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芜湖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

近代芜湖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

  • 字数: 51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沈世培|
  • 商品条码: 978752274461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通 过口岸城市逐渐展开的,口 岸城市是近代化的引擎。芜 湖地处皖江与青弋江交汇处 ,具有区位、交通、地理环 境、区域经济等优势,从春 秋时期一个军政城堡,发展 成为明清时期传统区域中心 城市。从1876年《烟台条 约》签订后芜湖口岸开放到 全面抗战前,芜湖的制度、 能力、技术和产业等优势增 长,产生了人口、资本、技 术、知识、文化集聚效应, 辐射能力增强,洋货通过芜 湖输入到腹地。腹地也在扩 大,从皖江地区延伸到长江 流域,乃至其他地区,土货 由腹地输往芜湖,再销往国 内外。在芜湖与腹地经济互 动特别是城乡经济互动下, 芜湖成长为近代区域中心城 市。腹地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民 生活贫困化,城乡社会开始 近代转型。口岸城市互相影 响,城市经济圈在扩大,相 互交叉和覆盖,进而形成经 济区,农村经济逐渐向城市 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沈世培,男,1964年1O月生,安徽定远人,农工党员,第九、十、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安徽历史学会理事,芜湖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历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史学理论、地方史教学和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级、校级等社科项目10多项,出版著作7部,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前近代传统区域中心城市形成 第一节 先秦至隋唐五代时期芜湖城变迁 第二节 宋元时期芜湖工商业发展 第三节 明清时期转输贸易与芜湖传统区域中心城市形成 小结 第二章 近代口岸城市制度优势增长 第一节 口岸开放与长江流域经济格局变化 第二节 口岸开放与芜湖城市优势增长 第三节 列强控制海关、常关对城市与腹地经济关系构建的影响 第四节 制度和政策调整与芜湖城市优势增长 小结 第三章 近代口岸城市辐射能力优势增长 第一节 航运业发展 第二节 近代陆路交通 第三节 水陆交通对城市与腹地经济关系构建的影响 第四节 近代邮电事业发展 小结 第四章 近代口岸城市技术和产业优势增长下洋货销售市场范围扩大 第一节 口岸洋货贸易结构和洋货输入量 第二节 列强向腹地倾销洋货方式 第三节 运人内地洋货子口贸易 第四节 洋货销售市场范围 小结 第五章 近代腹地原运出土货向口岸城市集散 第一节 原运出土货贸易与口岸土货贸易市场 第二节 原运出粮油贸易与城乡经济互动 第三节 其他原运出土货贸易与城乡经济互动 第四节 原运出土货子口贸易 小结 第六章 优势互补:近代芜湖与沿海、沿江口岸城市经济互动 第一节 外洋贸易对城市与腹地经济互动关系构建的影响 第二节 国内其他口岸运进洋货贸易与芜湖口岸洋货贸易互动 第三节 芜湖与其他口岸城市之间土货贸易互动 第四节 金银进出口:国内外贸易与芜湖口岸贸易互动 小结 第七章 城市与腹地经济互动下近代区域中心城市形成 第一节 芜湖成长为近代皖江地区商业中心 第二节 芜湖成为安徽近代工业中心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城市人口聚集 第四节 金融与城乡资金流通 小结 第八章 近代芜湖对腹地农村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口岸与腹地农村商品经济 第二节 口岸贸易与腹地农村“耕”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第三节 口岸城市洋货贸易促进农村“织”的商品化 第四节 口岸洋货贸易对皖江地区农村经济生活影响 第五节 乡村发展障碍 小结 第九章 近代城市与腹地经济关系构建下城市经济圈形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