值”,也就是要 体现出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但这里要探讨的并不是 使用价值的问题,因为使用价值是商品自然属性,并不是商 品的本质。 仅仅在这一小部分内容中,马克思就洋洋洒洒地将这个 非常复杂的问题的答案写了出来。所谓商品的使用价值,就 是指其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他人需求的价值。比如杯 子、书本中所体现的价值正是其使用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们为何被称作商品呢?使用商品来满足需求固然 是很重要的,但是没有人去关注商品的具体形态,人们只关 注商品背后存在的某种价值。虽然是只杯子,在资本主义世 界表现出来的却并不是杯子本身。这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 如人们看到货币,不会有人把它当作金属或纸张一样,一点 也不奇怪,即使是普通的商品也已经改变了它自身的价值。 什么是交换价值? 接着进入交换价值的说明。 交换关系首先表现为一种量化关系,也就是作 为某种使用价值和其他使用价值进行交换的比率。 这种比率根据时间、地点的不同在不停地进行变 化。所以交换价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且是纯粹 的相对性价值。完全看不出商品中内在的固有的交 换价值的存在。 两种商品在交换的时候,如果价值是由商品所有者之间 相互妥协来决定的话,那么交换比率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都 而只能是一种偶然。所以,认为交换价值中暗藏着某种定量的想法就站不住脚了。表面上,这种交换关系所达成的结果 是由偶然性所致。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应该还有一些必然 性存在吧。这必然性就是价值,价值指的是什么、如何在商品中体现出价值,就是问题所在。 商品的背后是人类的劳动 人们在计算某一图形的面积时往往会把这个图形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图形,再把这些简单图形的面积加起来。马克思以此为例,通过对商品中无法看到的那些因素进行还原,自然就完整拼合出了商品价值的构成。 在商品自身内无法发现的东西,追根溯源的话,只剩下创造商品的人类劳动。 这个观点的提出看上去有些突然。如果说人类的这种交换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那它就应该是与人类本质有关联性的。 这里的论述中并没有明确劳动这个概念。马克思在完成《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就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相似的本质就是劳动”。实际上他已经用这种方式对什么是劳动做出了回答。 这个所谓的劳动分为两种:第一种,制造商品的“具体人类劳动”;第二种,就是所有商品中共通的非具体劳动,在这里使用“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说法。 因此这些劳动各自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消失了。各种劳动已经不用进行相互区分了,它们全部都还原成为相同的人类劳动,被抽象地还原成为人类的劳动。 而且,马克思还提到了规定交换价值的劳动,以及该如何计量的问题。马克思主张,由所含的劳动量来决定价值。具体来说计量的标准就是劳动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劳动日。 社会平均化劳动 但是如果这么规定的话,一些生产效率低下者所制造的商品(浪费了劳动时间的商品)岂不就比相同的商品具有更高的价值了吗?面对这样的质疑,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劳动,而是由社会平均的劳动来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实存在的社会中,按照正常的社会平均劳动条件,在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在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时所消耗的必要的劳动时间。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会不断减少。但是这种规律无法提前获知,因为其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关于这部分的说明,我觉得马克思的论述显得有些生硬。尽管道理说得通,但在引出商品中存在的某种人类劳动时,说得不够充分。可是,对这部分继续赘述也不行。关于《资本论》开头关于商品这部分内容,以前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进行过长时间的争论。这部分的说明确实有其勉强之处。这种情况是因为,出现了难以只用理论解答的问题。为此,我们就需要回顾一下商品的历史了。亚当·斯密是从原始社会开始说明的,而马克思没有选择这种说明方法,所以让人觉得说明不充分。虽说如此,我们还是以马克思的论述为前提继续往下看好了。
目录
第一卷:资本主义的本质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 品 003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004 第二节? 在商品中表现的劳动的二重性 009 第三节? 价值形态或交换价值 014 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029 第二章? 交换过程 035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039 第一节? 价值尺度 041 第二节? 流通手段 043 第三节? 货 币 050 第二篇 货币的资本化 第四章? 货币的资本化 059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060 第二节?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064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 068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075 第一节? 劳动过程 076 第二节? 价值增殖过程 078 第六章?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081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087 第八章? 劳动日 093 第一节? 劳动日的限界 094 第二节? 对于剩余劳动的贪求:工厂主与领主 096 第三节? 无法律限制劳动榨取的英国各产业 099 第四节? 日间劳动与夜间劳动——轮班制度 101 第五节? 关于标准劳动日之斗争 103 ——14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末强制劳动日延长的法律 第六节? 关于标准劳动日之斗争 108 ——对于劳动时间的强制法律限制和 1833年至 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 第七节? 关于标准劳动日之斗争 111 ——英国《工厂法》与其他各国的反应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113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121 第十一章? 合 作 127 第十二章? 分工与制造业 133 第一节? 制造业的二重的起源 134 第二节? 部分劳动者及其工具 135 第三节? 制造业的两个基本形态:混成的制造业与有机的制造业 136 第四节? 制造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139 第五节? 制造业的资本主义的性质 142 第十三章? 机械与大工业 145 第一节? 机械的发展 146 第二节? 由机械到生产物的价值转移 148 第三节? 机械经营对于劳动者最初的影响 150 第四节? 工 厂 154 第五节? 劳动者和机械之间的斗争 157 第六节? 机械驱逐劳动者同时会予以赔偿的学说 159 第七节? 机械经营的发展及劳动者所受的斥力和引力 162 第八节? 大工业在制造业、手工业和家内劳动上引起的革命 164 第九节? 《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及其在英国的普遍化 166 第十节? 大工业与农业 171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175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变化 179 第一节? 劳动日及劳动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 181 第二节? 劳动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 182 第三节? 劳动生产力与强度不变,劳动日可变 183 第四节? 劳动的持续时间、其生产力、其强度同时变化 184 第十六章? 关于剩余价值率的种种公式 187 第十七章?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工资化 193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 197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201 第二十章? 不同国家的工资差异 205 第七篇 资本的蓄积过程 第二十一章? 单纯再生产 211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15 第一节? 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的所有法则化 为资本主义的占有法则 216 第二节? 经济学上关于扩大再生产的错误思想 218 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与所得;节欲论 219 第四节? 除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与所得的比率,还有几种情形决定蓄积的量:劳动力的榨取程度;劳动生产力; 所用资本与所消费资本的差额的扩大;垫支资本量 221 第五节? 所谓劳动基金 223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蓄积的一般法则 225 第一节? 在资本构成不变的场合,劳动力的需要随蓄积而增加 226 第二节? 在蓄积及伴蓄积而生的累积进行中,可变资本部分将相对减少 231 第三节? 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预备军)之累进的生产 235 第四节? 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态,资本主义蓄积的一般法则 244 第五节? 资本蓄积的一般法则的例解 247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蓄积 257 第一节? 原始蓄积的秘密 259 第二节? 农民土地的剥夺 263 第三节? 15 世纪末叶以来对于被剥夺者的残酷立法;降低工资的法律 267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租地农业家的产生 271 第五节? 农业革命在工业上的反应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272 第六节?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 274 第七节? 资本主义蓄积之历史的倾向 281 第二十五章? 近世殖民学说 285 后? 记 291 第二版后记 29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