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婚姻家庭法

婚姻家庭法

  • 字数: 211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龙俊|
  • 商品条码: 978730033560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法院院 龙俊副教授独立撰写的一部 婚姻家庭法简明教科书,列 入21世纪法学精品教材系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颁布生效之后,我国民法 学研究与教学均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即从立法论转为 解释论阶段。全面阐释我国 《民法典》的规则和法律适 用成为民法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书全面阐释《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编,即 婚姻家庭编的核心内容,依 据《民法典》及关于婚姻家 庭编的最新司法解释,分成 六章,在简单概述之后依次 对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 编中的亲属关系、婚姻关系 的成立与效力、婚姻中的人 身关系、财产关系以及婚姻 的终止等基本问题作出了全 面、系统的阐释。
作者简介
龙俊,男,1984年生,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师从崔建远教授;博士期间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项目”资助赴北海道大学留学,师从濑川信久教授;博士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刘凯湘教授。在《法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十余篇,并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国家级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二等奖(部级奖)、江平奖学金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 婚姻家庭法导论 第一节 我国婚姻家庭法及其发展历程 第二节 当代婚姻家庭法遭遇的挑战 难点问题1:财产关系复杂化给婚姻家庭法带来的挑战 难点问题2: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婚姻家庭法带来的挑战 第二章 亲属关系 第一节 亲属及其分类 第二节 亲系与亲等 第三节 亲属关系的发生和消灭 难点问题3:被宣告死亡者的配偶与他人再婚,但是再婚的一方或双方为恶意时,原婚姻关系是否恢复? 难点问题4:被宣告死亡者因为事实上尚生存,又与他人结婚,在撤销死亡宣告后,原婚姻关系是否恢复? 第三章 婚姻的成立和效力评价 第一节 婚姻的成立 难点问题5:事实婚姻的效力问题 难点问题6:婚姻登记瑕疵问题 难点问题7:婚约问题 难点问题8:彩礼问题 第二节 婚姻的效力评价 难点问题9: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的区分是否影响证明责任分配 难点问题10:婚姻效力瑕疵规则和法律行为一般效力瑕疵规则的关系 难点问题11: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分割 第四章 婚姻的人身效力 第一节 婚姻的人身效力概述 第二节 我国亲属身份权理论建构 难点问题12:是否应该承认所谓的“一般身份权” 第三节 亲属身份权的范围 难点问题13:我国承认同居权吗?性权利是否会被第三人侵害? 难点问题14:生育权是人格权还是身份权?夫妻间有相互配合生育的义务吗?生育契约有效吗? 难点问题15:违反忠实义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第三人侵害夫妻关系是否构成侵权?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 第五章 婚姻的财产效力 第一节 婚姻的财产效力概述 第二节 我国法定财产制理论建构 难点问题16:夫妻“共同财产”指的是具体的财产权还是抽象的财产价值?夫妻共同财产是否构成共同共有?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是否有权单方处分大额夫妻共同财产(是否区分房产、现金、有价证券等)? 难点问题17: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婚前财产实际出资买房,但是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或者只登记在另一方名下的情形离婚时如何确定房产归属 难点问题18: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夫妻离婚房产如何确定归属 第三节 财产和债务归属的具体规则 难点问题19:夫妻离婚就具有人合性的企业权益分割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形 难点问题20:股票期权如何分割 难点问题21:能否“以退为进”,以放弃继承的方式避免离婚时配偶分得遗产 难点问题22: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责任财产的执行难题 第六章 婚姻的终止 第一节 婚姻终止的原因 第二节 离婚的要件 难点问题23:如何理解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否应当限制离婚自由? 难点问题24:我国诉讼离婚中也规定了冷静期制度吗? 第三节 离婚的法律后果 难点问题25: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有探望权 难点问题26:在共同财产制的基础上,离婚时是否应该对从事家务劳动较多的一方再次补偿?如果应该补偿,那么理由是什么?如何确定补偿额? 难点问题27:离婚经济帮助的标准和范围如何确定 难点问题28: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与离婚财产分割中的照顾无过错方制度有何关系?能否基于对方的同一过错行为主张同时适用两项制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