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周易问答与精华
字数: 235
出版社: 九州
作者: 编者:纪有奎|
商品条码: 9787522536033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5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多年研究周易,任中国国际周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经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风水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等,曾出版多部易学研究著作,经常受邀举办周易方面的讲座。本书通过问答形式,吸取历代易学精华,解读周易相关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哲学、史学、数学、文学、伦理、中医、军事、商企、民俗等领域,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尤其是易学爱好者具有参考价值。此次再版,增补若干新内容,使本书更为丰满。
作者简介
纪有奎 编著 纪有奎,1933年生于山东蓬莱,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20世纪70年代,曾任数学家华罗庚秘书,协助其工作。先后在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任教,教授职称。任教时期,将数学和计算机软件巧妙融为《趣味程序设计》等书,出版十余部相关作品,并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办讲座。80年代被评为中国科普作家,载人《中国科普作家辞典》。 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国学。90年代从大学退休后继续钻研周易,经常受邀举办周易方面的讲座,受邀赴韩国、泰国、印尼、越南、日本等国演讲。任中国国际周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经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风水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出版《易经全解及应用》《周易文化与养生保健》《周易问答与精华》《周易演义》《周易演义续集》《周易与人生》等多部著作。
精彩导读
一篇 一问:《周易》的写作年代和作者 答:《周易》古经简称《易经》,通常二者不严格区分,《周易》即是《易经》。据《汉书·艺文志》说,其作者和年代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子,历经三千多年。《周易》是中国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写作时间最长的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奥妙的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几乎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阐述宇宙间天地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人们如何去应对,充满智慧和哲理,是指导人生的宝书,被列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国学之根。 《周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既有天道规律、地道法则,也有人道准则,大则容纳世界,小则洞察幽微,内容之多、之深,令人叹为观止,社会、人生都可以从中汲取所需的精华。它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为人道德、生活作风和风俗习惯,影响到世界,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问:请展示先后天八卦及其形成六爻重卦 答: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都是由三个阴阳爻排列组合构成,其所在方位不同,但都是用来表达象征事物及其属性、特征和其他内涵等,如下所示。第一篇 一问:《周易》的写作年代和作者 答:《周易》古经简称《易经》,通常二者不严格区分,《周易》即是《易经》。据《汉书·艺文志》说,其作者和年代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子,历经三千多年。《周易》是中国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写作时间最长的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奥妙的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几乎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阐述宇宙间天地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人们如何去应对,充满智慧和哲理,是指导人生的宝书,被列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国学之根。 