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魏六朝子书考索

汉魏六朝子书考索

  • 字数: 41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尹玉珊|
  • 商品条码: 978752284607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驰骋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著书立 说,为中国思想史的宝库平添绚烂的色彩。而《隋 书·经籍志》著录的诸子“合八百五十三部,六千 四百三十七卷”,扣除《汉志》著录的“百八十九 家”,至少有四百多部(家)著作完成于汉魏六朝 时期。因此可以说汉魏六朝是子部著述的第二个高 峰,也可能是最后的辉煌。《汉魏子书研究》作为 学界的第一部系统研究汉魏六朝子书的专著,完成 了这一辉煌的前半段,本书则接续了后半段。将两 书合观,前承先秦,后接隋唐,中国子学的发展图 景被描绘得更细致,脉络更为清晰。 全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为汉魏六 朝子书的文本考辨,中篇主要为子书文本的细读与 应用,下篇为汉魏六朝子书的叙录。上篇是中篇的 基础,下篇既是上篇与中篇的前提,又包含了上篇 文本考辨的成果。因此,三篇标题看似散乱,其实 关系甚紧。
作者简介
尹玉珊,江苏赣榆人。201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汉魏子书研究》《(阙子)书名及相关文献问题考辨》《从“不皆手著”到“耻一字不出己手”——论汉魏子书的发展过程》《汉魏子书泛称“新书”之缘起及其时代意义》《被误解与遮蔽的经典:(檄吴将校部曲文)的作者及其文学价值》《汉魏子书辑佚》《追索与反省:(苻子)动物寓言的精神内涵》等代表性论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子书研究”“魏晋南北朝子部文献综合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汉魏子书与诸子学术、文学转型研究”等。
目录
上篇 汉魏六朝子书综合研究 第一章 《伏侯古今注》辑文及相关问题考辨 一 《伏侯注》的作者、历代著录和辑本 二 《古今注》、《续古今注》与《中华古今注》的作者及著录 三 四部“注”书的关系与《伏侯注》的文本范围 四 《伏侯古今注》辑文校正 五 《伏侯古今注》佚文辑考 六 结语 第二章 《阙子》考略 一 书名考辨:《阙子》还是《阚子》 二 《阙子》的时代和作者 三 《阙子》的佚文 四 《阙子》与《补阙子》 第三章 《苻子》辑文校正 第四章 《苻子》动物寓言中的庶民情趣 第五章 论苏时学《爻山笔话》《墨子刊误》对子书的整理与校释 一 苏时学对多部子书的综合考辨成果 二 苏时学对四部子书的校勘与释读成绩 三 结语 第六章 李轨注《法言》的特点及其成就 一 尊圣人而抑诸子 二 举王莽及其政权的行事制度,证其不符圣人之道 三 明确标举《法言》之“微言大义” 四 扬雄附莽为“形屈”而非“神屈” 五 结语 第七章 孟氏注《孙子兵法》的特色及其成就 一 孟氏注的特点 二 孟氏注的贡献与影响 三 孟氏注的不足 四 结语 第八章 述作之间:徐干对《论语》的新解及活用 一 徐干对《论语》的新解及其方法 二 徐干对《论语》的活用及其方法 三 结语 中篇 汉魏六朝子书文本细读与应用 第一章 论庄子眼中的“河汉”非指银河 第二章 论李白诗歌对《庄子》僻典的巧用及其审美追求 一 绪论 二 巧用句子与短语以追求自然混融之美 三 巧用动词与名词以追求新奇的修饰之美 四 结语 第三章 从杜甫的诗歌用典谈杜诗对道家子书的吸收 一 理趣与野趣:杜诗使用《老子》《列子》典故的情况及作用 二 追摹与独创:杜诗使用《庄子》典故的情况及其特点 三 独具只眼:杜诗使用《苻子》的一则典故 四 结语 第四章 桓谭《新论》“以市喻交”考 一 李善的考辨及其不足 二 刘孝目标博学多才及其文本的可信 三 桓谭及《新论》在魏晋南朝的广泛影响 四 结语 第五章 《拾遗记》“侧理纸”考论 一 《拾遗记》记载的侧理纸 二 侧理纸传说的酝酿与成熟 三 再造侧理纸的实验 下篇 汉魏六朝子书叙录 一 西汉子书 二 东汉子书 三 三国——曹魏子书 四 三国——蜀汉子书 五 三国——孙吴子书 六 西晋子书 七 东晋子书 八 南朝——刘宋子书 九 南朝——萧齐子书 十 南朝——萧梁子书 十一 南朝——陈朝子书 十二 北朝——北魏子书 十三 北朝——北齐子书 十四 北朝——北周子书 十五 汉魏六朝子书存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