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

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

  • 出版社: 译林
  • 作者: [法国]安妮·科恩-索拉尔
  • 商品条码: 978757530357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7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01年6月18日,也就是毕加索第一次在巴黎举办画展的半个月前,为什么他会被巴黎警察局标记为“无政府主义者”? 1914年12月1日,为什么法国政府要扣押毕加索将近700幅立体主义作品,长达十年之久? 在1947年之前,为什么毕加索的作品缺席了法国几乎所有的公共收藏? 从1900年第一次抵达巴黎,到1973年在穆然离世,为什么毕加索始终没有成为法国公民? 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被掩埋多年的文献中,藏在从未被利用的档案资源里,藏在每一封信件、每一行手写的字迹中。随着真相重见天日,一切都变得不同,毕加索身份的复杂性也远超想象。 本书将带领我们追随这位天才艺术家与战略家的步伐,踏上一段惊心动魄的巴黎之旅,观察他如何巧妙地穿行于一个间隙丛生的社会中。我们看到他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圈子,并在巴黎杀出重围,成为一位世界艺术大师。
作者简介
作者 安妮·科恩-索拉尔(Annie Cohen-Solal) 学者、作家,1948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始终坚持以知识分子的独特嗅觉探寻艺术、文学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继《萨特:一生》(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后,她被法国派往美国,并于1989至1992年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她以教授身份在纽约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卡昂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任职。另著有《马克·罗斯科传》《利奥和他的圈子》等。 《名为毕加索的异乡人》是她的最新代表作,荣获2021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译者 陆洵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苏州大学东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法国国家图书中心奖译金获得者。译著有《鼠疫》《星座号》《边缘》《普罗旺斯:骑士与薰衣草》等。
精彩导读
第七节 促膝而谈,艺术互映……格特鲁德·斯泰因 20世纪将不再是欧洲的世纪,因为欧洲可能已经完蛋了。——格特鲁德·斯泰因 “在格特鲁德买下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之前,”利奥·斯泰因在给收藏家阿尔伯特·巴恩斯的信中写道,“她从不对任何购买行为负责,而且她总是承认这一点。”这样的解释就十分清楚明了了!后来,他又说:“(格特鲁德)所说的关于我们在1911年之前的所有工作,无论是事件本身还是事件参与者,几乎都是不真实的。她最近发表的《梅布尔·道奇在库罗尼亚别墅的肖像》一文,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她甚至认为要把我的名字抹掉。”面对一个分歧如此公开、如此剧烈的家庭,一个人如何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众所周知,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既不雅观又粗暴残忍,把最原始、最古老的冲动暴露无遗。不过,我们的关注点暂时回到格特鲁德·斯泰因和毕加索这两个人身上。几年前,在毕加索博物馆的档案室里,我已经能够欣赏到这两位朋友从1905年起所特有的“通用语”。“你好,你好,说得很漂亮,这匹木马也很漂亮。”她在一张描绘多那太罗雕塑的明信片上写道,“这张照片比我寄给你的另一张更漂亮。这匹马非常漂亮,安放它的展厅也非常棒。”到了圣保罗日,她在一张颇为“花哨”的卡片上写道:“祝你节日快乐,我虽然来晚了一点,但我还是会来的。祝好。”后来,在“小个子”的《斯皮尼伯爵夫人画像》的一幅复制品上,她写道:“她很漂亮,是不是?你在那里干嘛呢?你一个人吗?快乐的加泰罗尼亚人很漂亮。没有什么新鲜事。向你问好。格特鲁德。”“我法语说得很差,写起来就更差。”有一天她这样写道,“但巴勃罗也一样,他说过,我们写的和说的法语只属于我们自己。” 格特鲁德·斯泰因和毕加索用他们自己发明的语言交流,虽然她从未真正费心去掌握法语。