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

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

  • 字数: 195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查尔斯·达尔文 著, 舒立福 译
  • 商品条码: 978730136050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晚年的重要著作,主要探讨蚯蚓在腐殖土形成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用诗意般的语言写作,对蚯蚓在大自然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除了蚯蚓粪粒之外,没有沃土。”“蚯蚓是人类的挚友。”…… 达尔文通过对蚯蚓行为的细致观察,记录蚯蚓的生活习性与形态特征,肯定蚯蚓在转化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方面的作用,发现蚯蚓的活动对土地剥蚀和土壤分层有显著影响,也在古建筑物的淹没和保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达尔文研究了蚯蚓的智力与拖曳物体的行为。他通过实验观察到蚯蚓会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质地,选择不同的方式将其拖入洞中。例如,他会剪出不规则的三角形纸片撒在蚓穴附近,观察蚯蚓是衔住顶角、斜边还是底边进行拖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这表明蚯蚓在处理物体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达尔文先生通过研究蚯蚓,揭示了这些卑微生物的惊人作用。他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土壤中最不起眼的小生物,也能对地球的表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了人类,我们常常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但它们却在悄然改变着世界。”
作者简介
【英国】达尔文 ---------------------------- 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1831年随\"小猎犬号\"环球考察5年,收集大量标本,提出自然选择学说。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引发科学革命,颠覆神创论。恩格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晚年专注植物学、蚯蚓研究,揭示微小生物的地质作用。其理论奠定现代生物学基础,被誉\"生物学界的牛顿\"。著作兼具科学严谨性与文学价值,深刻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知。 舒立福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专家组专家,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国家减灾委亚洲区域巨灾研究网络林火专家,东北亚野火研究网络专家,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火灾科学》编委。
精彩导读
引 言 本书主要讲述蚯蚓在腐殖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腐殖土普遍存在于湿度适宜的乡间田地,通常呈黑色,约有几英寸厚。尽管因地而异,腐殖土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底土上面,外观的地域性差别并不明显。腐殖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土壤颗粒的形态细小而均匀。在多沙砾的地方,只要存在一处新近被耕犁过的田地,并且附近有长期作为牧场而又未被耕犁过的地块相毗连,在这样地块的沟壑或洞穴地带的旁边就有腐殖土分布,也往往可以观察到腐殖土的特征。这个主题或许有人觉得无关紧要,但我们将会看到它的意义所在,所谓“规律不及于细微”这句格言并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就连一贯轻视微小变化及其累积效应的博蒙特(Elie de Beaumont)博士也曾指出:“一层薄薄的腐殖土也是上古时期的遗物,因历时久远而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相关联的资料。” 总体看来,腐殖土层的历史年代久远,但鉴于其恒久性,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多数情形下,腐殖土成分粒子的移动流失并不是很缓慢,取代它们的是其下层物质分解之后所产生的新粒子。 我用了数月的时间,把蚯蚓饲养在书房的几个装满土的花盆里。渐渐地,我对它们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总想知道它们的行为自觉程度有多大,智力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对此,我想了解更多。但据我所知,针对像蚯蚓这种器官组织简单、感官不发达的动物所做的相关观察是很少的。 1837年,我在伦敦地质学会上宣读过一篇题为“论腐殖土的形成”(On the Formation of Mould)的简短论文 ,其中已经谈到,撒在几块草地上的烧焦的泥灰岩碎片和煤渣,经过几年之后,已经沉陷到草皮层下面几英寸深处,形成一个土层。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美尔堂(Maer Hall)的韦奇伍德(Wedgwood)先生对我解释说,此类地表物质的明显下陷,起因于大量细土陆续被蚯蚓以排便的方式运到地面上来。蚯蚓粪便迟早会在地表散布开来,并覆盖地表。据此,我推断,地表的所有“植物腐殖土”(Vegetable mould)都会多次经过蚯蚓的肠道排泄。因此,从某些方面而言,“动物腐殖土”(Animal mould)这个名称比习惯用的“植物腐殖土”更为贴切恰当。 我的这篇论文刊行十年之后,德尔西克(M. D’Archiac)显然受博蒙特学说影响,曾撰文评论我的“荒诞理论”,并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我的学说仅适用于“低湿草地”;还认为“用这种方法观察耕地、林地和高地草原,并不能提供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德尔西克的结论并不是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只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在经常翻耕的菜园里,就存活有大量的蚯蚓,因为这里的土壤疏松,蚯蚓往往把粪便堆积在敞开的坑里或旧的洞穴里,而不是在地表。根据冯·亨森(Von Hensen)的估算,菜园里的蚯蚓数量比农田里的要多一倍。 关于“高地草原”,法国的情况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在英格兰境内,我从未见过任何地方像那些海拔数百英尺的公共草场那样,地表覆盖着如此密集的蚯蚓粪堆。在森林里也是这样,清理秋天的落叶时,就会发现整个地表覆盖着蚯蚓粪便。在我对蚯蚓的多次观察中,加尔各答植物园主管金(King)博士给予了我诚恳的帮助。他告诉我,在法国的南希(Nancy)附近的国家森林里,有一层由枯叶和蚯蚓粪便混合成的疏松土层,面积达数英亩。他在南希听过森林采伐专业的教授的课,教授讲道:年复一年,蚯蚓粪便不断被抛出地表,覆盖在枯叶上面,形成一层肥沃的腐殖土,这种现象是土壤自我耕耘的最好例证。 1869年,菲什(Fish)先生曾质疑我关于蚯蚓在腐殖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观点,理由是他凭主观臆断蚯蚓没有能力做如此大量的工作。他认为:“鉴于蚯蚓弱小的身躯,认为它们可以完成如此大的工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菲什先生的这种观点,代表着学界的一种倾向,即,无视“水滴石穿”的科学事实,如同早期地理学研究和近期进化论方面的研究所遇到的情形。这种观点往往阻碍了科学的进程。 在我看来,尽管这几种反对意见没有什么分量,却使我下定决心把所发表过的观察实验,再多做几次,并着手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即对测定区域内的蚯蚓在一定时间内的排粪量称重,而不是测定蚯蚓粪便对地表物体的覆盖速率。对于前文提到的冯·亨森于1877年发表的精彩论文, 我所做的一些观察实验研究,显得有些肤浅了。在详细论述蚯蚓粪便土之前,基于我个人和其他学者的观察研究,本书将先简要介绍一下蚯蚓的习性。
目录
弁言/ i 导读/ 1 引言/ 1 第一章 蚯蚓的习性/ 7 第二章 蚯蚓的习性(续)/ 31 第三章 蚯蚓运到地表的细土量/ 69 第四章 蚯蚓在古代建筑物埋没中所起的作用/ 95 第五章 蚯蚓在土地剥蚀中的作用/ 127 第六章 土地的剥蚀(续)/ 143 第七章 结论/ 165 译后记/ 17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