《周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既有天道规律、地道法则,也有人道准则,大则容纳世界,小则洞察幽微,内容之多、之深,令人叹为观止,社会、人生都可以从中汲取所需的精华。它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为人道德、生活作风和风俗习惯,影响到世界,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问:请展示先后天八卦及其形成六爻重卦 答: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都是由三个阴阳爻排列组合构成,其所在方位不同,但都是用来表达象征事物及其属性、特征和其他内涵等,如下所示。 1.先天八卦,传说是伏羲氏用的,与河图关联。 2.后天八卦,传说是周文王用的,又称文王八卦,与洛书关联。本书以此为主。其五行属性是:震、巽属木;离属火;坤、艮属土;兑、乾属金;坎属水。例如可象征父母亲有三男三女一家八口人,等等。 由八卦组成六十四卦如下: 1.八卦的每一卦称为经卦、单卦,是三画卦、三爻。若表达象征更复杂的事物及其特征,需要两个经卦叠加。 2.两个经卦叠加组成一个别卦、重卦,是六画卦、六爻。如此可以组成六十四个别卦,这是《周易》的核心内容。 例如:经卦乾卦、经卦坤卦,这两个经卦相互叠加,可以组成否(pǐ)卦和泰卦,这否、泰两卦,统称为别卦、重卦。 3.经卦在下为下卦、里卦、内卦,经卦在上为上卦、外卦。 三问:“周易”二字如何解读? 答:《周易》中的“周”字通常有四种解读:一是周文王创建六十四卦,“周”是周文王的姓;二是周朝的“周”,孔颖达解《周易》的“周”为代号,指周朝;三是周全、周到的“周”,郑玄解《周易》的“周”字为“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四是周而复始的“周”,是循环周期性的“周”。笔者认为,除一外(因为周文王不姓“周”,而姓姫,名叫姫昌)其余三种解读,都可选用,可兼容,可以“周”字多义。因为众多人认为《周易》六十四卦诞生在周朝;《周易》阐述天体宇宙间变化的百种事物、百态人生。人世间有多少事物,《周易》就有多少卦,所以《周易》的“周”是周全的、周到的;《周易》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周”而复始循环状态。 《周易》的“易”字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由日、月二字构成“易”,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中说“日月为易”;二是“易”是蜥蜴的“蜴”。这两种解读都可接受,表达类似意境,即“易”是变化的。因为:其一,由日、月二字组成的“易”是日上、月下,昼夜变化,又表示日为太阳属“阳”,月是夜晚属“阴”,也是阴阳在交替变动。其二,说“易”是蜥蜴的“蜴”,也有道理,蜥蜴是一种动物叫变色龙,为保护自身,随周围环境而变换自身的颜色。这两种解读“易”,更符合“周”是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之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有的易学家称《周易》为“变经”,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不同时代赋予《周易》不同的生命力。读《周易》要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古为今用,如此《周易》不会枯萎。例如新时代解读《周易》,见第四问答。 四问:孔子解读《周易》写《易传》受盛赞有局限性吗? 答:据《论语·述而》中孔子所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孔子自己说他50岁开始学《易》。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也是说孔子晚年不仅学《易》,而且有著作,读《易》很刻苦,韦编三绝。所谓韦编三绝,当时文字写在竹简上,用皮带串订在一起,称为“韦编”,“三绝”是爱不释手,弄断了三次。可见孔子晚年酷爱 《易经》,解读《易经》写心得体会,给《易经》加注释共十篇文章为《易传》,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十篇称为“十翼”,翼是鸟的翅膀,使《易经》展翅由占卜层次飞翔到哲学高度,使《易经》得到洗礼和升华,是《易经》的再创造。例如近五千字的《易经》,没有“阴阳”二字,只有阴阳符号构成的卦爻,用卦爻阴阳符号的变化,阐述宇宙人世间事物的变化,而《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才出现“阴阳”二字的辩证哲理。《易传》获得了普遍的认同和赞誉。有人说《易经》加《易传》称为《周易》。但通常不严格区分,《周易》即《易经》,《易经》即《周易》。 下面引用《周易演义续集》一段序言。 