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
字数: 348
出版社: 岳麓
作者: 张一南
商品条码: 9787553819112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48
出版年份: 2023
印次: 1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唐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尤以诗歌为最,唐诗崛起成为一座不可跨越的巅峰,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伟大诗人,至今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记忆。 本书是张一南老师“北大国文课系列”收官之作,六朝文学之后步入唐代文学。从唐朝立国到南唐覆灭,跨越三百余年,作者以诗歌的发展为主线,详细梳理唐代文学史的脉络,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高适、岑参、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诗人皆在唐代文学银河中一一呈现,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解读他们的人生境遇、名篇佳句、创作风格,让我们发现许多早已熟能成诵的诗篇原来另具深意。除诗歌外,作者还对唐代的文章、曲子词、唐传奇也做了介绍,带领读者全面领略唐代文学的独特风景。
作者简介
张一南,文化学者,目前任职于国家图书馆。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中古文学史、大学国文、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诗词创作等课程。已出版《年轻人的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跟红楼梦学诗词》《红楼人物》《晚唐齐梁诗风研究》等。
精彩导读
李白:最后的谪仙人(节选) 不怕学齐梁的审美,同时释放自己个性的,李白(701—762年)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是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关于他的研究太多了,对于李白的形象,也不需要我太多介绍。我在这里讲李白肯定不可能讲全,我只能讲一下,他在文学的链条里,大概属于什么位置。李白和杜甫的历史地位都不是我敢讲的,我只能提供他们在时间轴上的位置。 李白的家世背景比较模糊。他不是在繁华地区出生的。他小的时候是在四川成长的,所以说他是“蜀人”。少数民族地位高了以后,大家又热衷于说他有胡人血统,说他是在西域出生的。甚至有人说他是在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出生的,这个说法现在已经成了权威说法了。但是李白至少五岁就肯定在蜀中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他是不是那么小就从碎叶城千里迢迢来到了蜀中,是很可疑的。即使是这样,五岁以前的碎叶城经历,能对他产生多少影响呢?我认为对一个诗人来说,他的出生地不怎么重要,童年成长的地方会有一定影响,但对一个中古诗人而言,他的郡望可能是最重要的。 但是李白的郡望也不清楚,他这个李不知道是什么李。从他们家的活动范围来看,陇西李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是杂牌的李,那也很有可能会攀附陇西李。总之李白不是出身于高门大族,他到长安来,跟鲍照到建业来一样,属于城市流浪者。 现在主流观点认为李白出身比较寒微,尤其是为了配合他是胡人这个观点,会把李白的父亲说成胡商。李白的爸爸叫李客,我曾经看到有李白的研究者说,这个“李客”肯定不是他爸爸的名字,谁会取名叫“客”呢?说“李客”的意思就是“一个姓李的客商”,意思是他的爸爸是很普通的人,连名字也不重要。 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还可以商量。