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西南联大通识课(典藏纪念版共7册)(精)
出版社: 天地
作者: 陈寅恪//冯友兰//傅斯年//汤用彤//闻一多//朱自清|
商品条码: 9787545575576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34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54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通识课:典藏纪念版》,通过精美装帧赋予书全新意义,内文经再次编校,更为翔实可靠,是一套更值得收藏的传统文化图书。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一生著作颇丰,有《光明》《新年》等诗;也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名篇,其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还有《诗言志辨》《新诗杂谈》等文论著作。其作品今被收录至《朱自清全集》中。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冯友兰(1895—1990),中国著名哲学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贞元六书》等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出版首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随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有《闻一多全集》。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 师。1917年,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精彩导读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这些诗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表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人民创造精神也有所发扬。同时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又潜伏着各种危机。李白《古风》第四十六首说: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一方面是空前强大帝国的繁荣气象,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在强大繁荣外衣的掩盖下已开始走向奢侈和腐化。在《古风》第三首里,李白又用咏史的形式作了类似的描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诗中所举的秦始皇故事,除收兵[1]铸金人而外,如平定诸侯,笼驾群才,铭功会稽,起土骊山等等的举动,大唐帝国都曾经先后以不同的形式翻版重演。诗人表面是咏史,实际是对唐王朝极盛而渐衰的征象深表忧虑。诗的后段写秦始皇采药蓬莱,显然是讽刺唐玄宗好神仙求长生的荒唐梦想。 国家的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这种心情,在盛唐诗人中是相当普遍的,李白则表现得更为突出。他在许多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他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梁甫吟》);羡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羡慕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在这一类的诗歌里,他甚至幻想过一种君臣之间互相礼让尊敬的平等关系:“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赠钱征君少阳》);“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行路难》第二)。当他意识到这种想法不现实时,他又极力称赞那些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例如《古风》第十首: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万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对鲁仲连却秦的功绩深表仰慕,对鲁仲连意轻千金、顾笑平原的风度则更倾心折服。在《古风》第十二首中赞美严子陵“身将客星隐”,用意也与此诗约略相似。李白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他屡次自比大鹏。如《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把完成事业,取得功名常常看得轻而易举。谈用兵,是“谈笑三军却”;谈政治,也是“调笑可以安储皇”。不仅年少时如此强烈自信,就是在长安政治活动失败以后,他也说:“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秋日炼药院赠元林宗》)但是,他一生在政治上没有做出重要的成绩,也没有留下重要的论政著作,我们也无法证明他在政治上的实际才能。他之所以这样口出大言,自信不疑,可能是出于对现实人事的不满。他的《嘲鲁儒》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他到长安所见的在朝廷当权的李林甫、高力士之流更是贪鄙自私、不学无术的小人,他自然也就日益佯狂自负。“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就是他政治失意的悲剧。
目录
《西南联大文学课》 / 第yi章/朱自清、游国恩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 新型历史著作《左传》《国语》 先秦诸子 屈原和“楚辞” 司马迁与《史记》 西汉后期的散文和辞赋 班固与《汉书》 东汉文人的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 第二章/罗庸、萧涤非讲魏晋南北朝文学 曹氏父子的“一家辞赋” 所谓建安七子 左思、刘琨、郭璞 陶渊明及其作品 山水文学之肇始 钟嵘《诗品》及萧统《文选》 / 第三章/罗庸、闻一多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统一与文学之变古 唐诗及盛唐诗人 孟浩然及其作品 杜甫及其作品 中唐文学之创新与复古 晚唐五代文学及其文艺论 / 第四章/浦江清讲宋元文学 宋初的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及其作品 王安石及其作品 词曲的发展和词的概况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杂剧作家的时代分期 关汉卿与《窦娥冤》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 第五章/浦江清讲明清文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清初的诗词与散文 