但毕加索就不同了,1935年时,他已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对我来说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英语。”格特鲁德·斯泰因声称,“在这几年间,我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我的身边围满了那些不会说英语的人。”她享受着作为外籍人士的孤独,生活在一个没有人理解她在写什么的国家。在那里,她可以轻松地将自己隔离在自己的语言泡泡中。因此,她和毕加索都忙于更新各自语言——绘画和英语——的代码,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交流用语,这也象征着他们亲密无间的关系。如果说利奥是毕加索系列作品的幕后推手,那么格特鲁德真正在毕加索的舞台上亮相则始于她为自己的画像充当摆姿模特,就在1906年戈索尔的夏天来临之前。 这幅画像是谁提议创作的?又受到了谁的资助?没有人知道。“格特鲁德摆好姿势,毕加索坐在椅子边上,鼻子贴着画布,手里拿着一个很小的调色板,便开始作画。调色板里面全是灰褐色颜料,而且他还在不断地往里面添加。这是80次或90次摆姿作画中的第一次。”9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90次摆姿创作,这怎能不让人会心一笑呢?事实上,在此期间,对于那时还是拉维尼昂街穷房客的毕加索,格特鲁德一度击败了他身边的其他追求者,获得了与之交往的特权,一种真正亲密的肉体接触,让她接触到了纯粹的创造力。让我们来听听她在《爱丽丝·托克拉斯自传》中的说辞:“(第一次来访毕加索工作室)之后不久,毕加索就开始为格特鲁德·斯泰因画肖像,这幅肖像画如今已声名远播……但这幅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没人记得清了……他们已经忘记了,这是一个黑洞;他们已经不知道了。从16岁以来,从未有人给毕加索当过摆姿模特,直到那时为止,当时他24岁。而格特鲁德从未想过要请人给自己画肖像……她为这幅画像不断摆姿,足足摆了90次,其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份自我虚构的文本中蕴含了错误、含糊、故意的错误、艺术模糊、公然夸大:如何才能将斯泰因家族的文学元素恢复到其应有的历史地位,而不是在汹涌澎湃的激流中歪曲了本来的面目? 让我们记住“促膝而谈”这样亲密无间的身体关系,这是身体对身体的爱吗?——她强调说:“即使在今天(1932年),他们两人仍会进行长时间的单独交谈。他们坐在工作室的两把矮椅上,促膝而谈,毕加索会说‘你把这些解释给我听听’。”正如他与阿波利奈尔的友谊一样,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位艺术家的画作与另一位艺术家的诗作之间的完美对称——两位艺术家相互激励、相互鞭策、相互挑战、相互对抗。在戈索尔时期之前的1905年和1906年,毕加索创作了《格特鲁德·斯泰因画像》,但未能完成。而格特鲁德则创作了小说《三个女人的一生》。从1906年夏天到1907年夏天,毕加索完成了著名的肖像画,然后便转身投入到《亚威农少女》的形式实验中,而格特鲁德则紧随其后创作了《美国人的形成》。放弃外观相似和发现“面具方案”,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标志着毕加索在戈索尔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也正好与他1906年8月回到巴黎衔接在了一起:毕加索在《画像》中添加了一个面具。斯泰因小姐——从安格尔的《贝尔坦先生肖像画》中借鉴了男性姿势,变成了一副长着不对称眼睛的原始面容——成了博学多才的女诗人。 当毕加索着手创作《亚威农少女》这一旷世奇作时,斯泰因则在埋头书写《美国人的形成》,这是她在追随毕加索人生轨迹的过程中创作的第一部巨著——这部手稿雄心勃勃,令人兴奋,洋洋洒洒写了数千页,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根据她的祖父母(移民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和父母的家庭传奇,讲述美国人的通史。她用一种“受(毕加索)作品中无差别、无结构的现代主义片断的影响”的语言写成,用她自己的话说,代表了“东方对欧洲文化的和平渗透,或者说是这一代人倾向认为20世纪将不再是欧洲的世纪,因为欧洲可能已经完蛋了”。
目录
中文版序言 楔 子 邂逅“S”级档案 第一章 巴黎迷宫:1900—1906年 第二章 引领前卫艺术!:1906—1923年 第三章 面对无所不能的警察,毕加索的方方面面:1919—1939年 第四章 濒临绝境的五年:1939—1944年 第五章 毕加索英雄形象的快速构建:1944—1973年 尾 声 地中海王国:1955—1973年 注释 人名索引 引用作品索引 参考书目选编 图片版权 致谢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