有没有人会取名叫“客”呢?真有。谢客,谢灵运小名就叫客。李白的爸爸叫“客”,跟谢灵运叫“客”,有没有关系呢?是不是反映了类似的习俗,也就是说李客有跟谢客类似的经历呢?或者我们脑洞再大一点,或者干脆李白他爷爷就是谢灵运的粉丝呢?如果这样的话,可能李白父亲的出身也不是很低,可能还是有士族背景的。 我提出这个“客”字,是因为李白是谢灵运的粉丝,或者说,他是谢粉,谢家别的人他也粉,但尤其粉谢灵运。李白的遭遇跟鲍照有点像,他也学鲍照,尤其是鲍照那种张扬的生命意识,他也是鲍照的粉。现在一般的诗学论述中,鲍照的地位比较高,谢灵运的地位比较低,所以李白学鲍照被提得比较多,学谢灵运被提得比较少。其实李白学谢灵运是学得可以挂出幌子来,学鲍照是内里的学,而且鲍照也是谢灵运的粉。李白与其说是学鲍照,不如说是像鲍照,他跟鲍照一样,都是把谢灵运奉为偶像的。 其实在从谢灵运到杜甫的这段时间,谢灵运一直是第二号人物。曹植和谢灵运是这个时代共同的最高信仰,像李白这样,粉曹植粉谢灵运的人应该是很多的。至于鲍照,虽然李白也学他的歌行,但是还没有像后来的诗人学得那么厉害。而且,鲍照是齐梁的精神偶像,李白学鲍照,其实也是学齐梁。 李白跟齐梁学的东西,远远超出一般的想象。我刚学写诗的时候,老偷着用类书《佩文韵府》,因为可以按韵脚查,你就可以看到,自古以来的诗人,都怎么用这个韵脚。当时我就注意到,凡是引的李白的诗句,几乎前面都有齐梁人用过类似的用法。反而是杜甫,很多用法都是首创。我们都觉得李白是天才,他的好句子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实他看书很多的,他的好句子都是他从前面齐梁人的诗里拿过来,点铁成金,或者点金成金,我们觉得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实是他看过的书我们没看过。所以李白的天才是从哪来,还是从学问来,从我们无法想象的广博的学问里来。传说李白曾经把《文选》从头到尾拟了好几次,他学六朝是很认真的。 六朝的文学成果,庾信是一个集大成者。然后齐梁体经过了初唐的发展,到了盛唐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三个集大成者,王维、李白和杜甫。平时我们最爱说杜甫是集大成者,其实王维、李白也都是的。这三位集大成者,是唐朝最重要的三位诗人。这三位诗人,王维是正常地顺着齐梁往下走的;李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特别张扬自己的个性;杜甫是不仅要张扬他的个性,而且他还都要新变,每一个齐梁的体式,他继承下来以后,都要自己做个改造。所以杜甫其实不仅是集大成,而且是开了后面所有的法门。这三个人里,王维是像一个六朝的士族那样继续生活,他代表了从六朝到唐代的惯性;然后六朝所有的话头,到李白这儿都有一个交代;六朝所有的话头,到杜甫那儿又都有一个变化。 李白没有中过进士。他十五岁从四川出来,修仙访道,到中原来流浪。他在文明的中心到处干谒,凭着诗获得达官贵人的赏识,做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婿。后来许家靠不住了,他就真的流浪了。其间唐玄宗还给过他一个翰林院供奉的官职,这是他人生的顶点。 如果是真的翰林院供奉,那就跟进士出身的人是一个待遇,甚至还要荣耀一点。这也是科举制度还不太完善、科举跟察举并行的年代才会发生的事。大家不要觉得,李白不考科举,是那个时代的韩寒,在他那个年代,不走科举走察举还是可行的,他不是一个人。从察举出身,在唐代是一条比较正常的路,这反映了唐代的选官方式。在唐代没中进士,就跟老一代学者没拿博士学位一样,不是特别了不得的事,有其他很多东西可以代换。 李白做这个翰林供奉,据说是专门给宫里写歌词的,所以还能经常见着皇上。总之李白在长安过了一段很荣耀的生活。这段时间,他可真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真是觉得前景大好,一个文人,能拿这么多钱,而且眼看着加薪升职的机会还很大,甚至还有好多外快可拿。 不过得说,李白那时候,正赶上唐玄宗拿着翰林供奉这个职位一把一把地往外撒。那一朝的翰林供奉给的是比较滥的,好多文艺工作者有一技之长的都给了翰林供奉。 好景不长,很快李白就丢了这个职位,离开了长安。一般说他是得罪了权贵。其实这么大把撒下来的职位,最后都干不长。李白就继续在人间流浪,继续求仙访道。他是认真修仙的,他是有道箓的,也就是通过了道士的资格认证。