孔尚任与《桃花扇》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西南联大国史课》 / 第yi章 /张荫麟论夏、商、周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周朝的兴起 周代的封建社会 封建组织的崩溃 楚的兴起 齐的兴起 晋楚争霸 吴越代兴 秦的变法 / 第二章 /张荫麟论秦、汉 六国混一 新帝国的经营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楚汉之争始末 纯郡县制的重建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 第三章 /雷海宗讲魏、晋、南北朝 曹操与三国 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五胡乱华 南北朝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 第四章 /陈寅恪讲唐代政治制度 李唐先祖来源 关中本位政策 藩镇与中央对立 安禄山集团的民族构成 / 第五章 /张荫麟、雷海宗论宋、元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 宋? 亡 元朝的迅速衰败 / 第六章 /吴晗讲大明帝国 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 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 第七章 /雷海宗讲清朝盛世 清朝的统治手段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西南联大哲学课》 / 第yi章 /冯友兰讲子学时代 泛论子学时代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墨子及前期墨家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 第二章 /冯友兰讲汉代儒学——以董仲舒为例 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元、天、阴阳、五行 四时 人副天数 性情 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灾异 / 第三章 /汤用彤讲魏晋玄学 魏晋思想的发展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 第四章 /汤用彤讲隋唐佛学 隋唐佛学之特点 西行求法之运动 唐太宗与佛教 玄奘法师 韩愈与唐代士大夫之反佛 / 第五章 /贺麟讲宋明理学 宋儒的新评价 陆象山与王安石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王船山的历史哲学 知行合一新论 / 第六章 /冯友兰讲清代思想 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 康有为 谭嗣同 廖平 《西南联大诗词课》 /上篇/ 诗 诗 经 人民的诗人——屈原 什么是《九歌》 古诗十九首释 陶渊明 谢灵运和山水诗 鲍照和七言诗 南北朝的民歌及新乐府 宫体诗的自赎 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其分期 宫律派 复古派 田园方外派 四 杰 王维与孟浩然 高 适 岑 参 李 白 杜 甫 韦应物与刘长卿 白居易、元稹、刘禹锡 贾 岛 杜 牧 李商隐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黄庭坚 陆游的诗词 杨万里与范成大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下篇/ 词 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 李煜及南唐其他词人 词体演变及北宋词人 柳 永 周邦彦与大晟词人 李清照 南宋词人 南渡初期作家 辛弃疾的词 姜夔与词的衰落 《西南联大文化课》 第yi章/ 冯友兰、汤用彤、张荫麟、罗庸浅谈文化 文化的类型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应对西洋文化持什么态度 文 化 中国今后的文化建设 /第二章/ 雷海宗、吴晗、张荫麟讲历史文化 历史过去的释义 中国文化的两周 无兵的文化 中外的春秋时代 中国的家族 中国的元首 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历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离心力 论修明政治的途径 古代中国的外交 五代时波斯人之华化 论贪污 治人与法治 说 士 论史实之选择与综合 /第三章/ 闻一多、罗庸讲人文精神 什么是儒家——中国士大夫研究之一 论为己之学 诗 人 思无邪 诗的境界 欣 遇 /第四章/ 冯友兰、雷海宗讲哲学与人生 略谈哲学的用处 论哲学方法 孔子以前之哲学 先秦儒家哲学述评 论人生中的境界 论命运 关于真善美 《西南联大古文课》 /第yi章/ 傅斯年、朱自清、游国恩讲先秦古文 《大雅》 《小雅》 论屈原文学的比兴作风 《周易》 《尚书》 《春秋》三传 “四书” 《战国策》 /第二章/ 游国恩、萧涤非讲汉代古文 贾谊和汉初散文 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 班固的汉书 两汉民间乐府 /第三章/ 萧涤非讲魏晋南北朝古文 曹操、曹丕 “建安七子”与蔡琰 曹 植 阮籍、嵇康 谢脁和新体诗 /第四章/ 萧涤非讲唐代古文 李白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论写作旧诗 /第五章/ 浦江清讲宋元古文 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说话与话本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小说家的话本 讲史家的话本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白朴与马致远 《西南联大国学课》 /第yi章/ 罗庸讲儒学 儒家的根本精神 周礼与鲁礼 孔子与颜渊 曾子、子思与孟轲 七十子以后的儒学 /第二章/ 汤用彤讲佛学 佛教入华诸传说 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 《四十二章经》考证 汉代佛法之流布 佛 道 释道安 鸠摩罗什及其门下 /第三章/ 冯友兰、闻一多讲道家与道教 老 子 庄 子 道教的精神 佛教、道教与道学 /第四章/ 冯友兰讲法家 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法家之历史观 法家之三派 三派与韩非 法之重要 正名实 严赏罚 性 恶 无 为 法家与当时贵族 /第五章/ 冯友兰讲名家 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惠施与庄子 《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公孙龙之“白马论” 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公孙龙之“坚白论” 公孙龙之“指物论” 公孙龙之“通变论” “合同异”与“离坚白” 《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第六章/ 蒋梦麟谈抗战中的国学转折 大学逃难 战时之昆明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