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学义理

国学义理

  • 字数: 300
  • 出版社: 中国文联
  • 作者: 王文元
  • 商品条码: 978751905019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揭示出国学的主要义理与理据。有时,国学爱好者读了大量经典释义类的书仍然一头雾水,不知国学到底为何物。本书就是为去除这一困惑而写的。读过本书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感觉:国学乃是古人对大自然认真体悟与虚心效法的产物,所以国学才能妙合天地之道。学习国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寻得生命之根与活力之源。 本书由国学义理篇、经典篇、天人篇、语文与汉字篇、文化生活篇、儒教篇、东西方比较篇七部分组成。七个篇章紧密关联,国学以义理为纲,纲举目张;目以经典为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人合一是皮之内里;内里用汉字表达;展开则为中华文明丰厚的文化生活;儒教则通过礼来保证秩序稳定与祥和;为确定国学的意义与价值少不了与西方进行比较,从而确立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王文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学者,主要从事国学、历史、文学、语言学的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较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有《儒教非宗教一与李申教授商榷》《儒家文化之精奥》《文体多样化与文学繁荣》等。《思想与思想者》被收录在由《读者》杂志主编的《高中人文读本(高三上册)》,文言文作品被收入在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文言》书中,《语言的雅与俗》被收入《新语文读本(高中卷二)》,《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被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 学术专著有30余部,其中与国学有关的有:《国学正义》《儒家辨章》《汉字正见》《儒道释疏观》《文房织锦》《人与道》《日完录》《人道绎宗》《人类的自我毁灭》等。
精彩导读
我们的下一代是关键 无论是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考察,还是从信仰、艺术的角度考察,“天人合一”都是义理的源头活水。 中国古人将自然神化,顶礼膜拜,学习效法,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自然总是对的,跟着自然走能够将风险最小化。——这就是建立国学的根本目的。当然,凡做一件事都要付出代价,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将利益最大化。国学让中国人苦中作乐,长期以来中国人都在追求这种苦乐。18 世纪 60年代,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那之后,追求物质享受成为人类的追求。西风东渐,国学逐渐失去了影响力,成为被诟病的对象。进入 21 世纪之后,人们在尽情享受的同时,发生了道德信仰的危机。这时有识之士才发现,并非物质福祉越多越幸福,人类应该在物质享受之外寻找人生的意义。于是一部分觉悟的中国人开始回归国学。国学还是那个国学,社会环境却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能否召唤回国学,能否重建道德信仰,能否走出物质主义泥淖,我们的下一代是关键。
目录
国学义理篇 国学是长治久安之重器,共存共荣之契约………………2 国学因有义理支撑而富有生命力………………………11 中国人的朦胧意识与文化基因来自自然………………15 人尊敬天,天护佑人——农耕生产方式之前提………18 周公与孔子结束鬼神文化信仰, 代之以礼乐文化信仰………………………………………24 国学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30 国学在智与反智的权衡中臻于完善……………………34 孔子是真实历史人物,他令中国历史熠熠生辉………41 以权威制衡权力是儒家政治学所秉持的核心理念……46 经典篇 经典者,经世济民、典综国是也………………………54 《易经》奠定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64 孔子为“克己复礼”而奋斗终生………………………77 诗不但入经典,还入政治、入历史、入百姓生活……86 走出对经典的误读………………………………………90 天人篇 “天人合一”是对国学主旨的精确概括………………104 董仲舒是第一位深入细致地阐述天人关系义理的大儒 ……………………………………………………………112 天外无神,天为人师…………………………………118 语文与汉字篇 语文与国学…………………………………………… 124 语言文字是国家门面,读书写作是儒家传统……… 127 优美、简洁且具有共时性的文言文………………… 133 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浑然一体,珠联璧合…………… 144 汉字的字义与字音互为因果,相得益彰…………… 153 “文”与“白”的二元统一……………………………158 文化生活篇 国学渗透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164 “和”是宇宙之本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195 儒教是民族精神之倚重,道教是个人修身之方法, 释教是净化心灵之法门………………………………201 儒教篇 儒教形成原因及儒教之本质…………………………210 儒教是宗法制之载体,是儒家道德信仰之活用…… 222 儒教宗天而教…………………………………………229 荀子是以博学闻名于世的礼制奠基人………………237 理学——中国学术文化宝塔上的一颗明珠…………240 东西方比较篇 建立在自然信仰基础上的国学与建立在 英雄信仰基础上的西学……………………………… 256 中国人道主义与西方人道主义迥然有异…………… 264 华夷之辨的提出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70 具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人类认知的两条不同路径 275 西风东渐,激进思潮泛起…………………………… 280 附录一 “丛残小语”难上学问家的案头     ——从“红学非国学”说开去……………287 附录二 托尔斯泰为何迷恋国学……………………301 跋………………………………………………………30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