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贵州客民与地方社会变迁(精)

清代贵州客民与地方社会变迁(精)

  • 字数: 37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袁轶峰|
  • 商品条码: 978710116359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客民群体置于区 域社会整体中加以考察,研 究客民迁徙与分布、客民与 地方开发、客民与地域社会 变革、国家与地方的社会治 理、客民土著化与地域认同 和国家认同等内容,重点探 讨客民土著化与地方国家化 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客民 在土著化进程中实现了地域 认同,而王朝权力在地方社 会不断深入,完成了“大一 统”的国家秩序,二者是并 行不悖的,为理解“国家与 社会”二元合一提供一条新 的解释路径。
目录
序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清代贵州的地理与社会 第一节 贵州的地形地貌 一、多元的地理单元 二、地方志所见地形地貌 第二节 贵州行政建置 一、地方行政体系 二、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节 “苗蛮”形象 一、清人笔下的贵州 二、“苗蛮”形象的建构 第四节 苗民的社会生活 一、生计方式 二、日常生活 三、文化生活 第二章 客民的迁徙与分布 第一节 客民迁徙贵州 一、从屯军到客民 二、客民迁徙的动力 第二节 客民的聚落形态 一、“同乡聚居” 二、“同姓聚居” 三、“聚族而居 第三节 客民的类型 一、客民的分层 二、客民的分化 第四节 客民的分布 一、黔东南地区 二、黔西北地区 三、黔西南地区 第三章 客民与地方开发 第一节 客民的垦殖 一、拓垦奖励 二、垦殖规模 第二节 客民带来生产技术 一、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二、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客民与集镇发展 一、客民的经营活动 二、集镇的发展 第四章 客民与地域社会变革 第一节 客民占有土地 一、土地兼并 二、土地买卖 三、高利贷盘剥 第二节 租佃关系的变动 一、租佃制的发展 二、租佃纠纷 第三节 土客冲突 一、土客之争 二、走向战争 第四节 社会风气变化 一、社会风尚的转变 二、赌博、盗匪、土棍横行 第五章 国家与地方的社会治理 第一节 客民政策调整 一、嘉道以前的客民政策 二、嘉道以后的客民政策调整 第二节 “插花地”行政与社会控制 一、“插花地”行政的缘由 二、客民与“插花地”行政的关系 三、客民与“插花地”行政控制 第三节 “三不管”地带的社会治理 一、“三不管”地带的问题 二、清政府对“三不管”地带的治理 第四节 客民保甲法 一、推行保甲法 二、客民保甲法的效果 三、胡林翼在黎平府的实验 四、客长制度 第六章 客民土著化与地域认同 第一节 会馆与客民土著化 一、客民的“乡土之链” 二、会馆的“在地化” 三、会馆与客民的地域认同 第二节 科举与客民的社会流动 一、土客科举比较 二、客民的入籍应试 三、科举与社会流动 第三节 “调北征南”与地域认同 一、“调北征南”的历史记忆 二、客民的身份建构 三、成为“贵州人” 结语 一、客民社会的发展模式 二、地域认同与王朝权力的深入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