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期一会:王众一33载期刊文存

一期一会:王众一33载期刊文存

  • 字数: 667
  • 出版社: 新星
  • 作者: 王众一|
  • 商品条码: 978751335544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精彩导读
“电光影戏”百年风云 20世纪最为重要的大众娱乐媒体——电影,到今年 在中国已经整整走过了100年的路程。 这100年中,中国人一共拍摄了7000多部影片,这 些作品直接承接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记录了这个国家 的种种苦难与挫折,也展现了她的人民坚韧奋斗的光荣 与梦想。银幕世界和社会现实紧密互动,来自银幕的声 音和形象深深地渗透进中国人的历史和生活。 中国电影经历了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片向彩 色片的转变,在历史上起到了启蒙、娱乐、社会动员等 重要作用。在中国电影迎来百年华诞之时,电影媒介正 由传统的单纯胶片向数码技术介入转型。未来的中国电 影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形态?限于篇幅,本特辑重点围绕 中国独有的两大类型片、电影中的中日关系、情节剧中 的平民意识传统、近30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嬗变等几个片 段,一起重温过去,展望未来。 民族的与世界的 1.京剧——中国电影的根 如同在日本,电影和歌舞伎关系密切,至今日本的 电影院还被称作“剧场”一样,中国的“电影”一词, 原本是“电光影戏”的缩略。因为中国人早在电影进入 中国以前便享有丰富的传统戏剧,很自然,在接受电影 这个新生事物时人们把它看作京剧、粤剧等传统戏剧的 延展。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拍摄自己的首部电影时, 非常自然地从京剧中借用了题材。 1905年,曾在日本学习过照相技术的北京丰台照相 馆老板任庆泰,在经营了多年放映外国短片的生意之后 ,终于决定拍一部国产电影给自己的同胞看。彼时正值 京剧的黄金时代,他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京剧,并邀请 到京剧界当红名角谭鑫培出演影片。于是,这部由同名 京剧若干片段构成的电影《定军山》就成为中国电影的 滥觞。 在20世纪的前80年,可以说京剧风靡中国、影响中 国。京剧一直为新兴的电影提供演员、素材,而电影也 总是在重要时刻借助京剧的号召力在群众中扩大自己的 影响。 有证据表明,20世纪30年代从默片向有声片过渡时 ,京剧题材被大量借用。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 年拍摄的、由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新中国第一部 彩色电影是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梅兰芳在阐述他同意参与拍摄《生死恨》的动机时 曾说:“许多我不能去的边远偏僻的地方,影片都能去 。”这种借电影可大量复制的技术普及京剧,同时又借 京剧这种家喻户晓的形式进行社会动员的想法,在新中 国成立以后以国家行为投入实践。作为民族电影的一个 副产品,戏剧片在70年代末曾经有一个短暂的繁荣期, 但到90年代初,这一电影类型和它的观众一起走向式微 。 90年代初,以《黄土地》而知名的第五代导演陈凯 歌拍摄的第一部商业片《霸王别姬》,对于了解京剧和
目录
序/刘德有 自序 最新中国留学资讯之南京大学篇 座谈会:中国青年记者眼中的日本 中日友好梅传情 友好城市故事:苏州、金泽两古城结缘 导游手册上找不到的北京景点:国会街今昔 日本记者眼中的中国市场经济 水墨绘中国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建筑大师隈研吾专访:时代待有新城出 与时代共进 创新求发展 21世纪的“日语风景” 京剧大师梅葆玖专访:期待歌舞伎来华公演 大时代背景下的宫崎骏及其共同体想象 “电光影戏”百年风云 未来之梦、怀旧之梦、幻灭之梦 “五点一线”构想拉动东北振兴 原口纯子:观察日常生活细节 热爱中国文化之美 百年风雨自由魂 语言、历史、人生 21世纪日本纪录电影的风景 恰逢其时的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 翻译与多元文化在中国 跨文化传播翻译中接受障碍的克服 作为媒体的影视作品与时代意识和国家形象 70年代日本的社会运动与纪录电影 世博会:国家形象形成的历史性 共同思考21世纪的生活方式 对谈:《人民中国》的数字化 上海世博会大阪参展执行委员会策划桥爪绅也:让我们一道 弘扬亚洲价值观 …… 插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