历代易界学者解读《周易》,几乎都把《周易》古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谓“经传不分”,沿袭至今。由于《易传》给《周易》定了“调”,给后人树立了标杆,凡是引入《易传》的《周易》书籍,没有与《易传》唱反调,大都顺着标杆攀登,不能超越。首先解读古奥词句的《周易》卦爻辞,再解读紧随其后《易传》的文言文,或把两者合并解读,解读时两者基本相融。所不同的是每位作者解读时的理解发挥和强调的不同。有的强调哲理,有的强调管理,有的强调伦理,等等。这些发挥,只要引入《易传》,大都沿着《易传》铺好的轨道前行。所以有的读者说,有些《周易》书籍内容,人云亦云雷同。好像《易传》是一张大网,凡是进去的,个人发挥的空间都在网内,若不唱反调,则不会出错,会受到尊重,因为是孔圣人说的。确有引入《易传》写出精彩篇章,但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与现实环境和生活不贴近,有相当大的距离。因为《易传》成书是在战国晚期,反映那个时代新兴的封建思想面貌,距《周易》古经大约六七百年,时代精神面貌各不相同,所以《易传》加入《周易》很多所没有的文化思想和内涵。由此可知,时代不同,解读《周易》也不尽相同。 由上述可知《易传》的优点和局限性。这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周易》有些卦的目标模糊、抽象,有不确定性,只树立起框架,让后人解读时充实内容。孔子是《周易》的读者,也是作者,他解读《周易》的心得体会用《易传》填入“框架”,定了“调”。若历代都按照《易传》去解读《周易》,会使《周易》僵化,缺乏时代气息,不贴近当代生活。《周易》的“易”,有多种解读,其一是蜥蜴的“蜴”,是一种动物,是变色龙,身上的颜色随环境变化而变,适应环境,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这表明《周易》的解读应与时俱进。哪些卦可以突破《易传》去解读呢?需解读者据时代的脉搏、据卦的深层次的蕴涵去悟。例如,《周易演义》及其续集,解读乾坤二卦为国家领空领土,第七爻位分别是太空和北极,恰好符合爻辞。又把既济、未济二卦,解读为生死轮回因果律,隐含要立德树人之义。如此解读未受《易传》束缚,仅依据《周易》原文的原汁原味。正如宋代易学大家朱熹名言:“且须熟读正文,莫看注解。”有很多解读《周易》的书籍不采用《易传》。例如赵又春的《我读周易》序言里写:“本书是抛开《易传》解读《周易》的书。”邵乃读著《正本清源说易经》等,也如此。 在易学史,也有不完全按《易传》解读《周易》形成的象数派和义理派,也有各自提出许多体例的学说,如飞虎说、纳甲说、五行说、卦变说、互体说、一爻为主说、随即取义说、错综说、比例引申说,等等。总之,都不满足《易传》提出的体例。 笔者结论,不应否定《易传》的功绩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该采用的还应采用,但不应受《易传》的完全束缚。对不采用《易传》而用自己独特思路解读《周易》者,应给予尊重,人人都有发言权。解读《周易》不应封顶,如果说孔子《易传》是1.0版本,笔者在易界呼唤和期待《易传》2.0版本的诞生;如同科学界有些不解之谜,呼唤和期待第二位爱因斯坦出现。 五问:乾坤二卦为什么有众多解读? 答:《周易》共六十四卦,乾坤是首二卦,是《周易》的门户。《周易》是开放型,不拒绝任何读者走进来阅读、发挥心得体会,尤其是首二卦乾坤。其目标似乎有所指,又似乎无所指(目标广泛)。由此二卦的卦名标题上来看,易学者认为乾为天、为圆、为阳、为男、为父、为君、为玉、为龙……坤为地、为女、为母、为阴……由这些注释,目标很难定位。不同于井卦比喻说不能荒废井,鼎卦指鼎新而言,及蒙卦说启蒙教育,讼卦说打官司,谦卦说谦逊等。孔子解读乾坤二卦的主题和卦辞,创造了两句名言:说“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坤”为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格言千古流传,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宽宏大度的胸怀和实干的毅力。清华大学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百年校训,教育华夏儿女求学者。孔子解读乾坤二卦的名言,是对《周易》的再创造,是站在宇宙的高度上使《周易》成为哲学文化、精神世界的太阳,照亮人类的心灵;将在末二卦人的归宿日落,看到未济卦使月亮升起,照亮阴间世界。还有众多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解读乾坤的卦名和卦辞,仅以乾卦举例摘录如下。 例一:王天苗著《周易元义》说,乾卦卦辞中的元亨利贞,比拟地球公转所形成的春夏秋冬,这里又以元来指代天道四季里变化的阳气。因此要辨析理解元在此处有两重含义,一为乾元之阳气,一为元亨利贞之元。卦辞元亨利贞四字在《周易》卦爻辞中多次出现,《周易》作者特意在最开始即指出元亨利贞四字,自有良苦用心,学者对此要仔细品思、玩味。 例二:金景芳等著《周易全解》说,“元亨利贞”四个字系于卦之下,谓之卦辞。乾卦取象于天,但不是取象于天的形体,是取象于天的性质;天的性质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健。乾就是健。健是什么?健是天体有规律的运转,永不停息,什么力量都不能阻止它,改变它。卦辞用“元亨利贞”四个字释健之意。“元亨利贞”就是健,合言之是健,分言之是元亨利贞。 