到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队伍。后来永王的势力被宣布为叛乱,他被流放到夜郎,就是贵州的铜仁。 老一代学者可能有属于他们的人生记忆,他们评价李白这个行为时会说文人太不懂政治了,站错了队。其实在那个时代,站永王璘不是一个荒谬的选择。直到唐玄宗为止,唐代还一次都没有实行过嫡长子继承,之前的嫡长子当太子一直都是一个虚幻的幌子,都是有军事实力或者其他任何神秘实力的皇子抢占了嫡长子的位置。唐肃宗,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子李亨,是唐代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是长子而立太子还继承了皇位的。也就是说,之前的人 完全没有太子会继承皇位的这个经验。按照以前的惯例,像李璘这样掌握兵权的皇子,是非常有可能登上皇位的。李白选择李璘,只不过是按照之前的惯例,只不过他赶上了惯例第一次被改变的时代。 盛唐是旧制度向新制度转变的时代。科举制在取代察举制,皇权的更迭和行使也由之前的残酷竞争、强者为王,向遵循规则转变。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李白按照老一代的规则行事。他没有去考科举,而是仍然相信干谒察举;他没有站在代表规则的李亨一边,而是站在了按照以往经验会取得胜利的李璘一边。李白其实是代表了盛唐这个时代的惯性,他的人生选择,包括他的文学,都表现出对那个即将逝去的时代的留恋。那个逝去的时代, 就是贵族政治的时代,也是宫体诗的时代,是浪漫主义的时代。我们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其实李白的浪漫,是根植于整个六朝的浪漫,整个贵族社会的浪漫。浪漫的意思不是漫边际、天马行空,而是向往远方,向往高贵。 关于李白,我们得从两面去看。一方面他是复古的,可以说是唐代诗人复古的典范。另一方面我们也得看到,他继承齐梁是很多的,他的大多数作品还是齐梁元素,但他用他的绝世天才去驱遣齐梁,吸收了齐梁的影响,去除了齐梁的弊端。我们可以理解为,六朝文学准备了几百年,终于等到了李白这位天才。 说到李白,一个离不开的关键词就是“天才”,李白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天才诗人。但是我们怎么理解“天才”?不是打破规则就是天才,不是胡写乱写就是天才,陈子昂就不是天才。所谓天才,就是他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把他所继承的文学资源,都能给一个出人意料而又恰如其分的运用。所谓天才,体现在对规则的运用上。 李白的诗,最突出的是飘动的感觉。他的五古是飞动的,像同时代的王昌龄一样;他的七古是飞动的,是学鲍照;他的齐梁体,包括五律和杂体,也有飞动的感觉,因为他的才气太大,自我意识太强烈。他的偶像谢灵运也是自我意识强烈的人,但是谢灵运的诗没有写出这种飞动的感觉,还是一种锤炼的感觉,但李白的诗没有一点锤炼的感觉。李白的诗是四句一下出来的。有的人的诗是一句一句出来的,一句是一句,加上一句是两句。但是 李白的诗,给你四句一下子就出来的感觉。所以你在李白的诗里,是找不到诗眼的,看不出特别精心锤炼的一两个字。 我们先看李白的古体。李白是在唐代复古的诗风里进行创作的,而且是唐代复古诗风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唐代的复古运动,从王绩萌芽,到陈子昂、宋之问开枝散叶,经历了二张,到李白终于开花结果了。准确地说,李白还是花,杜甫那代人才是果。到元和诗人,我觉得有点熟过了。李白的五古,可以说是“唐古”的典范。我们要找一个标准的六朝五古,是阮籍的《咏怀》,那么我们找一个标准的“唐古”,首先肯定是李白的《古风》。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李白的《古风》明确宣布是拟古的,而且他学的就是阮籍,学得也很像。他的五古走的不是疏阔的路子,而是阮籍的独语的路子。他的诗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就像阮籍的《咏怀》一样,比较难读。陈子昂也是学阮籍,但是李白想得深,所以陈子昂可以一眼望到底,李白是望不到底的。