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直道

直道

  • 字数: 251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鹿远|
  • 商品条码: 9787020190812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版次: 1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直道》是鹿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围绕主人公鲁师直人生的起伏,描述了他在自我内心的坚持与现实世界的裹挟中艰难的行旅。小说对于鲁师直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师生交往以及兄弟朋友之间的诸多细节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还原和再现,尤其是刻画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像温柔又泼辣的妻子,沉默又有担当的老师,忍耐又泼辣的母亲,这些人物读来亲切可感,很能打动人。另外作者也对身处的时代做了详尽细致的再现,与这些人物互相映衬,重现了世纪之交的时代气息。
作者简介
鹿远,本名赵昌辉,重庆市开州人。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中学语文老师,省市党报新闻记者、编辑,从事过地市党委政府办公室、工业园区、财政、城建等工作。一级巡视员退休。目前赋闲在家。曾发表过散文、短篇小说。
精彩导读
01 一切都从进新浦县委宣传部那年就开始了。 二十出头,我大学毕业,回到新浦老家一所区中学教书。我对当伙食团长、教务处主任甚至副校长、校长都没兴趣。在我看来,那都不是我梦寐以求的“住队干部”。我心目中的“住队干部”,是直面众生疾苦、解民于倒悬的“侠士”。要不是迫不得已,我甚至连班主任都不想当,即使它是文科班,即使它集中了全年级最漂亮的女生,但我没有产生“领导”她们的半点冲动。 那时候,跟我同龄的女教师兴趣大多在叽叽喳喳闲聊或晒太阳织毛衣,男教师则在打篮球,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杯,简直就是他们的狂欢节,常常早上三点起床,看到天亮。他们谈论最多的,不是马拉多纳、普拉蒂尼,就是鲁梅尼格、齐科。我则成天在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想“人定胜天”。东突西撞几年才发现,苍生社稷轮不上我挂念,百姓安危离我也很远,即使在寂寂深夜一遍遍呼喊,“世界,我不相信!”还是无奈,只得老老实实闭门读书,中外历史,德国哲学,经济学,甚至武侠小说,最后全都索然,只对上街吃喝、跟社会上的混混儿打群架感兴趣了。 如果不是那年暑假那通电话,我可能已下广东操社会去了。那时,我已厌倦教书。我越来越觉得那不是我的梦想,也不是我的生活。 那年我刚三十岁,就已教了近十年的书。我并不清楚我那个年纪何以那么倦怠?虽然我的内心深处抑制不住那个“住队干部”的梦想,那个以为已无望不得不放弃的梦想。但我的思绪、我的脑子却总是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我一会儿精神焕发,一会儿萎靡不振。 那时,我和子羽已结婚近三年,文潜也才刚来到这个世界几个月。放暑假不久,区卫生院那栋砂砖房三楼的东南间,还不到八点半,爆辣的太阳就从窗外斜射进来。满头大汗的子羽将正在吃奶的文潜从怀里抱开,递给十五六岁的小阿姨,匆匆说了声“医院忙,我先走了。”转身就不见了踪影。我又被撂在了家里。离开妈妈怀抱的文潜声嘶力竭地哭,小阿姨怎么都哄不住。我抱过来摇来晃去逗了会儿,还是哭,便也想出门了。 “我学校有点儿事,先去一下,辛苦你!” 刚把文潜还给小阿姨,还没等她应声,我人已在下楼。 我们学校就在区公所旁边,背山面河,农田环绕,为宋时政府划地所建官学。几经战火毁损复建,当年文庙似的建筑群已逐渐为青砖灰瓦,小院高墙,古木森森所取代,解放后扩建了一次,有了几栋左右对称、平面规矩、中高边低的苏式建筑。这个时候的学校已放暑假,多数老师已回老家或者外出,不多的住校老师也都躲在家里吹电扇,偌大的操场上空无一人。逼仄的传达室里,门卫大爷正用青筋暴突的右手有一下没一下摇着蒲扇,一张大嘴小鸟候食般张着,从那里隔一阵发出一声沉重的呼吸。我匆匆穿过正对校门三四米宽的水泥路,来到驳壳墙教师宿舍。钉了马蹄铁的皮鞋跟儿踩起的灰尘一路低扬不绝。 我朝走廊外望了一会儿,即将收割的稻田青中带黄,低了头的稻杆在微风中荡漾,那叶子已晒得发蔫儿;不远处山坡上的橘子树,有的树叶已翻卷过来,露出灰白色的背面。鸡蛋大的青橘在风中晃来晃去,格外显眼。我进到寝室兼办公室,一屁股坐到破藤椅上,双脚往办公桌上一搁,仰躺下去望窗外那镶了灰色边框的片片白云,以及白云间那群一字形从西向东斜插过去的鸟儿……一缕阳光直射我的双眼,我赶忙躲到旁边的阴影里,顺手抓起一本书,不是《苏东坡传》,是《朦胧诗选》,几年前买的。随意翻开,北岛的《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