例三:南怀瑾等著《周易今注今译》说,乾元、亨、利、贞的意思是,具有原始的伟大的、亨通的、祥和的、贞洁的四种德行。用这四个字来包括乾卦内涵的德行。 例四:赵又春著《我读周易》说,元亨利贞这条卦辞,许多注家断句为元、亨、利、贞,即认为这四个字是并列关系,表达乾卦也即天的四种德行,称为四德。赵又春不认同这个理解,因为这四个字也在其他几个卦中充当卦辞,那些卦象并不是天,当不会也完全地具有天的德行。持四德说法的注家们倒是承认这一点,所以他们解说那些卦时,对这四个字并不如此断句。但他们用乾卦的特殊性来辩护,坚持对这条卦辞作上述理解。赵引述李镜池先生的话:“‘元亨利贞’四字中,只有个‘亨’字是独立成义的。”赵又春认为此说符合这四个字在《周易》中用法的实际,并再引李先生的话作结:“一部《周易》,劈头第一句话的句读尚且这样胡分硬断,其他的附会可想而知。”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一问:《周易》的写作年代和作者 二问:请展示先后天八卦及其形成六爻重卦 三问:“周易”二字如何解读? 四问:孔子解读《周易》写《易传》受盛赞有局限性吗? 五问:乾坤二卦为什么有众多解读? 六问:新时代解读《周易》能把乾坤解读为国家及其领空领土吗? 七问:为《周易》立下规矩的是哪两个卦? 八问:为什么说末二卦是生死轮回因果律?九问:何谓象数派和义理派?其历代如何? 十问:为什么《周易》有千百种解读? 十一问:从六十四卦排序中能发现什么? 十二问:有多元素贯穿《周易》,其中之一是“变”字吗? 第二篇 十三问:传统说法先阴后阳,为何乾卦为首? 十四问:一问乾坤父母用什么方法生育三男三女六个子女,再问夫妻如何生男或生女 十五问:《周易》有宗教信仰吗? 十六问:《周易》隐含宇宙生成的过程吗? 十七问: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周易》想说什么? 十八问:为什么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商人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 十九问:若普及《周易》,公厕的标识能比巴黎公厕标识更简明吗? 二十问:为什么《周易》明夷卦有多种解读? 二十一问:为什么泰卦和否卦的卦象违背宇宙自然现象? 二十二问:孔子读《易经》写《易传》是否也有误解之处? 二十三问:你知道大文豪苏轼如何解读《周易》吗? 二十四问:宋代朱熹对《周易》有哪些独特的解读? 二十五问:当代南怀瑾曾批评易学大家朱熹的错误吗? 二十六问:对《易经》《易传》公认的作者,有全盘否定的吗? 二十七问:郭沫若说《易经》非周文王所著,其论又被谁推翻? 二十八问:《周易》如何描述少男少女两性行为? 二十九问:你读《周易》知道红颜祸水吗? 三十问:是乾卦指导范蠡或他的行动与乾卦吻合吗? 第三篇 三十一问:科学易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吗? 三十二问:你知道《周易》涉及哪些学科吗? 三十三问:《周易》与数学有关联吗? 三十四问:易卦符号可联想到多学科,其中有生物遗传密码吗? 三十五问:《周易》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吗? 三十六问:《周易》在国外也有影响吗? 三十七问:易学应该与西方科学相结合吗? 三十八问:《周易》论坛有外宾参加吗?《周易》是东西方文化的纽带接口吗? 三十九问:日本国多个年号是用《周易》起的名字吗? 第四篇 四十问:你知道起卦容易解卦难吗? 四十一问:《周易》推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四十二问:推理过程取象比类有哪些基本规则? 四十三问:怎样理解解筮无定法要灵活? 四十四问:请举出用象来解卦爻辞罕见的例子 四十五问:用象解读能灵活到什么程度? 四十六问:为什么说唐朝黄贺是占筮高手? 四十七问:历史上有神奇占断吗? 四十八问:有用既济卦解梦的吗?四十九问:你知道未济卦另外的故事吗? 五十问:关于射覆,你能想到会有这样离奇的故事吗? 五十一问:你知道《周易》出现哪些历史故事吗? 第五篇 五十二问:《周易》智慧能用在军事兵法上吗? 五十三问:若把乾卦用在企业经营上,该如何描述? 五十四问:能从《周易》看到与中医有关联吗? 五十五问:《伤寒论》与《周易》的循环观相吻合吗? 五十六问:宋代易学大师朱熹还提倡风水吗? 五十七问:《周易》与五行有关联吗? 五十八问:你知道唐宋元明清灭亡与《周易》有关联吗? 第六篇 五十九问:量子纠缠,《周易》也纠缠吗? 六十问:称呼“东家”与《周易》有关联吗? 六十一问:成语“龙马精神”出自《周易》吗? 六十二问:如何用《周易》解释孔子去鲁适卫和第二次周游列国没成? 六十三问:《周易》有为逝者埋葬礼物的说法吗? 六十四问:是《周易》阻碍中国科学发展吗? 六十五问:你知道什么是“当位”?有何影响? 六十六问:《周易》时与位以及卦位与卦象有何意义? 六十七问:《周易》如何阐述求同存异? 六十八问:为什么《周易》拥有忧患意识? 六十九问:再问乾坤二卦的重要性 七十问:乾卦的卦爻辞应该怎么理解? 七十一问:坤卦卦爻辞对人生有什么警示? 七十二问:易分象数义理,在这个问题中,如何区分? 七十三问:为什么为人谦逊要引用谦卦? 七十四问:《周易》怎样教导守诚信? 七十五问:易学如何解释“斋”字? 七十六问:你知道《周易》的“帝乙归妹”有何影响吗? 七十七问:为什么《周易》特意提出数字“七”?有何影响? 附录我是怎样迷恋国学《周易》的 引用文献目录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