这个李白的形象,跟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傻乎乎只会撒酒疯的李白形象是不一样的。李白的《古风》可阐释性很强,就像阮籍的《咏怀》一样,这是李白的真髓所 在。 不过,虽然李白的思想是很深邃的,但他始终是一个诗人,不是思想家,他没有抛弃晋宋齐梁“声色大开”的传统,没有放弃对形象的迷恋,没有抛弃诗歌形象思维的本色,他的思想是一定要寄托于形象的。 《古风》的第一首,是这组诗的开宗明义,也是李白诗歌复古的宣言。一开始他说“大雅久不作”,否定六朝,这是唐代复古运动共同的声调,是唐古存在的前提。 什么叫古诗,从句法上说,就是不用齐梁句法,用汉魏句法,用散文化的语言,基本不用对仗,偶尔有排比。对仗的好处在于写景,在于创造形象;不对仗的话,就好在天然。 《古风》里面有很多的游仙场景,这个传统从阮籍《咏怀》就开始了,陈子昂也有,李白写起来就更得心应手,并借鉴了郭璞的游仙诗。李白是一个道教徒,他的诗里充满了对神仙世界的幻想。他游仙的视角,好像是已经登上仙界,在俯瞰人间,却又对人间充满了悲悯,不忍离去。 李白写游仙的五古经常表现出一种童心,也就是老庄说的赤子之心。比如《古朗月行》,开头几句很像儿童的视角。“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然后顺着抬头看,“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好像儿歌一样。 又比如《月下独酌》,这也是我小时候我妈教我念的,因为觉得很好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本来就没有别人,只有一丛花,一壶酒。然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算上月亮,算上影子,算上我,一共仨人。不说只有我一个人,说算上月亮算上影子一共仨人,这就更显得人少,显得孤独。然后就这么点东西,还往下减。“月既不解饮”,少了一个喝酒的;“影徒随我身”,影子也不会喝酒,而且影子只是我的附庸,这就又少了一个喝酒的。所以还是一个人,但是这就比单说一个人显得更孤独,把孤独写得更有表现力。就好像小孩子数数一样,一个一个加上去,再一个一个减下来,很有耐心的样子,就显得很有童心。 即使这样,我还是姑且和这个不会喝酒的月亮、影子做伴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使劲地唱歌跳舞,月亮和影子总会是有一点反应的。但是可惜,醒的时候,月亮和影子可以陪着我,醉了以后就要各自分散了。月亮会落下去,月亮落了我的影子也看不见了,当然,就是月亮不落影子还在,你醉了也不会跟月亮和影子这么嗨了。所以,还是不要执着于“同交欢”了吧,还是相忘于江湖,做无情之游。在云汉之上,在理想的天国,我和我的影子还有月亮,我们的灵魂会在那里相遇,再也分不出彼此。在这里其实有很通透的道家对生命的思考。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开国的三代人:继承与重建 1. 唐朝建立时 2. 李世民和骂他的人们 3. 从龙朔到四杰:一代人的缺席与诗学的重新崛起 4. 初唐四杰:诗学的重生 5. 四杰的文学变革 第二章? 初唐后期文学:女性的选择 1. 上官婉儿的时代 2. 新晋少年郎:沈宋和刘希夷 3. 宫体诗的结晶:文章四友 4. 江南的歌者:张若虚与贺知章 5. 复古的先声:子昂始高蹈 6. 初唐的殿军:张说和张九龄 第三章? 开元文学:兴象与风骨 1. 盛唐这个时代 2. “诗夫子”王昌龄 3. 孟浩然的无米之炊 4. 王维的温润与清冷 5. 河岳英灵群像 第四章? 盛唐奇观:李杜高岑 1. 李白:最后的谪仙人 2. 高适、岑参:浪漫与现实的交界 3. 杜甫:永远的诗圣 4. 几位复古文人 第五章? 大历文学:百代之中 1. 大历这个时代 2. 刘长卿和韦应物 3. 多姿多彩的十才子 第六章? 元和文学:不可抗拒的分化 1. 元和这个时代 2. 几个辈分高的诗人 3. 孟郊、王建、张籍的乐府以及其他诗 4. 韩愈和卢仝的怪怪奇奇 5. 元白刘柳:元和诗风的其他面相 6. 姚贾体:山水清音的终章 7. 李贺:少年人的奇幻梦境 第七章? 晚唐文学:夕阳无限好 1. 晚唐早期的小流派 2. 温庭筠和李商隐 3. 晚唐三体 4. 唐代的俗文学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